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银行的文化哲学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银行的文化哲学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德国文化社会学家席美尔(Georg Simmel,1858~1918)曾写过一本《货币哲学》,从文化哲学视野思考货币大用。可知,将银行与文化哲学相连从来有之,并非不着边际。还有,中国文化不论讲何种学问,首先是讲明体,然后再讲适用。将形而上学、本体论、心性论,称之谓明体之学,将天官、舆地、礼、乐、兵、农、漕、屯之类,称之谓适用之学。总其全体,称之谓体用之学。明体而不适用,则谓之腐;适用而不明体,则谓之霸。曰霸者,以功利为学,嚣嚣于天下,游谈无根,没有任何本体论根据。本文讲大银行的文化哲学思考,及货币的体用之学,也怕犯游谈无根之错,故先将这个问题讲清楚。

那么,银行或者说货币是不是文化呢?是。文化的本义,是指人类栽培、教育、发明、创造出来的事物,而非自然生长的东西。例如星星、月亮不是文化,而人造卫星是文化,星星、月亮的神话是文化;湖泊、河流不是文化,而人工水库、人造运河是文化。因此,社会学、人类学所讲“文化”的概念,不是指日常所说“学文化”、“有文化”或“没文化”,而是泛指人类所创造出来的事物。货币是人类创造出来的,当然是文化。货币文化就是指货币作为文化载体所包含的价值与意义。这种价值与意义,是货币创造、制造所赋予的。它不是仅指货币的面值、含金量,而是指它在流通领域的大用。

货币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有显形的,也有隐形的。显形价值与意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如货币可以用来开物成务、治物形器,可以用来买卖东西。隐形价值与意义,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货币用于贿赂、操作政治。不管人们感觉得到或感觉不到,货币文化的存在、价值与意义都是巨大的。它可以增进人们的福祉,也可以带来罪恶;可以开物成务、道济天下,也可以制造战争、杀戮,制造各种;可以创造天堂,也可以撬开地狱的大门;可以创造大美、崇高、庄严与神圣,也可以制造仇恨、罪恶与各种毒害。因此,货币文化是一种力量,一种支配人类行为的力量,甚至是支配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因此,货币不仅是经济的杠杆,也是政治的杠杆、社会历史的杠杆,而且随着当代世界性经贸及网络、大众媒体发展,货币文化的杠杆力量愈来愈巨大,愈来愈成为世界有形或无形的支配性力量。当今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背后,无不是与货币文化力量或隐或现的支配作用联系在一起。因此,它作为社会历史杠杆的作用愈来愈巨大了。银行以利率调节市场的经济之杠杆作用,以汇率调节外贸经济杠杆的作用,银行部门及银行的朋友们,都做了各种精心研究。然而对它支配社会历史的杠杆作用,银行部门及银行的朋友们,则是不研究或很少研究的。今天面对着国家民族现代复兴及建设大银行任务,这种支配作用或杠杆地位,是不能不研究的。

大银行并非是说金融机构庞大、人员众多,而是说它的货币体系能够经世致用、道济天下,或者说它的货币具有大道本体之用。货币之流通,汹涌澎拜而来,潜天潜地而行。流行者,货币也;所以流行者,道也。以道为体,以流通为用,就是货币的体用之学。货币流通,显形与隐形之用,即阴阳也;通胀与紧缩,即消长也;强劲与疲软,即刚柔也;以义为利,即仁义也。此即货币道体流行发用也。阴阳、刚柔、仁义是自然法则,也是天、地、人的法则。它于形上至极处讲,即是天地人的三极之道;会通于形上本体,兼三才而两之,广大悉备,就是中国哲学最高本体论存在的大道。将此道向下贯通,落实到货币流通,就是货币本体大用;而将其用于货币发行流通,就是大银行的货币体系。此体亦非自然之体,而是道体、德体、仁体、义体,是贯通中国文化大道哲学根本精神的货币体系。因此,所谓大银行,就是贯通中国文化大道精神的银行,而大银行之货币体系,就是贯通大道本体大用的货币流通体系。以此为学,就是货币的体用之学;以此为用,就是以道贯通货币流通大用。

中国文化的“经济”二字,乃经世致用、道济天下之义,而非仅指商品买卖之类;而所谓经济学,亦是经世致用之学,并非只是讲投入、产出、市场、利润、价格之类。还有,中国文化把“做买卖”、从事商业活动,不叫经商,而叫“做生意”,意思是把本来没有生意的地方,枯萎、死寂、衰微的地方,通过经商,使其生气勃勃,做出生意来。这就是《易传》讲“乾道变化,保合大和,乃利贞”;“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工业发展、商业活动是这样,银行投资及货币发行,也是这样。现在,不论是开设世界性银行,还是其他走出去的战略的设计,一切工业化、商业化活动,一切货币流通、汇通天下,都必须出于天心,出于仁心,出于天地浑然一体之大仁,以道济苍生为根本理念,开物成务,经纶天下!而不是为工商者只是盘算投入、产出、市场、利润、价格,为银行者只是算计用存贷利率差价赚钱,或利用汇率浮动捞取好处。自然,这样也不是说不要他们赚钱,不要他们获利。但“利者,义之和也”。开物成务也好,经商做买卖也好,银行投资或发放货币也好,这一切都必须立于天地之正,建立在天人和谐、勃发万物生机的基础上,而不是竭泽而渔,刮地皮似地搜集钱财。故《大学》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若舍此,“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最后“财聚则民散”,就无所谓获利而失立国之本了。惟有以仁心为本,发政施仁,投入产出,皆厚于民生,以美利利天下,像孟子劝梁惠王时所说的那样:“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而不是纷纷携带资金移民国外,那才真获得天下之大利者。故《易传》说:“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孔子说:“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货币以道体、德体、仁体、义体流行于天下,受惠于人生,天下念其仁厚大德之流行,比任何邮递网速都快!这才是货币流通的经世之用,非杠杆之杠杆,不用之大用,非仅人力耳。

正是银行货币流通有如此之大用,所以它才能成为支配社会历史的杠杆。一个王朝的消亡或历史的更替,固然有诸多政治历史因素,但透过它的背景,则可以看出王朝消亡或历史更替所隐藏的一种更为本质的支配因素,那就是无限铸钱,造成通胀所带来的危机。汉初,盐铁皆归于民,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成就了文景之治;然及至武帝用兵开边,国库空虚,大肆铸造钱币,造成通货膨胀,像禹贡所说得那样:“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富人臧钱满室,犹无厌足。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汉书q食货志下》),宣、元、成、哀、平五世不能改,也就走向衰亡了。可知货币泛布于天下,其为祸博矣!古代是这样,近现代也这样。蒋家王朝的灭亡,与其说是因为八百万军队的溃败,毋宁说滥造钞票,极度通膨所造成政治大厦坍塌!当今世界,这个动乱,那个危机,背后也差不多都潜藏着某大国货币流通利益的动机:动乱了,危机了,社会动荡,人心不稳,投资者逃亡,资本流入本国银行,才可用以支配世界,保其霸权地位。现在这种货币之争愈来愈尖锐复杂,人们常用“货币战争”的说法来形容它,足见其支配世界政治历史的杠杆地位。中国要复兴,要走出去,对于当今世界货币流通支配政治历史的杠杆地位,是不可不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