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联班制度 全员育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联班制度 全员育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联班制度的提出

联班制度(以下简称“联班制”),是以班主任为核心、将科任教师分配到各班一起协同教育工作,从而打破班主任与教师的角色界限,改变“管教不管导”的现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员育人”。

教书与育人不能分割,这是我国教育方针所决定的。但在现实中却明显地存在着“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两种角色定位,尽管我们一直在对“管教不管导”的倾向进行批判,但角色界限仍然明显存在。把每一位教师置身于每一班级小的教育群体之中,班主任是这个小教师群体的主导者。这样,就以一个小的教师群体去教育一个班的学生,既不削弱班主任的作用,又使每位教师都参与到教育过程之中,如此,班主任的地位彰显,教师的群体作用加强,充分发挥了教师在面对共同教育对象时的教育作用。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最重要园地。班级管理是实施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障。而现实中,重教轻育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何建立一个新的机制,确保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参与到管理中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我们的当务之急。由此,本文提出建立联班机制,以确保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参与到管理中来,真正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联班制度的优势

联班制是实现教育与教学有机结合的纽带。实践表明,它有着突出的优势。

首先,便于年级管理的细化。联班制基本以两个班相联作为教育单元,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年级特点、班级特点,是年级主体性的凸现。它能够使学校工作得以细化,具体问题得以落实,增强年级工作的针对性。一般一个年级有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班,上千名学生,客观存在着许多差异,年级往往只能从较大的层面解决问题,很难在细致具体上下功夫,不利于年级工作的及时深入,而联班制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次,便于科任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生是一个个具有独立特性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有着不同的表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对同一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看法。通过联班制度,促使科任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加深认识,统一举措,做到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教育过程中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甚至互相抵消的现象,大大增强了教育的有效性。特别是对那些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如有心理问题),能够及时取得共识,采取更为有效的方法,避免意外发生。

再次,便于利用资源优势,整合教师力量,激发群体智慧。教师群体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通过联班制,不同的教育思想、不同的教育方法在相互交流中发生碰撞,每一个用心于教育的人必然会从中受到启发,反省自己的言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缩小个体之间的不平衡差异,提高整体水平,增强集体的战斗力,同时,也凝聚了团体的向心力。

三、联班制度的实施

笔者所在学校,尝试以现行两个行政班为单位,以联班负责人为核心,以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科教师为主体,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组成的一个联班教育单元。

联班负责人可以是班主任,也可以是科任教师,但要求业务能力和责任心都比较强。联班人员的构成,学校在开学之初就要做到通盘考虑,合理搭配。班主任之间、科任老师之间,要有互补性,以保证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的中坚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我们要求联班教师要做到以下“七个共同”:

1.共同参与联班会议;

2.共同分析联班单元情况并制订工作措施;

3.共同确定帮扶对象并分工负责;

4.共同参与主题班会;

5.共同批改学生周记(或作文);

6.共同上门家访或约见家长;

7.共同和学生谈话(或单独谈话)。

在这“七个共同”要求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联班负责人、联班班主任、科任教师各自的具体职责。要求联班负责人平时要及时收集科任老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在阶段考(如模块调研、学年统考)等一些关节点前后,进行细致调查分析,对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要能够向年级长提出可行性建议。联班班主任负责将学生按照不同性格类型和成绩分成若干学习小组(8—10人为宜),及时向科任老师反馈学生一周学习思想情况,并建好问题学生档案,协调联班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科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内按学校常规要求管好学生,在课堂外见到学生的不良行为,也要予以制止,并利用家长会,具体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周做到与小组后进生有一次有记载的谈话。

为确保联班制的有效性,我们不仅在这“七个共同”基础上,明确具体职责,还充分发挥评估的导向、教育、诊断、激励和强化功能,加强对年级组工作的督导与评估,将评估结果与个人考核评优结合,促进年级组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初步尝试表明,联班制是改变目前存在的部分老师“管教不管导”旧习的有力抓手;是加强学生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机制;是交流教育思想,协调教育行为,形成教育合力的坚实平台。通过联班制的建设,逐步形成了职、责、权、利相统一的利益共同体,逐渐形成了“生生有人(师)管,人人(师)有生管”的良好局面,真正做到了“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二中海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