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护士职业安全的现状出发,综述了造成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因素,包括:1.呼吸道传染病 2.生物因素损伤 3物理因素损伤 4化学因素损伤 5心理因素损伤。防止职业暴露的措施包括:1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以培养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 2呼吸道的防护 3生物因素的防护 4物理因素的防护 5化学因素的防护 6心理防护 7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及跟踪制度。

【关键词】护士; 职业暴露;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206-02

职业暴露时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1]。护理职业中存在着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环境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危害[2]。这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3],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总是在患者还未明确诊断之前就投入到对患者的处理和紧张的抢救中,且常常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液等。其中不可避免的有处于潜伏期和诊断前的传染病的患者,从而使护士暴露在多种职业危害之中,若不及时进行个人防护或防护不当,会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损伤。其自身安全直接影响到抢救工作的质量。本文针对护士职业暴露的因素,及采取的一系列防范对策进行综述。旨在增强护士的职业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技能,从而确保职业安全。

1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1.1 呼吸道传染病:

医院病人流动性大,每天接待数百名患者,其中又以呼吸道感染者居多,空气是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媒介。SARS疫情中全球共传染8798例,其中医务人员感染占21%,我国5137例感染,其中医务人员是968例,约占19%[4],所以当护士抵抗力下降时,则容易引起感染。

1.2 生物因素损伤:

遇到急、危、重症的患者,护士在不可能知晓患者是否患有传染病的情况下及时给予患者各种抢救治疗,为患者吸痰,气管插管,洗胃,包扎伤口,处理呕吐物、体液等,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目前已知通过患者的血液、体液传播的病原体有20多种,其中危害最大的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艾滋病毒等。我国是肝炎的高发区,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呈倍增趋势,医院又是这些疾病的聚集地,护士在抢救这类病人时获得的职业感染的危险大大增加。

1.3 物理因素损伤:

护士在抢救患者时,时间紧、病情急,如遇到自杀倾向的患者或烦躁、醉酒的患者不配合治疗时还需要强迫进行各种操作,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护士很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是护士常见的职业损伤,是指在工作时间内由针头造成的使皮肤出血的意外伤害。针刺伤传播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远大于其他途径(皮肤、粘膜),约占80%,其中最常见的危害是HCV、HIV。

1.4 化学因素损伤:

在各种中毒病人的抢救过程中,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等途径进入人体。毒物在肺部吸收的速度比胃吸收的速度快20倍左右,据调查,80%以上的护士在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时有头晕、胸闷、呕心、呕吐等表现。另外,在抢救完毕后,使用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对急救器械进行消毒,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而这些化学消毒剂刺激皮肤、粘膜、眼睛,可引起过敏性疾病和哮喘。

1.5 心理因素损伤:

工作强度大致使心理负担加重,易造成身心倦怠,经常接触各类突如其来的危重患者,意外伤害及死亡病人太多,忧伤情绪影响护士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疗纠纷这些直接威胁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2防范对策

2.1 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以培养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

已有研究证明,多数职业暴露的发生常与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相关知识缺乏有关,因而有效的教育培训是避免职业暴露的重点[5]。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教育,定期组织人员培训与学习,将职业伤害防护措施的培训作为对新入职人员及轮转的年轻护士的考核必要条件,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士及其他从事医院感染科管理的工作人员讲述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的相关知识,并有目的的针对几种职业危险因素进行专门的防护相关知识培训 。如玻璃安瓿瓶的正确切割方法,锐器废物的分类与收集等,强化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与技能。

2.2 呼吸道的防护: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护士凡接触病人时均应带口罩,每天更换,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每天使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一天一次,在夜班无病人的情况下,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减少空气感染的机会。

2.3 生物因素的防护:

医院感染中病原体传播最主要的媒介是污染的手,因此要强调洗手的重要性。要求护士在进行各种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执行七步洗手,而反复洗手可降低皮肤的抵抗力,造成手部皮肤损伤,由于速干消毒剂(干凝胶)与传统的洗手具有诸多优势。我院感染科已推荐临床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从而保证了义务人员手部皮肤的完整,降低了职业暴露的风险。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物时,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彻底洗手,注意手部清洁和消毒。采取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措施能防止血液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防止疾病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相互传播。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有效的措施[6]。因此,标准预防对于综合性医院的职业暴露尤为重要。尤其是对急诊的患者。当暴露发生后,及时正确处理,降低感染的风险。

2.4 物理因素的预防:

锐器伤是护士职业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作中应预防,及时妥善处理锐器物品,严格管理损伤性医疗废物。据报道,使用锐器盒收集锐器可使针刺伤发生率减少50%[7]。患者使用过的尖锐物品应视为潜在污染源,需小心处理,用过的针头决不能用双手“复帽”,使用后的注射器不可用手毁形。处理外伤的器械,在清理消毒的过程中需精力集中,谨慎拿取。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然后用流水反复冲洗,并用消毒液涂抹消毒,包扎伤口,伤后

2.5 化学因素的防护: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正确掌握配置消毒液的方法,强化自我防范意识,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消毒液集中存放,容器密闭,并有显著标记。护士在抢救中毒的病人时,也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同时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医务人员经皮肤、粘膜、呼吸道吸收残留的毒物的量。最大限度的降低残留毒物对义务人员的危害。

2.6 心理防护:

指导护士正确的认识护士的工作特点,以积极的态度认识和预防职业危害。学会适应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对付出的艰辛和代价不要一味的抱怨,及时调整心态,学会换一种态度看待问题。善于运用人际交流技巧,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减少矛盾和冲突[8]。主动克制不满情绪,而对任务重、情况危急等强大的心理刺激可采用各种调节方法,减轻自身压力,维持和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

2.7 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及跟踪制度:

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做好详细记录,及时报告院内感染科,查清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改进,纠正。对职业暴露者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与监测。发现问题根据情况及时调换岗位,并建立跟踪制度,有效的保护护士的职业安全。

3 小结

综上所述,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国对职业暴露防护现状不容乐观,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职业暴露不能避免,只有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健康防护意识及职业防护技能,不断改善与改进防护措施,规范操作,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职业习惯来克服急救过程中存在的诸多职业危险因素,从而保护自我,更好的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余霞、付清贫。护士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J]中国临床护理。2011,3(1):66―68.

[2]郑国华。护理职业危害的分析与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4:91―92.

[3]田瑞华、王金凤、王瑞莲等。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39―441.

[4]任丽娟、戴莉玲、王爱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防护现状分析与对策[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7,18(2):78.

[5]郝云玲、王欣然。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现状与展望[J]现代护理,2006,12(16):1500.

[6]常红娟、梁艳、秦霞等。护理人员标准预防知一信一行现状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7):26.

[7]杨秀芳、刘佳。锐器专用盒使用前后医护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中医学,2009,(11)32―33.

[8]孙家芝。护士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