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寻找幸福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寻找幸福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你幸福吗?怎样才能获得幸福?也许这本书不足以提供答案,但是绝对能够促进你思考――《幸福的方法》。

当我半年前拿到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时,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泰勒・本-沙哈尔先生的“积极心理学”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此书必是其思想精华的一面。但是,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我却失望地发现,这本书并没有我期待的那么精彩动人,我甚至开始怀疑在国内引进推广此书的意义――没有华美灵动的语言,只有最朴素的道理,很多问题在中国人看来甚至是简单幼稚的……

但是最终,我却成为了这本书中文版的译校者,并且为此感到荣幸,受益匪浅。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亲身参与了泰勒先生在华的两次工作坊,这不仅促进了自我的成长,也让我重新思考积极心理学和这本书带给我的意义。

这本书没有《心灵鸡汤》的小浪漫,也不似激励类图书的激情说教,而是结合研究结果给我们以启示和佐证,就像一座架在象牙塔和普通人生活间的桥梁,让我们更多人可以触及幸福的方法。

我是本书的译校者,同时也是最普通的读者,因为它给了我很多启迪,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成功和幸福不是对立的。成功是幸福的副产品,财富是天赋的副产品。二战结束后的60年里,美国人越来越富有,但社会整体幸福指数却与50年代相差不大。在英国,人们的幸福指数甚至比二战分发食物时还低。为什么?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人类已经困在了一部“享乐主义的跑步机”上,欲望无尽,循环不止,永远在追逐幸福(他们认为金钱是幸福的保障),却永远追不到幸福。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会接触一些大家眼中的“成功者”,他们具有我们认为一个幸福的人应该具备的全部要素:金钱、权力、名声、近乎完美的配偶等等,但是,他们的幸福指数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有些人甚至比普通人承担了更多的苦痛与失落。所以,幸福并不是依赖于外界环境,不是要等到目标实现了才能感受到的,“没有一条道路是通向幸福的,因为这条道路本身就是幸福”。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环境对我们的总体幸福感只有10%的影响力,而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幸福感的影响则远远超过了环境。所以,当我们在不断抱怨自己的生存环境时,不妨反思一下,是不是正在推卸对生命和幸福的责任。

那些总是在问“我生命里的快乐、使命感和热情到底在哪里”的人们,一定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至少是启发思考。阅读此书千万不要抱着看完书就会万事如意的心态,只有不断地做书里的练习,不断对自己的生命做反思,才能达成真正的转变自我,并收获幸福。比如每天写下五件值得感激的事情的练习,已经让我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感受到了我巨大的变化,而我自己也受益匪浅。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30天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对这些练习和方法抱有现实的期待,并付诸行动。你最终能从书中获益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行动,而你完成练习后的美好感觉,会成为你坚持下去的动力。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幸福绝不意味着没有痛苦、焦虑或者其他负性情绪,而是生活整体满意度的提升,以及积极情绪的增加。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幸福或者不幸福的,与其自问“我到底幸不幸福”,不如思考“我们如何能更幸福”,因为就像书中教会我们的那样――幸福是可以练习的!

书 摘

作者:泰勒・本-沙哈尔

译者:汪冰 刘骏杰

当代中国出版社

幸福是什么

为了准备年度最重要的壁球赛,我天天苦练,同时还严格遵守饮食限制。在开赛前一个月,我只吃最瘦的白色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我告诉自己,比赛一结束,我就要好好大吃两天“垃圾食品”。

比赛结束,第一件事就是赶去我最爱的汉堡店。我一口气买了四个汉堡。当我离开柜台时,我深深地体会到巴普洛夫的实验犬在铃声响起时的心情。我坐下来,急不可待地撕开第一个汉堡的纸包,就在我将汉堡放到嘴边的一刹那,我突然停住了。

四个星期来我多么期盼这一刻的到来,现在当这些汉堡就在我面前时,我居然不想吃了。我开始努力思考这其中的原因,后来我发现了所谓的“幸福模式”,我也称它为“汉堡模式”。

第一种类型的汉堡是我最先拿起来的,它虽然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去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了未来的痛苦。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可以称为“享乐主义型”。

第二种是“忙碌奔波型”。他们习惯性地关注目标,而常常忽略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他们从不会因为过程而受到奖励,能否达到目标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他们认为社会只褒奖成功的人,而不是正努力着的人――只看终点,无视过程。他们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即是幸福,却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永远在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的过程中,没有彻底地放松和解脱。

第三种“虚无主义者”则已经放弃追求幸福,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代表为了现在而活,那么“虚无主义型”则沉迷于过去,被过去的阴影所缠绕,放弃现在与未来。

真正的“幸福型”是第四种人,他们不问“何时才能快乐”,而是关注“如何才能快乐”。有一点要切记,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

实现幸福

10年前我遇到一个年轻人,他是某集团的律师,在纽约一家相当有名望的公司上班,并且即将成为合伙人。在他的高级公寓里,中央公园的美景一览无遗,同时他刚用现金买了一部全新的宝马。他非常努力地工作,每周至少工作60小时。每天早上他挣扎着起床,把自己拖到办公室,感觉自己并没有什么未来――与客户和同事的会议、法律报告与合约事项占据了他的每一天,对他来说,这些就是每天的任务。当问起他在一个理想世界里还想做什么的时候,他说他想去一家画廊工作。我接着问他:“在现实世界里,无法找到画廊的工作吗?”他回答:不是的。但如果在画廊工作,收入会少很多,生活水平也会降低。他感到很不开心,原因是他被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所捆绑。我们发现,这些人之所以不开心,并不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而是他们的决定让他们不开心――将物质与财富放在快乐和意义之上。

心理学家艾米・文斯尼斯基提示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工作、事业、使命感。显然,抱有第三种态度的人在工作中会更快乐充实。如果你真的没办法决定,那么不妨听听这样的建议:“与其去注意我们需要什么才能生存,不如去注意我们没了什么就无法生存。”也许那样你就会找到幸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