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香港到底有多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让罗湖桥上异常繁忙的这场“香港自由行”还得从2003年说起。那一年,香港发生了俗称SARS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灾难。
由于灾难的发生,号称“不夜城”的香港在一夜间几乎成了一个死港,旅游人数骤降,经济发展陷入萎靡,为了帮助香港提振不景气的经济、复苏信心,中国中央政府首开大陆到香港的“自由行”。香港又恢复了自由贸易港的生机,香港与大陆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整整十年过去,连同这座依然横跨在深圳河上的罗湖桥,15个通关口岸让深港两地的来往越来越便利,而我们离香港真的近了吗?
消失的港式老店
今年1月中旬,香港著名购物景点铜锣湾崇光百货商场后方的利苑粥面专家(简称“利苑”),突然宣布定在1月底结束营业。这家旧式老店最终因租金问题退出了。
中国大陆于2003年推出“港澳自由行”政策,希望借此拯救当时零售市道低迷的香港经济。过去10年,自由行政策的确为香港带来庞大的经济效益,创造就业,经济急速齐飞。香港旅游发展局统计,过去10年,内地赴港游客累计超1亿人次。按当地经济学家关焯照的说法,自由行至少带动香港1至2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率,相当于为港人贡献了人均1/3的薪酬。
但另一方面,“自由行”带动的商机也导致香港游客区的店铺租金近年来呈几何级数飙升,一家又一家小本经营的旧式老店因承受不了加租压力,被迫结束营业、消失。
利苑,这家已有42年历史的粥面食店歇业的消息传出后,大批新老顾客纷纷前往光顾,店外几乎天天人山人海。熟客之一的许小姐回忆,小时候就已随父母亲到利苑吃面,这里充满了她的童年回忆。如今面店走进历史,她批评说:“都是陆客‘自由行’政策所致,间接推高了利苑的租金,让香港失去一家有本土特色的食店。看来以后在铜锣湾吃饭,只能去连锁餐厅了。”
许小姐说的租金问题并非瞎扯。利苑老板郭先生受访时表示,面店原本租金只是30万港元,面店平均每日生意额3万港元仍有盈利,但最近与业主商讨续约时,对方竟狮子开大口,提出加租一倍到60万元。
香港人抱怨内地人的到来造成资源紧张不无道理,香港永久居民700万人,2011年内地2810万人次访港,是香港总人口的四倍多。这样的增长意味着什么呢?用四倍、乘以13亿人,相当于全世界63亿人次到访中国内地,而全球人口除中国内地的居民以外只有57亿。一年之内,全世界的人都到内地来一次以上,没有人能承受得了!香港本来就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现在更是拥挤的不得了!
这样的感受还能让香港人欢迎内地人的到来吗?每逢旺季大节,大批陆客会使香港酒店爆满、一房难求、通关大排人龙、景点和商场处处人满为患,严重影响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
在香港网络讨论区上,不少港人不满地指出,一到新春,到处人潮涌动,在尖沙咀、铜锣湾等地区听到的尽是普通话(华语),游客似乎比居民还多,哪怕逃到郊外躲避商场购物的紧迫感,在南丫岛沙滩上依然能轻易看到拖着行李的陆客。
有铜锣湾居民感慨,社区里的药房比便利店还多,在晚上想买罐午餐肉都不容易。这是因为不少香港商人,紧抓陆客近年游港必抢购奶粉的商机,纷纷开设药房售卖奶粉,赚取厚利。
饱受陆客抢购奶粉之类不文明行为干扰的香港家长和居民,近年来对炒贵奶粉的陆客非常不满,连带对大陆同胞的反感也与日俱增。在民怨与日俱增的大背景下,态度趋向谨慎的香港特区政府正检讨着“自由行”的两级冲击。
差一罐奶粉的距离
2012年香港爆发了“反蝗虫”运动,事件的导火索源于大陆游客带小孩在香港地铁吃面事件,就此事,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大骂“香港人是狗”,这引发了陆、港网友的对骂。随后,香港有人在网上发动“新春唱蝗行动”,港人将陆客比喻为“蝗虫”,要以在公共场所唱歌行动,来唱衰陆客,参与者沿途高叫口号,反对大陆人夺取港人资源,又要求香港政府修改基本法,不让“双非婴儿”取得居港权。这项最终反应并不够热烈的行动却隐隐透露着内地与香港交往的种种问题。
闾丘露薇说,“香港和内地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小了”。不可否认,自由行确实带动了香港的经济,但爆炸式增长的自由行游客,被内地豪客攻陷的尖沙咀名店街,被奶粉水客挤爆的东铁车厢,被自由行卖艺人霸占的旺角街头……无一不告诉我们,自由行扰乱着当地居民的生活,于是“反蝗虫运动”、奶粉限购令一一到来!
2012年香港候任新特首梁振英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香港2013年起将拒收双非孕妇,并将拟定法律使其能够落实。梁振英称,双非儿童给香港的医疗系统造成沉重的压力,香港社会很有意见。
2013年3月1日,香港特区开始实施《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规例规定,离开香港的16岁以上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携带总净重超过1.8公斤的婴儿配方奶粉,这相当于普通的两罐900克奶粉,违例者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虽然规例没有明确规定“人士”为内地居民,但很明显规例就是为了限制内地居民抢购奶粉,适当预留婴儿奶粉给本地居民。
奶粉限购的根源之一在于内地居民对优质婴儿奶粉的渴求。2008年以前,香港奶粉主要消费者是香港本地人,但三聚氰胺后,消费者对内地生产的奶粉没有信心,大家都涌到香港购买奶粉。随着赴港自由行更为便捷,人民币升值,再加上同品牌的国外奶粉在香港售价比内地更便宜,在深圳、广州,前往香港抢购进口奶粉成为不少内地家庭的首选。
当时,有“水客”(私运货物过海关图利者,包括陆客和港人)做了一下统计,平日每天经上水北上的奶粉约5000罐,深圳的买家纷纷追加订单,北上的奶粉增至10000罐。生意好的“水客”,以往只需每天来回深港8次带货,后变成一个下午就要来回12次,带的都是奶粉。
从全港范围看,靠近内地的新界和九龙地区由于方便购买并在深圳交货,这里成了水货交易的重灾区。在九龙旺角区,几乎在每一家药店均可看见来自中国内地的游客或水货客携带行李箱大量抢购婴儿奶粉。在香港的万宁、屈臣氏等零售店门前,天天清晨起就有人在门口排队等待购买奶粉,在香港通往深圳的各陆路关口,时时可见有人拉着成箱的奶粉通关。
还记得2011年,一位朋友要去荷兰出差,问我们需要什么礼物。一群人中有小孩的爸爸妈妈们都争着要他带几罐奶粉回来。那一年正好是三聚氰胺事件三周年。当内地奶粉事故频发,人们在身边遍寻无安全感时,香港成了就近购买奶粉的圣地,职业水客应运而生。
职业奶粉水客代购的活跃打通了内地和港澳渠道,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能消费到港澳市场的奶粉。暗自销售走私入境港版奶粉的实体店、网店越来越多,广州甚至出现批发商专门聘请水客代购香港的奶粉,再分给小店销售。
越来越多的奶粉流入内地,留在香港的就越来越少。香港消费委员会不断接到本地妈妈有关奶粉荒的投诉,不仅市面上奶粉几近断货,价格也被炒高,有些牌子的奶粉甚至涨高至少一倍多,许多香港小朋友面临着无粉可喝的窘境。
一位香港家长写给大陆同胞的文章是这样说的,香港虽然是自由贸易区,但是香港不产牛奶不产奶粉,而世界各个出产国,对香港地区的出口,是按700万人口配备的。出产国也不能够无限增产,得保护牧场,“不能自由贸易”。大陆家长对自己产的奶粉不放心意味着什么?那就意味着一个人口大国的消费国不生产,世界承受不起。
就在奶粉限购令的前一天,2月28日,为了赶上限购的“末班车”,奶爸奶妈和水客一天内多次奔赴香港抢购奶粉,罗湖口岸更是聚集了上百名奶粉收购贩。满载奶粉而归的市民直呼:“奶粉卖疯了!”
“奶粉限购”,在外界看来,这座以“自由贸易港”之名闻名于世的城市推出这样一部“恶法”,颇为令人诧异。因为繁花似锦的香港百年来的成功,自由贸易是关键因素之一。如今,香港要给“自由”加上一个限制,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离香港又远了一步?其实香港到底有多远,有时候要看我们给了对方多少可缓冲的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