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教育接“地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教育接“地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教育”:是指党员党性教育、干部爱民教育、群众“十好”教育。文建明曾概括地说:“‘三教育’解决的是思想的问题。”在“文建明工作法”中,教育不仅仅是狭隘的书本教育,而且是综合了分类、学习、总结、查错、整改、督查的一个整体工程,它为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教育提供了制度和程序,并设定了标准和奖惩。

对党员开展经常性的党性教育――为检验党员先进性提供平台

每月对乡镇全体党员上一次党课。每半年开展一次党性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每年年底开展一次培训评议,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党员。

【案例】“在保证外出务工的基础上,今年我要争取喂养3头猪、发展小家禽、确保耕地不撂荒。”在今年年初,光荣村62岁的老党员罗基全在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面前,作出了上述承诺。6月27日,在光荣村召开的半年党性分析会上,践诺情况良好的罗基全得到了29票满意票,在全村党员中排名第一。

党员谷明俊用24票满意证明了自己的进步,用村支书谷建荣的话来说,“谷明俊曾经是不参加学习、不履行义务、不交纳党费的‘三不’党员!”2009年6月的党性分析会上,支部的党员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不参加学习、工作拖拉、拖欠党费和‘一事一议’集资款。”同志们的批评犹如当头棒喝,让他警醒。在村支书的帮扶下,谷明俊不仅交齐了拖欠的各种款项,并且积极主动参与支部学习和民生事务。

【记者手记】除了每个月雷打不动的党课教育外,城南镇的党员手中都有一面“镜子”,需要随时自审,以发现问题、改正不足。这面“镜子”就是党员的标准和年初的公开承诺。半年的党性分析和年底的民主测评,对党员来说,都是查漏补缺的环节,“照镜子”时不够客观、自审过于宽容都是过不了关的。兴隆村党员邓武国也是个典型的“三不”党员,年年测评都是排在倒数几位,村支书蒋学英对他进行了“一对一”的帮扶,党课上到了他家里,并为他解决了建房的困难。受到帮扶的邓武国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对干部开展经常性的爱民教育――让压力转化为动力

每月召开干群恳谈会,对乡镇、村组干部开展爱民教育。每半年开展一次“点评会”,对点评出的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每年年底开展一次述职测评,根据干部平时表现和满意度测评结果,评选表彰一批爱民干部。

【案例】景阳社区的居民小组长唐静平身兼文明劝导队、治保队和“牛皮癣”清理队的队长,然而在工作中,他始终有畏难情绪,导致所负责的工作拖了社区的后腿。去年,由于环境卫生脏乱差等原因,景阳社区被督导组扣了10多分,排名在全镇末位。在半年干部点评会上,支部书记罗成和社区主任李莲英对唐静平工作不认真负责、态度不积极主动的问题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批评。唐静平冷静下来后,深刻反省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下大力气整改。在今年的全县城市清洁卫生工作评比中,景阳社区获得了先进奖。

结合半年点评会,城南镇创新开展了“有奖批评”,干部们形象地称之为“花钱买批评”,乡镇和村(社区)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给班子和干部提意见,按意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定等次,逐等给予现金奖励。今年6月,化育桥社区拿出600元搞“有奖批评”,党员刘德科提出的“社区场所太小,党员缺乏开展活动的阵地”的意见得到了一等奖。社区党支部书记任晓琴坦言:“这些批评常常让我们感到压力很大,但是压力也是动力,鞭策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好。”

【记者手记】在城南镇,当干部不轻松。不断地查找和解决问题是干部进行爱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急事、解难事,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干部在城南镇没有市场。

对群众开展经常性的“十好”教育――凝聚力明显增强

对群众每月开展一次“十好”教育活动,半年开展一次“十好”查补活动,年底开展一次“十好”表彰活动。每年初逐户逐店逐企进行“十好”规划,年底按照个人申报、群众评选、村居审查、党委政府表彰的程序,公开评选表彰一批“十好文明户”、“十好文明店铺”、“十好文明企业”。

【案例】去年底的一天,在化育桥社区开小超市的陈世明两口子打了一架,赶去劝解的社区党支部书记任晓琴问明原因后,感慨万千。原来,陈世明的小超市由于守法经营、口碑良好,多次被评为“十好文明店铺”,可在当年的评比中,妻子偷偷占道经营,在被检查组指出时,仍不改正,因此与“十好文明店铺”的评选无缘了。得知情况的陈世明气愤不已,便跟妻子大闹了一场。

文峰村的周启亮前年勉强评上“八好”,去年却连“八好”也没有评上,原因是“爱占小便宜,邻里关系不好”。周启亮很失落,家人和好友的数落更是让他抬不起头。今年年初,他积极参与村里的事务,也乐于助人,得到了周围村民的好评。

【记者手记】“在城南镇,找媳妇、申请贷款,都要问问是几星文明户。”这话听起来有几分玩笑,却是一种现实的写照。在城南镇,“十好文明户”就像是对这一户人家人品、素质的认可,“十好文明店铺”和“十好文明企业”则是诚信的象征。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开展好群众教育,始终是个难题,城南镇的“十好”评选则成为内容与载体良好统一的做法。

【专家点评】

“三教育”:营造基层发展的“软实力”

彭穗宁(四川省委党校教授)

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形成了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这一方面丰富了基层社会的生活,同时,也会带来影响基层社会发展进步的新问题。

“文建明工作法”的过人之处在于,它不仅规范了乡镇工作制度,创新了工作方法,而且还为整体提升乡镇发展水平,营造了推进基层发展“软实力”的教育工作。

“文建明工作法”的党员教育,重在抓党性教育。这一招应该说抓住了党员教育的命脉。同志在“七一”讲话别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性教育关键在落实,文建明的办法,一是定期,“每月对乡镇全体党员上一次党课,每半年开展一次党性分析”;二是定性,即针对党员的“年初公开承诺,党员进行自我分析,查找存在问题,研究改进措施”;三是定标,即每年底开展一次培训评议,采取自己找、组织提、大家议等方式,认真查找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党员进行民主测评。这就使得党员有不断提升素质的新要求和新标准。这个方法值得各地学习。

“文建明工作法”的干部教育,重在抓爱民教育。这一招也抓住了干部教育的关键。同志在“七一”讲话别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爱民教育关键在落实,文建明的办法:一是“面对面”,每月召开干群恳谈会,群众可以面对面的咨询、申诉等。二是“官评官”,每半年开展一次“点评会”,对乡镇、村组干部开展领导点评和干部互评。三是“民评官”,每年底开展一次述职测评,乡镇、村(社区)干部分别向乡镇党委、服务对象进行双向述职,并接受满意度测评。其中最重要的是“民评官”,这就使得爱民教育有了检验的标准和进一步推进的措施,实在是好得很。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句话是说的,到今天也没有过时。但对农民的教育应该是长期的、渐进的、实在的。文建明的办法就很实在。他设计了一个“十好”,用来教育和评价农民,而且这个“十好”与农民的经济利益(比如贷款)和社会声誉(比如婚嫁)连在一起。这对养成良好的文明乡风大有助益,是推进乡镇全面进步发展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