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茅以升筑千里无形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茅以升筑千里无形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茅以升在唐山路矿学堂(西南交通大学前身)求学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山河破碎,雨打浮萍。眼见着上位者昏庸懦弱,祖国任夷人欺凌,茅以升不愿做那种不闻窗外事,安心读圣贤书的人,而愿效仿班超,弃笔从戎,以热血荐轩辕。只是退学之事遭到母亲的极力反对,年轻热血的茅以升站在了退学救国和继续攻读的分岔路口,这个时候该何去何从?”――这是大型校园话剧《茅以升》中的一幕。

提起“茅以升”这个名字,人们立刻会想到让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作为中国现代桥梁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以其在现代桥梁建设上的卓越贡献,而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

茅以升曾说:“有人就有路,有路就有桥,世上没有走不出的路,世上没有不能造的桥!”他一生为祖国架桥,不仅架设有形的,也架设了一座座无形的精神桥梁。

科技桥

1911年,茅以升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不到3个月,辛亥革命爆发了。茅以升萌生了参加革命的想法,他周围的许多同学也踏上了革命的道路,茅以升给母亲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详细申明自己要坚持革命的理由。他很快收到了回信,母亲在信中严厉地说道:“如果离开学校,就不以你为子!”

就这样“未能参加革命的遗憾”总在他的心间挥之不去。

茅以升从唐山路矿学堂毕业时,北京清华学堂招考10名派往美国的官费研究生,由各大学保送毕业生应考。茅以升由唐山路矿学堂保送,又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被派往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

1916年9月,茅以升与其他被录取的青年,登上“中华号”远洋客轮,踏上了赴美求学的道路。

1年后,茅以升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土木专业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因茅以升成绩优异,从此康奈尔大学免试接收唐山路矿学堂的毕业生。1919年茅以升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的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自此,学成归国的茅以升开始了他的造桥事业。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建成,1957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80年7月1日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建成……

但茅以升意识到仅凭自己的力量支持祖国的造桥事业,力量未免单薄。

1956年总理发起并成立了一个“留美学生亲属联谊会”,茅以升被推选为会长。在一次联谊会组织的晚会上,号召在美国的中国专家学者回祖国服务。他还就此项工作与茅以升作了长谈。会后,茅以升做了大量工作,有四五十位在美中国学者先后回到了祖国。

茅以升为吸纳海外人才还曾多次出国,据茅以升的女儿茅于燕回忆,父亲1979年的那一次国外之行,有着独特的目的和意义。

1979年,以茅以升为团长的中国科协赴美友好访问团一行5人出访美国纽约、华盛顿等6城市,历时一个月,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借助茅以升的威望,动员海外侨胞学者回国报效祖国。

在已掌握大致情况的基础上,每到一地,茅以升都会找来当地华人团体负责人,详细了解该地华人具体情况、思想动态,然后亲自撰写演讲稿。在匹兹堡华人协会欢迎会上茅以升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呼吁在美国的科技界同仁为祖国四化建设贡献力量。他说:“我们准备架起这样一座桥梁,一头是中国的科学技术界,一头是美国科学技术界的中国同胞。我们愿意搭这样一座桥梁,让各位在桥上走过。”

科普桥

周培源曾在《桥梁专家茅以升》一书中指出:“茅以升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为中国科学普及事业乃至科技馆、科技报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茅以升就曾担任全国科普协会副主席。他对科普工作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始终强调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他曾把科研和科普比作“一个鸟的两只翅膀,必须一般大小,才能维持平衡,顺着正确方向,飞得又高又远”。他说:“我是学桥梁的,大半生都在和桥梁打交道。过去架设连接江河两岸的桥梁。现在看来,更重要的还是架设科学与人民之间的桥梁,让千百万群众掌握科学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只有把科学普及工作做好了,科学技术现代化才有基础。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

茅以升不仅为科普事业大声疾呼,而且身体力行,亲自动手写了200余篇科普著述。他撰写的科普作品,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趣味盎然且具有预见性。他在《明天的火车和铁路》中想象未来的火车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如今我们的高铁验证了他的预言。1963年2月人民日报上连载了茅以升所著《桥话》,书中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向公众展示了桥梁知识。一次,接见茅以升时说:“你写的《桥话》我看过了,想不到你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文学家呢!”

茅以升的小女儿茅玉麟回忆,父亲除了写科普著作,还通过做科普报告等形式,大力宣传科普工作,至少有10万小听众听过茅老的科普报告。

茅以升说:“科普是通往科学的桥梁,应该让孩子们先通过。”他不辞辛苦,呕心沥血,引导青少年爱科学、用科学,献身于祖国的科学事业。

茅玉麟:“桥,倾注着他全部心血和炽热的情感;桥,凝聚着他出众的才智和献身精神;桥,赋予了他美妙的遐想和对未来的憧憬……诗人常把天上的彩虹喻为人间的桥梁,父亲是用自己的生命,化作了彩虹,永留在人间。”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一直在完成茅以升先生的未竟事业,为科技后备人才搭建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