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漫谈薛宝钗的形象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红楼梦》中的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特别引人注目。她不仅美艳绝伦,聪明智慧,而且才华超群。处处显示她的心机。她的圆滑和世故被染上了利己主义色彩。这一形象有着丰富的蕴含和无限的魅力。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人物形象
一、冷漠自利薛宝钗
只要有能够逢迎的地方,薛宝钗总能显示出她的心机。再如她为了迎合王夫人,金钏投井自杀这一部分,宝钗劝慰王夫人说:“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井旁边儿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又说:“姨娘也不用烦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尽了主仆之情了”。宝钗这席话在她说来是自然的,也很會体察人意,不失为“温婉贤淑”的大家风度,但这种视人命为儿戏的劝慰之言,一方面体现了她心狠如蝎,另一方面也恰恰暴露了她一副讨好的嘴脸。对于上层人物她迎合奉承,对于平辈或者下层丫头,她也不失时机的暴露了她善于拉拢的一面,所以她能在“乌眼鸡似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广泛好评。史湘云想要在大观园中设社作东,但她急于手头吃紧,宝钗于是便点拨不善心计的湘云:“虽然是顽意儿,也要瞻前顾后,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人,然后大家有趣”。后来薛宝钗又巧设“螃蟹宴”,于是笼络了湘云,并且让湘云连声呼她“好姐姐”。
如果说薛宝钗关心湘云是出自真心的话,那么她对于情敌林黛玉的关心用意何在?或许有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她不但关心黛玉的内心思想,还关心黛玉的健康,嘘寒问暖的送来了燕窝。以致于让黛玉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并一再悔恨自己平时“多心”,不该怀疑宝钗“心里藏奸”。于是乎宝钗便紧紧的扣住了黛玉的心,为她后来战胜情敌建立了感情基础。薛宝钗表面工作做得让人佩服,看似不分厚薄,也不扬此抑彼。表面上是一个深情和善温柔体贴的女子,实质上又何尝不是一个善使糖衣炮弹的感情骗子呢!她在复杂多变的人事关系中处事十分谨慎小心,很难说这一切都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以至于在贾府乃至整个大观园中的所有女人,对她无不交口称赞。赵姨娘从不称赞别人,几乎恨所有的人,她连亲生女儿探春都不放过,自从得了宝钗挨家挨户送的“土仪”后,深受感动,于是在王夫人面前盛赞宝钗“真是大户人家姑娘”,“怎不教人敬奉呢?”另外薛宝钗为了接近贾宝玉,她不失时机的结交宝玉的贴身丫头袭人,因为她深知袭人的话在宝玉心中的分量。薛宝钗圆滑世故,拉笼别人都是为她的私心服务的,而她的私心外面总要披上一件美丽的外衣,让人不易识破庐山真面孑L,即使伤害了别人也會让人浑然不知——这正是她成熟老练的表现。可是不论怎样狡猾,正应了一句俗言:“常在河边走,总有打湿鞋的时候”。成熟老练的薛宝钗也不慎露也了她虚伪嘴脸,显示了她的阴谋用心。在《红楼梦》“滴翠亭杨妃戏蝶”一节中,薛宝钗便把自己丑恶用心暴露无遗。在她去寻黛玉路上,她明知前面上演的是奸淫狗盗之事,同时又听出了是宝玉房中丫头小红,想到小红“素日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叫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攻于心计的她便想出了“金蝉脱壳”的法子,嫁祸于人。“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还反问小红,坠儿:“你们把林姑娘藏哪儿了?”还故意进去寻了一寻,让小红、坠儿信以为真。直到自认为“这件事总算遮过去了”才收场。
我们应怎样来评价薛宝钗这一精彩表演呢?如果说她是信口说出的话,如果是一时心血来潮的无意识行动,她为什么嫁祸的不是别人,而恰恰是情敌“黛玉”。因为宝钗深知宝玉和黛玉关系非同一般,是宝钗心中潜在的忧患和威胁,宝玉在梦中喊出的不要“金玉姻缘”,要求“木石姻缘”,就使宝钗怔了。这种潜在的忧患意识便會随着剧情发展越来越浓,以至于发展到伤害他人的地步。
在这一出戏中,薛宝钗的损人利己的本质被充分暴露出来,她虽有漂亮的外表,但却被她所信奉的“明哲保身”哲学所“荼毒”了。她的圆滑和世故被染上了利己主义色彩。
二、聪明智慧薛宝钗
薛宝钗历来褒贬不一,我们评价一个人物尤其是曹雪芹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决不能主管简单地定论,其实每一个人都具有多面性,薛宝钗也不例外。她冰雪聪明善解人意,在与周围的姐妹相处时总能体现出大家风范。黛玉对她开始是怀有敌意的,总认为她“待人极好”却“有心藏奸”。宝钗的善解人意和虚怀若谷,最终感动了黛玉,进而与之尽释前嫌。宝钗遇事沉着冷静,头脑清醒,考虑事情合理且周全。为寡母分忧解劳,是恭顺良孝的宝钗十分满意的。宝钗不似薛家,反倒象薛家军师,许多棘手之事,似乎都是经过了她的冷静点拨而得到以妥善解决。
宝钗理财治家,通蔗务也是高人一等。与凤姐的干练泼辣、手腕加相比,宝钗离家则是威而不露,“小惠全大体”,顺乎时势,合乎人心,众人心服口服,熙凤也暗自佩服。
总之,《红楼梦》对薛宝钗这一人物的描写,在理性思维万美加身同时,又折射出了她所处时代带给她的毒瘤。因此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作者理想之光,同时又展示了理想终于破灭的必然趋势。愈加品味,我们就越能发现这一形象丰富的蕴含和无限的魅力。她的形象容貌给人一种虚伪的光环,她的华丽外衣遮掩下的虚伪同时也清晰可见。她的人格伪装,她的纯功利主义的愿望不能不说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病态,她的美貌和才识完全被那个时代给荼毒了。不过就其社會會地位和得到在人们心中的好评来说,宝钗“做人”是成功的。就从这点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在当今纷繁变化的社會中,要想得心应手地周旋其中,恐怕这就要向宝钗学几手了。不过有得必有失,或许我们會推动我们的真本性。但我想,只要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只学习好的一面,或许对我们也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