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潘妥拉唑联合莫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潘妥拉唑联合莫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观察潘妥拉唑联合莫利治疗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潘妥拉唑和莫利联用治疗,对照组只用潘妥拉唑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潘妥拉唑;莫利;胃食管反流病

[中图分类号] R97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a)-058-0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反酸、反食、胸骨后疼痛或咽下困难等症状,可出现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笔者于2008 年11月~2009 年12月,采用潘妥拉唑联用莫利治疗GERD,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住院或门诊的GERD患者共 86 例,其中,男 54 例,女 32 例;年龄 16.5~71.8岁,平均 43.8岁;病程4个月~8 年,平均 5.5 年。所有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 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潘妥拉唑40 mg,每日1次,莫利10 mg,每日3次,饭前30 min服;对照组单纯给予潘妥拉唑40 mg,每日1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6周。

1.3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即治愈;有效:临床症状较前好转,胃镜检查较前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胃镜检查结果无变化或恶化[1]。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6周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副作用

两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头昏、失眠、腹部不适,症状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均不影响治疗,无其他明显的副作用。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为消化道常见病,我国发病率在10.3%左右,为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是食管下段括约肌无力或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发病机制为:①胃食管连接处解剖和生理反流屏障破坏。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是在胃食管交界处上3~5 cm范围内,起着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LES受神经体液控制,同时受消化道激素的作用。胃泌素、胃动素、P物质和蛙皮素等可使LES收缩,而缩胆囊素、胰高糖素、VIP、前列腺素E1等则可使之松弛。另外,His角、膈食管膜、膈食管裂孔和腹内食管段等解剖因素,也被认为具有抗反流作用[1]。②食管酸清除功能障碍。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为食管清酸功能,当有酸性物质反流时,食管继发性蠕动可排空反流物,同时唾液流经食管入胃,可中和少量残留的酸性物质。唾液分泌减少、食管蠕动减少,食管酸清除功能下降[2]。③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损害。④胃十二指肠功能障碍,排空延迟或反流。可以看出,治疗GERD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控制胃酸,减少胃酸性物质,可以减少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其二是改善胃十二指肠管功能,促进胃十二指肠管排空,抑制内容物反流。

潘妥拉唑是新型质子泵抑制剂,有一个苯咪唑和吡啶环组成的核心,在pH极低的壁细胞小管中转化为嗜硫的环化次磺酰胺,后者与膜表面H+-K+-ATP酶第5、6节段半胱氨酸作用,形成酶的抑制性复合物而使之失活,可抑制94%酶的活性[3],可持续抑制胃酸的产生。潘妥拉唑在pH低环境中是一种强抑制剂,而pH较高时比奥美拉唑稳定性更佳。同时奥美拉唑能间接使胃窦部G细胞释放胃泌素增加,使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及对胃肠细胞起滋养作用,升高胃黏膜电位,维护细胞膜的稳定性,保护胃黏膜屏障功能[4]。

莫利为新一代胃动力药,为5-HrF4受体激动剂,通过兴奋肌间神经丛的5-HrF4受体刺激乙酞胆碱的释放,增强胃及十二指肠的运动。另外,莫利还可以增强胃和十二指肠收缩及胃-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减少胃十二指肠反流,促进胃十二指肠排空,因此对胃食管反流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5]。

本次观察显示,潘妥拉唑联用莫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两药有协同作用,比单用潘妥拉唑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晓蓉,李兆申,许国铭,等.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269-270.

[2]丁召路,王智凤,李鸿斌,等.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胃食管连接部屏障功能的探讨[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4):282-285.

[3]曾海江.潘妥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25(6):815-816.

[4]李延芳,吕旭红.西利、潘妥拉唑联合应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6,1(6):61-62.

[5]习辉文.雷贝拉唑联合莫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6):37-38.

(收稿日期:201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