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多方挖掘校外教育资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方挖掘校外教育资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如何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办好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校外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挖掘、应用好这些教育资源,让其发挥巨大的育人功能,在社会急速转型的今天,尤显得可贵。这些可利用的校外教育资源包括:(1)红色教育资源,让孩子感受体验革命年代的艰苦,培养革命情操。(2)乡土教育资源,让孩子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将来担负起建设家乡的任务。(3)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资源,培养孩子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敢于奋斗的精神。(4)传统的礼仪教育,培养孩子礼貌、礼仪、礼让的精神品格。

【关键词】转变认识 挖掘 校外 教育资源

如何办好校外教育,让青少年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同时,心灵得到造就,是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各地青少年活动中心普遍处于两种不健康的状态之中:第一,办成了校外补习机构,一到节假日,家长将孩子送来,补习各种文化知识,成了加重学生负担的“第二课堂”。第二,放弃责任,将中心租赁给个体工商户盈利,办学者从中分成。

我们也曾把校外活动中心办成“补习中心”,开展各科培训,甚至小学、初中的升学培训。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而实质上却与“校外活动”的宗旨格格不入,经过努力,我们实现了四大转变:(1)思想转变;(2)社会舆论转变;(3)效果评价转变;(4)教学资源观念转变。现在,我们又通过多方挖掘校外教育资源,为学生进行理想、人格塑造,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让红色教育资源发挥强大的教育作用

和顺县是太行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内外敌人浴血奋战的岁月里,和顺人民为革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为这块土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在一次语文写话活动中,我们请来县光荣院的老八路给孩子们讲他们亲身战斗的故事,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听到的写一段话。不知是老人讲得生动,还是孩子独特的视角与理解,他们把这篇“我听爷爷讲故事”写的很有声色,大大超出了老师的预料。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极大地启示――挖掘和顺红色教育资源,让活动别开生面。从此,我们就把革命传统教育有意识的渗透到各类活动培训之中。

开展红色教育最重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没有形式就没有内容,而不讲实效的徒有其表,虽能取得一时的轰动效应,却难持久。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讲形式但不过分追求形式。如“为老八路做好事”活动,是每期培训活动的必有内容,一般都安排在活动结束时进行,但为了让孩子更自觉地尊重老人,感恩老人,饮水思源,懂得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也常和“听爷爷讲故事”同时进行。

因为灵活处理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的目的重在育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之中,我们就能做到因地而宜,因事而宜,因时而宜,不刻板单一,并能随时深入,开拓发展,不断加入新的教育内容。所以,这项活动开展至今,越来越能体现它的育人功能,越来越富于朝气。

二、让乡土教育大有用武之地

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所以传统的乡土的教育严重缺失,多数孩子生长于斯,却对这块土地相当陌生,不知道它的过去、现在,不知道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有过的那些人和事。因此,我们在狠抓红色教育的同时,狠抓乡土教育,让孩子从小认识家乡,让乡土教育发挥育人功能。

开展乡土教育和开展红色教育不同,一定要让孩子用脚走路,用眼观察,用耳听讲,用心感受。即一听、二看、三想、四写。一听,就是聘请县史志办的专家、社会上见闻广博的老人,来中心给孩子们讲和顺的历史。二看,就是组织孩子去看和顺美好的自然风景,看农民的乡村小屋,看过去难民留下的土窑洞。三想,就是引导孩子开展讨论,比过去,看现在,认识开放改革以来家乡的巨大变化。四写,就是动手写自己的观感,畅想家乡美好的明天。不会写字的学龄前儿童,就拿起画笔,画出自己心中的家乡。这项活动很受家长的欢迎,并从中受到启发,认识到“校外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心身受益,既要阅读“有字之书”,更要阅读“无字之书”。

三、让艰苦奋斗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今天的孩子从小锦衣玉食,自私、放任。表现在学习上,就是怕苦怕累,逃避困难,不能正面挫折。适当地对现在的孩子开展挫折教育,失败教育,从小培养他们百折不挠的勇气,对他们成长是大有益处的。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乏艰苦的人,但艰苦的人未必是奋斗者,而真正的奋斗者,必定是能忍受艰苦的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开展艰苦奋斗传统美德教育,是从讲故事开始的,我们组织人编写了一套“古今勤学者的故事”,作为每期入园培训的必修课。告诉孩子们道路并不平坦,有崎岖坎坷,荆棘泥泞,只有不怕困难的人,才能攀登上知识的高峰(孔子、张海迪);告诉孩子,学习会遇到暂时的困难和失败,只有不怕挫折,勇于坚持的人,才能学有成就(李白、华罗庚);告诉孩子,学习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持之以恒,才能成功(司马光、鲁迅)。通过这些灵活生动的小故事,让孩子们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形成自觉。要求他们把书包收拾整齐,把字写好,当日事当日毕等等,这些虽然都是生活小事,但对于今天的孩子来说,却是人生大事,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开展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要与时俱进。我们继承的是精神,而不是照搬过去现成的做法。如在红军时代,每日“红米饭,南瓜汤”。今天当然不需要如此,但红军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之中,有如此乐观旺盛的战斗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四、让传统礼仪教育入心入脑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许多美好的传统,已被人忘在脑后。今天的孩子。吃着糖果,玩着电脑长大。在他们的心目中,礼貌、礼让、礼仪这些曾被奉为至宝的东西,完全缺位。不少孩子养尊处优,唯我独尊,性格孤僻,很难合群。所以,对他们加强礼貌、礼仪、礼让的传统美德教育,不仅适时,而且,必要。

针对我中心的小学员来自全县各地、各校,互不认识这一特点,每期培训的第一课就是自我介绍,互相认识,大家成为新同学,结为新朋友,相亲相爱的生活在一起。每日必做到的三件事是:早上到校,见到同学、老师问好;培训时间向老师提问题,要举手、起立,致谢;放学时向老师告别。这些点滴小事,却成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剂,大家彼此相爱,彬彬有礼。谁要是粗鄙无礼,就会被人瞧不起。从而丧失同学之间的相互亲敬。在这样一个充满礼貌、礼让的氛围之中,所有的孩子都能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在不知不觉之中改掉了自身的许多不良的毛病。

我们还结合今天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古代的启蒙教材,编写了“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日常行为规范”,针对少年儿童一日的生活日程,从起床、吃饭、走路、入学到上课、活动、放学、入眠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编成歌谣,让他们朗诵记忆,自觉遵守。如“起床”:早晨起,空气好,红太阳高高照。小孩子,起得早,漱口、刷牙都完了,再把床铺整理好。

以上就是我们在挖掘校外教育资源中的一些做法,基本上还处于尝试的阶段。因为历史是处于胶着的状态之中,附于其上的种种现象,并不能轻易剥离。在这团历史的迷雾中,一时难以看清其本质,更难以把握其本质,所以,往往抓住其表象,丢弃了实质,容易流于形式。如何办好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培养一代人成为有理想、有人格、有品位的新时代的国民,是一个常谈常新,需要全社会共同探讨的问题,愿我们的这些做法,能成为引玉之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