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黄帝内经》的由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黄帝内经》的由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

许多中医人常常听到这句话,“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它把“医”与“相”并提,更使人深觉学医责任重大。可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据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漫录》卷十三《文正公愿为良医》记载:

宋代名儒范仲淹,有一次到祠堂求签,问以后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祈祷说:“如果不能当宰相,愿意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长叹说:“不能为百姓谋利造福,不是大丈夫一生该做的事。”

后来,有人问他:“大丈夫立志当宰相,是理所当然的,您为什么又祈愿当良医呢?这是不是有一点太卑微了?”

范仲淹回答说:“怎么会呢?古人说,‘常善用人,故无弃人,常善用物,故无弃物’。有才学的大丈夫,固然期望能辅佐明君治理国家,造福天下,哪怕有一个百姓未能受惠,也好像自己把他推入沟中一样。要普济万民,只有宰相能做到。现在签词说我当不了宰相,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能保身长全。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

这就是后世相传“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那些胸怀大志的儒者,把从医作为仅次于致仕的人生选择,正是因为医药的社会功能与儒家的经世致用(即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比较接近。元代戴良说得好:“医以活人为务,与吾儒道最切近”。(良平)

黄帝内经》的由来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典医籍中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在整个中医的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该书中阐述的理论,一直以来指导着整个中医学术的发展,是学习中医不可缺少的一部经典读物,也是现代中医院学生学习中医时必读的医书。

顾名思义,“内经”是讲内科方面的疾病,据《隋书・艺文志》记载,除了有《黄帝内经》外,还有一本《黄帝外经》。这两本书是姊妹篇。看来,《黄帝内经》是针对《黄帝外经》说的。

那么,在“内经”之前为什么要冠上“黄帝”呢?

原来,黄帝是古代的帝王,姓公孙氏,又因他生于“轩辕之丘”,又名“轩辕氏”,再因建国于有熊,又名“有熊氏”。他战胜了蚩尤以后,成为天子,“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所以称“黄帝”。本书假托黄帝一问,医学家岐伯一答的形式来论述,因此冠以“黄帝”二字。

《黄帝内经》现分为两本书,一是《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二是《灵枢经》,简称《灵枢》。《黄帝内经素问》中的“素”字,可作根本解释;“问”就是黄帝问岐伯的意思。《灵枢经》中的“灵枢”二字,明代名医张景岳有这样的解释:“神灵之枢要,是谓灵枢”。人身属于阳的精气叫神,属于阴的精气叫灵,是说这本书论述了“神”与“灵”的关键扼要的内容。(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