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服务为宗旨 能力为本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服务为宗旨 能力为本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京市崇文区电子职业教育中心是拥有了20多年办学历史的传统名校,近年来,该校烹饪专业紧紧抓住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调整的契机,弘扬自身专业优势,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不仅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专业经验,而且形成了结构稳固的专业教师队伍,成为了北京市乃至全国烹饪专业发展中的排头兵。

近日,《教育与职业》采访了该校校长李刚。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特级教师、高级烹调技师、中国烹饪大师,他对于学校烹饪专业的定位是,“适应首都现代化服务业发展,满足社会用人及培训需求,适应行业企业岗位实际需要、符合学生就业要求的现代化示范专业,培养中高级烹饪专业技术人才。”

优良的办学传统

北京市第一七九中学烹饪专业由原北京市第一零三中学迁入,自1983年开办烹饪专业以来,有着辉煌的发展历程。

采访伊始,李刚校长告诉记者,在北京目前的烹饪专业人员队伍中,结构复杂,门派繁多。绝大多数烹饪人员是经过一定程度的专业学习,掌握了烹饪的基本理论与技能,并取得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具备了从事烹饪工作的资质。但与北京市餐饮行业发展要求、与文化交流需要、与人民生活质量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异。对此,学校开办烹饪专业之初,就明确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思路,坚持专业发展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课程内容等方面始终以职业岗位需求为指导,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求,结合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围绕烹饪行业的需求与变化推进专业的调整与改革。学校本着“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发展方针,在对行业企业进行长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烹饪专业课程改革方案,开发了系列烹饪专业校本教材,推出了服务于专业需求的文化课及体育课,使烹饪专业学生在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竞赛等多方面得到很大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成效显著,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先进的发展理念

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烹饪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全国餐饮业职业资格认定专家组组长、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烹饪专业专家委员会专家,李刚校长无疑是学校烹饪专业的领军带头人。自1987年担任烹饪教学工作以来,他在专业建设与发展、烹饪课程改革、烹饪技术创新、烹饪理论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他说,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北京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的必要途径。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校始终把烹饪专业技能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不仅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更通过大赛锻炼、检验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此同时,学校非常重视烹饪教育科研工作。在李刚校长的积极带动下,学校大力推进烹饪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先后立项开展了多个国家级、市区级科研课题。其中,《刀工训练法》课题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烹饪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获得“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烹饪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领航作用。

雄厚的专业实力

在烹饪专业建设中,完善的烹饪实训设施设备能为烹饪专业学生提供中餐、西餐、面点、烹饪基本工训练等一系列专业技能的学习环境,多功能实训室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可视化、能互动的教学服务,使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全面的烹饪技术学习机会。

据悉,北京市高度重视学校烹饪专业的发展,先后投入了1200万元用于专业建设。尤其是自2006年起,学校陆续购置了比较现代化的烹饪设备,按照目前的设计规划,能达到北京市实习实训基地装备标准中的较高和示范级标准。目前,学校烹饪专业拥有实训教室10个,各实训室均设有30个工位,学校还设有烹饪技能鉴定室1个,多功能实训室1个,配套的库房、冷藏、原料储藏、标本陈列室等。李刚校长告诉记者,学校的烹饪实训教室具有开放功能,可为参观者提供良好的观看条件,为家长和用人单位观摩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方便,也为同行交流提供了互动环境。下一步,学校准备继续开办产教结合实体。通过改善烹饪专业的综合条件,为学生提供优秀的烹饪学习条件,满足社会的培训需求。

同时,学校烹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家级烹饪大师和烹饪名师。烹饪专业文化课教师全部为大本学历,其中有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教师占20%左右;专业课教师93%为大本学历,全部具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烹饪专业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技师有三分之一。

多年来,学校先后与中国大饭店、北京贵宾楼饭店、钓鱼台国宾馆、哈德门饭店、全聚德餐饮集团等60多家首都知名企业保持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企业不仅接受学校烹饪专业的毕业生,还为在校学生提供校外烹饪实习场地,为烹饪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充实了鲜活内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完备的课程建设

在李刚校长看来,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岗位工作流程为中心,围绕岗位需求形成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职业岗位的操作性。事实上,学校烹饪专业在“十五”期间已经完成了“构建适应职教发展的烹饪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工作,但在后续研究中又发现了一些重大的需要进行改革的方面。为此,学校烹饪专业重新确定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逐步构建“拓宽基础、多向发展、灵活设置”的课程模式。根据课程设置模式,烹饪教学方法以环节教学法为主导。对烹饪10类岗位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按环节开展教学,使学生能熟悉烹饪不同岗位的工作程序,掌握不同岗位的基本技能,适应岗位的需求。

据悉,自2004年起,学校针对烹饪用人市场变化速度加快的现状,开展了对行业企业和用人市场的调查研究。调查发现,企业除了在烹饪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快速变化以外,在企业管理、菜点开发、服务拓展、对外公关等方面都有新的做法和要求。后来,经过长期调研,学校收集整理出数十门可开发的烹饪专业课程。有些需要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增减内容,删除落后、过时的知识,增加企业现行的、实用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烹饪专业课程开发以国家劳动部门职业标准为基础和框架,向职业资格取证靠近,以适应国家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使学生能持证上岗。

李刚校长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学校将在专业英语、专业文学、菜点设计、新品开发、复合调味品开发、动物保护与行业标准、食品雕塑等方面,完善课程标准、制定评价方案,结合职业取证、重点开发教材,构建适应行业发展与需求、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就业需求的烹饪专业课程体系,完成烹饪专业课程改革工作。而在教材建设方面,学校将会满足课程开发的需要,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与此同时,作为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对外开放学校,学校积极进行对外交流办学,多年来接待了大批国际、国内的参观交流者,数以百计的美国、韩国、日本、瑞士、法国、新加坡等国的参观团来学校参观。2004年,由学校学生组成的中国烹饪代表团赴韩国参加第三届世界儿童博览会,进行中国烹饪技术技能表演,受到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

谈到今后的发展,李刚校长显得很有信心,“在学校办学条件稳定、专业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学校将根据北京市烹饪人才需求,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环式招生,形成市区――城区――郊区――全国的招生环,为稳固推进首都烹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