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巷》导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巷》导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课文解读

小巷》是贾平凹先生的小小说,文中写了一条窄窄的小巷的变化:从黑暗到光明,住在这里的一群被人遗忘的瞎子,用学成的按摩术为人们治病的故事。所以,教学定位于:赏析语言形式美、人文美。

《小巷》的美,在于反复的低吟浅唱:

1.环境的反复渲染,命运的反复抗争。小说故事发生的环境是“一条窄窄的小巷”,昭示着主人翁――一群瞎子的命运。文首反复渲染着“窄窄”“阴暗”的主题,如阿炳琴弦下的《二泉映月》,哀婉幽咽。枯黄的竹棍,古老的方砖,爬满青草的甬道,高高相夹的工厂院墙……在蒙太奇式的“画面语言”里我们看到一种沉溺在苦难命运中无法自拔的哀戚!文末依然是“窄窄的小巷”,主题却变成:“暖暖的光明”。巷道挂满了灯,作者的反复吟唱融入了色彩。自强让瞎子的生命不再是黑白颜色,宽容和爱让生命融入了希望!

2.细节的反复描写,人性的反复拷问。

(1)关于“风筝”:偶尔飘进的蝴蝶风筝,倒吊在巷子里。这个细节中传达了蚀骨的孤独。孩子心爱的风筝宁愿舍弃也不进来,孩子不是人们的希望么?贾平凹拷问着我们的人性: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文末,第二年春天寂寞了一冬的天空“再次飞起了蝴蝶风筝”,仿佛在昭示“不甘沉沦、坚韧顽强”的生命。

(2)关于“方砖”:林立的现代建筑里,只有这里铺着被青草漫上的古老方砖。细想,我们的文明给了我们什么?无孔不入的“现代文明”对这里望而却步,只因为害怕这群“异类”,许多文明的人们对于别人的不幸,没有抚慰,不敢触摸。文末,小巷里漫上方砖的草终于被踏下去了,被遗弃的瞎子默默站起,用残缺书写着坚强,用宽容书写着崇高!没有怨恨报复,他们诊治了无数对他们抱着怀疑的病人,曾经对他们嗤之以鼻,讳莫如深的人。他们还用爱诊治那些受伤的心灵,告诉他们往前走就有希望。

(3)关于“灯”:首尾呼应。以前的小巷“白日没灯,黑夜没灯”,人大多不愿意为自己以外的人给予什么,一盏灯或是一点希望,更何况是一群瞎子呢?后来的小巷“黑夜灯亮着,白日里也亮着”,瞎子要为别人点灯,哪怕是点点的光明,能给自己希望给别人希望,又何必吝啬呢?主旨不言而喻。

3.对比手法的反复使用。

小巷:黑暗光明。

甬道:人迹罕至人来人往。

二、导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学说刻画人物的手法,体会小说的环境和细节描写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

(2)运用多种创新阅读方法自主品读课文。

(3)感受平凡人对生命、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培养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

2.教法:

(1)阶梯式阅读教学、情境教学策略:①CAI课件创设直观情境;②用语言创设问题情境;③用教材创设推理情境;④用生活创造写作情境。

(2)移情法:通过课件“移情”,以“读”促“读”。

3.学法:

(1)合作探究策略:讨论、解题猜读。

(2)自主探究策略:“速写式美段美读法”、“主旨段迁移研读”。

三、教学步骤

1.阅读辅助过程:创设情境情感迁移。

(1)CAI课件视听移情:

第一,谈话激趣:有一首二胡乐曲,曾让著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泪流满面,他说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想听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曲子,感受一下是什么样的情感让指挥家折膝的,好吗?

第二,播放CAI课件:《二泉映月》音乐中,小鸟穿行于水墨点画染的江南小巷。视觉上,水墨画随着曲子的主题变奏色彩由黑白变成彩色,听觉上,音乐由哀婉变得高亢,暗示情感由悲伤变为快乐。

(2)设疑激趣:同学们能说出这首乐曲的曲名吗?他的创作者是谁?随着同学们的回答【板书“二泉映月――瞎子阿炳”】,设疑:其实我一直在想,一个瞎子,走街卖艺,是看不到月光的,而当地只有一眼泉,并无两个。为何乐师阿炳的这首曲子却命名为《二泉映月》呢?“泉”为何意?“月”又何解?

(3)迁移阅读移情。

【导学】:后来我听到这样一个关于琴弦的故事,我似乎又明白了曲名的含意。你们也来读读,然后我们交流一下想法。

【链接】:《琴弦的故事》,盲人乐师收养了双眼失明的弃儿,教他赖以生存的绝技――二胡,却无法点亮孩子希望的灯。于是乐师撒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如果用虔诚的心拉琴,拉断一百根弦,那么就可以重见光明。孩子把它视为信仰,重获新生。可谎言终究被时间戳破,乐师到死得不到孩子的原谅。二十年后,历尽生活艰辛的孩子在二胡声中幡然悔悟:师傅并没有骗他,原来眼睛是可以长在琴弦上的。

(4)交流:讨论释疑。

第一,交流阅读收获:理解“眼睛是可以长在琴弦上的。”的句意。

第二,情感、写作手法迁移:

“二泉”“眼睛”“心灵之眼” 象征

“月亮”“光明”“希望之心” 手法

【板书】:心有清泉,常伴月辉。

2.解读课文过程:自主品读立体探究。

(1)解题猜读整体把握。同桌的学生分两组:靠左为A组,学生通过文题猜读课文内容,写猜读卡片。这是一群盲人生活的小巷,你猜它是什么样子?里边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靠右的同学为B组,速读课文,速记故事梗要。合上书本,同桌之间互相“”故事情节,在互动中培养概括能力和解题猜读能力。

创新式整体阅读使学生初步筛选、整合信息,提取小说两大要素:环境、情节。

(2)自主品读解读人物。

第一步:出示目标,让学生自学:故事的前后变化里,盲人历经了多重的“生命的角色”,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和做阅读笔记的方法,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第二步:速写式美点美读:结合你的阅读笔记,选美点进行十五分钟速写《盲人当你处于________的角色,我最难忘记》。如:被遗弃者……

【导学】:本文在环境、细节、句式、字词等方面反复渲染,反复对比,特别是多重写作手法的运用,使得不足千言的文章意蕴深长,品读时千万不要放过!这将会对我们给主人翁的定位产生很大影响,请千万仔细品读这些语言、细节描写,小心印证自己的观点。记住简约并不等同于简单,要做到文本互证!

第三步:交流成果:深情诵读速写作品,老师在点评“学生阅读成果”时先归纳其使用到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积累学法,再根据学生对人物的角色定位中设置推理情境,使学生在争论中交流,将文章的语言美和人文美通过不断的争论,在印证中慢慢体验;使学生认识更客观全面,从而获得独特体验。引导过程中可以预设,但不能预定。引导的方法主要有这样几种:①从写作成果中评价阅读技巧。点评时首先要注意学生对盲人的角色定位的过程,引证的文本,以及他们的判断推理的过程,通过评价其阅读技巧细化“文本解读”并归纳学法。②从角色定位中设置推理情境:弱者――是因为外界冷漠?还是因为自我封闭?强者――是因为成功创业、自立自强?还是因为无私奉献、推己及人?

(3)重点研读解读主旨。学生在把握环境、情节、人物的基础上,开始研读“关于灯的对话”的选段,来解读主旨。

此段有些抽象的句子,如“灯是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不见……”等。老师引导学生“再现”辅助阅读里迁移到的知识、技能:“月亮”――“光明”――“ 灯”象征意义:苦难中的自强,奉献中的乐观。

3.课外延伸过程:布置作业――读写相长。

(1)写作目标:看来瞎子点灯并非白费蜡,既照亮别人也升华自己。今天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明白了原来残缺绝不妨碍崇高,苦难也能升华人生。雪灾、汶川地震、洪水,这些灾难在2008年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了沉痛的思考:当灾难突然袭来,除了悲痛、无措,我们还应该用什么为生命点一盏心灯?为他人点一盏心灯,为社会点一盏心灯?那么,我们试着写一篇作文:《为__________点一盏心灯》,从而将语文延伸到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2)CAI课件创设写作情景:《高山流水》的音乐中,一只蝴蝶在江南小巷中展翅飞舞。顾城的诗句收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用它发现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