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礤下石英岩矿成因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礤下石英岩矿成因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1-042-01

摘要:礤下石英石矿矿床位于河源深断裂带的河源断裂段的构造膨大部位,矿体的形态、产状及规模受河源断裂中的热液石英岩的控制。是硅质热水充填交代的压碎岩,在多期次的断裂活动和高温高压的热水过程中析出硅质充填石英岩的裂隙中,形成热液型石英岩矿。

关键词:石英岩矿 河源深断裂 热液充填石英岩矿

1、区域地质概况

礤下石英岩矿矿床位于河源深断裂带的河源断裂段的构造膨大部位,产于河源深断裂构造带,矿区西北出露燕山三期的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南东为白垩系红色含砾粗砂岩的红盆(见图1)。

2、矿区地质

2.1矿区地层

矿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南雄群(K2nx)和第四系冲积层、残坡积层(Q4)。

白垩系上统南雄群(K2nx)出露于河源断裂带上盘的河源红盆的北西缘。出露面积约3.5km2。地层呈单斜产出,走向NE33~57°,倾向NW,倾角18~25°,主要由棕紫色—棕红色含砾粗砂岩与砂砾岩互层,地层总厚度大于1000m。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呈面状分布于山坡、山脊等地势平缓地段由灰黄色、浅褐红色的粘土、亚粘土、泥沙等组成,近地表处含较多的植物碎屑;第四系冲积层(Q4al)分布于河源断裂带上盘的河谷、山沟等低洼地段,由粉砂质粘土、砂、砾、卵石等组成。

2.2 矿区构造

矿区附近规模较大的断裂为河源断裂,属河源深断裂带的一部分。

河源深断裂带分布于龙川、河源、博罗、中山一带,主要由麻布岗、龙川灯塔—客家水、人字石、河源、黄泥塘、坳头、紫市—田心楼等断裂组成,广东省内深断裂带波状延长约400km,宽20~30km,总体走向北东,局部北北东或北东东,呈“S”形弯曲,一般倾向南东,倾角30~50°。

河源断裂呈S”形波状弯曲,产状变化较大,总体走向北东40°,倾角30~60°,以压扭性为主的构造带,根据断裂中的构造产物分析早期为压扭性活动,受SN扭力产生NW—SE向的侧压力,产生一套压碎岩、碎裂岩、碎屑岩、靡棱岩等,中期呈张扭性活动,原压力方向松弛,上盘不断下滑为红色砂砾岩沉积创造了条件。后阶段的扭性活动为主,产生泥状的靡棱岩、靡棱质构造角砾岩等。

矿区附近的河源断裂走向由NE50°转向NE65°,石英岩矿床产于断裂构造拐弯处SW端附近的构造膨大部位。

2.3 矿区岩浆岩

矿区及附近出露的岩浆岩为燕山三期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γ52(3)-2),属岩基状产出的新丰江岩体的一部分。

花岗岩石呈灰白色、浅肉红色,中粗粒似斑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石英(含量45%)、钾长石(含量30%)、斜长石(含量20%)、黑云母(含量4~5%)及少量屑石、锆英石、磁铁矿等副矿物组成。

斑晶主要有石英及钾长石,石英斑晶它形粒状,粒径3~5mm,个别大于6mm;钾长石斑晶(条带长石、正长石)多呈柱状、板状,粒径4~5mm,个别达8mm。斑晶含量30~50%,斑晶在岩石中分布不均匀。

基质主要为细晶质的石英、钾长石、斜长石等组成。

黑云母呈暗褐色、片状,少部分已褪色成白云母,黑云母粒径1~3mm,在岩石中分布不均匀,局部含量可达10~15%。

在河源断裂下盘140~280m范围内的花岗岩具有不同程度的绢云母化蚀变,形成绢云母化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绢云母化中粗粒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中粗粒似斑状花岗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基本相似,但黑云母大部分被绿泥石交代,其表面析出黑色铁质,部分长石变为绢云母、高岭石。

3、矿床地质

3.1 矿体特征

礤下石英岩矿矿床受河源断裂带控制,矿体均产于河源断裂带内,石英岩矿出露长约9km,出露宽度20~595m。

矿体埋深:0.60~60m,赋存标高275~64m。

矿体倾向115~137°,倾角20~35°,矿体铅直厚度7.08~54.99m,平均厚度32.89~31.91m。厚度变化系数45.47~56.34%,矿体厚度变化不大,厚度较稳定。

3.2 矿石特征

矿石SiO2含量93.64~99.57%,品位变化系数为1.18~1.36%,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矿石Al2O3含量0.19~2.99%,Fe2O3含量0.046~0.505%,Al2O3、Fe2O3含量变化系数42.88~67.11%,有害组分的分布亦较均匀。

4、矿床成因

本矿床产于河源断裂的上部,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受河源断裂中的热液石英岩所控制。

根据前人工作资料总结,河源断裂带是一个多期次活动的断裂,早期为压扭性活动为主,受SN向扭力产生NW—SE向的侧压力,产生一套压碎岩、碎裂岩、碎屑岩、糜棱岩等。中晚期呈张扭性活动,原压力方向松弛,上盘不断下滑为红色砂砾岩沉积创造了条件,形成河源盆地,同时形成富含硅质的热水充填交代的压碎岩等,在压力及温度逐渐减少变低的过程中,硅质从高压高温的水中析出交代压碎岩中的长石、黑云母等,并充填在压碎岩的裂隙及孔隙中,为石英岩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后期的构造活动以张扭性活动为主,前期形成的热液石英岩,进一步破碎及产生糜棱岩,糜棱角砾岩及不规则的裂隙,晚期的高温高压的热水在温度及压力逐步变小的过程中析出硅质充填石英岩的裂隙中,增加了SiO2含量并带走了部分Fe2O3等,形成热液型石英岩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