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北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北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全面介绍东北方言语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前人未曾研究过的新的语法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描写和分析。

关键词:东北方言研究 东北方言词法研究 东北方言句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4-0062-06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拉林阿勒楚喀京旗方言岛调查研究》(11YJC740059)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张洪杰(1977―),女,黑龙江双城人,文艺学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方言研究。

梁晓玲(197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语言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方言研究。

一、东北方言研究

东北官话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刘晓梅认为,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东北官话研究在语音、词汇、语法、形成及分区分片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如充分描写各种语言现象,归纳词汇的整体特征,提取特征词,建构语法体系,寻找特征性语法现象并走向类型学研究,深入研究音变规律,多在考本字上下功夫等[1]。曹凤霞把东北方言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即建国后到70年代末期的起步阶段、80年代的初级阶段、90年代至今的提升阶段,并归纳了东北方言研究的特点:研究范围较广、研究内容较全面、研究方法不断提升、研究角度多样化、研究成果颇多等。同时指出目前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怎样将研究内容引向纵深的问题,如何将语言研究的理论贯穿于东北方言研究中的问题[2]。

这两篇综述性的文章概括并介绍了百年内东北方言研究的情况,其中也涉及了东北方言语法研究的一些成果,但对东北方言语法研究成果的介绍还不够全面。因此,本文将全面系统地介绍东北方言语法的研究成果,并把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前人未曾研究过的语法现象提出来,对这些现象进行描写和分析。

二、东北方言语法研究

尹世超先生在《哈尔滨市志・方言》中概括了哈尔滨方言语法的特点,“和普通话相比,词法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句法差别则微乎其微” [3]。这句话也概括了东北方言的语法特点。东北方言语法的研究成果也以词法研究居多,成果丰富,而句法研究成果则微乎其微。在词法研究中,构词研究较多,词类研究相对薄弱一些。

(一)构词、构形

1.词缀研究

东北方言研究者对东北方言中的词缀进行了穷尽式的发掘和描写。

尹世超在《哈尔滨市志・方言》中列举了哈尔滨方言中有特色的词缀,包括名词词缀、动词词缀、形容词词缀、副词词缀等。名词词缀,如“大老”单音后缀“子”、带“子”的双音后缀。指出名词后缀“们儿”用在“爷”“老爷”“娘”“老娘”等后面可表示单数,如老爷们、老娘们等。后缀“家”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如福生家、老二家。动词后缀,如子、巴、搭、拉、咕、登、扯、棱等。形容词词缀,如性、遐儿、巴,以及状态形容词的构成词缀。副词词缀,如“拉、拉拉、丝拉”[4]。

聂志平描写了东北方言中带后缀“性(xing)”“叽(ji)”“登(deng)”“皮(pi)”“气(qi)”的双音节词语[5],黑龙江方言带后缀“乎”“拉”的双音谓词[6],东北方言中带后缀“实”“楞”的双音词语[7],黑龙江方言带后缀“挺、道、嗒、咕、乎、拉、巴”的后附式双音谓词[8]。

孙也平、邱广君、王立和、盛丽春等分别研究了东北方言动词后缀“巴”。孙也平指出“巴”不但可以附在谓词性词根后面构成新词,还经常作为动词的构形标志,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9]。邱广君论述了带后缀“巴(儿)”的名词、动词、形容词语法、语义、语用特点[10]。

王立和探讨了“巴”尾动词的构成和语法功能[11]。盛丽春等选取东北方言中带后缀“巴”的词语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这类词语的构词类型,然后探讨它们的语义分类,最后从语义选择的角度对它们的语义使用条件进行了阐释[12]。

王红梅介绍了吉林洮南方言中的后缀“的”用法,它可做名词、状态形容词、动词三种词类的后缀,并介绍了其构词的语义制约、语形要求[13]。

潘虹对东北方言中构成名词的前缀、后缀和中缀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分析[14]。

范庆华对东北方言中的中附加式词的各种类型,包括AXB式、AXAB式、AXBC式、ABXC式、AXYB式等,从构成、分布、语义特征、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描述[15]。

马彪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了汉语的词缀,构建了新的词缀体系及范式。他以汉语方言、古籍及汉藏语系各语族语言为考察、分析对象,研究了状态词缀的源流、作用及其类型学特征等问题。认为状态词缀是一种介于构词词缀与构形词缀之间的语用词缀,这类词缀的共同点是具有描写性,也可称为语用词缀或描写性词缀。论文中讨论了哈尔滨方言的状态词缀,并把哈尔滨方言的状态词缀与普通话、北京方言的状态词缀进行了对比研究。还指出在汉语普通话及各方言区都有各类状态词缀,尤以华北、东北方言的分布更为广泛。提出状态词缀是汉藏语特有的词缀,与传统研究的构词、构形词缀不同,可以自成体系[16]。他的研究不同于以往的就东北方言研究东北方言,而是把东北方言词缀研究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当中,把视野拓展到汉语其他方言、古汉语乃至汉藏语系当中,对东北方言研究具有方法学的意义。

以上文章对东北方言中的前缀、后缀、中缀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同时比较全面地搜集了东北方言中的附加式合成词,对语法研究和词汇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2.形容词、状态词研究

形容词、状态词的研究既属于构词方面的研究,也属于词类研究,但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往往以构词为主要内容,因此划为构词范畴。形容词的研究也是各种词类中研究成果最多的一种,主要涉及形容词、状态词的构词、构形等问题。

尹世超描写了形容词后缀和“AA”重叠,重点研究了状态形容词。他把状态形容词分为五大类,即带前缀的状态形容词、重叠的状态形容词、带后缀的状态形容词,带词嵌的状态形容词和“AB的”式状态形容词。前缀包括“帮、漂、溜、锃、錾、死、生、、焦、精、黢、确、稀、瓦、钢”等。重叠式包括“AA的”式(鼓鼓的)、“AABB”式(扭扭搭搭)、“BABA”式(霸苦霸苦)、“一AA的”式(一拉拉的)、“ABA/BAB”式(光腚光、净光净、白搭白)。带后缀的状态形容词包括“AXX”式(病歪歪)、“ABXX”式(褶子哄哄)、“AXY”式(绿不微)、“AXYY”式(虎车车)、“ABXY”式(蝎虎达掌)、“AXYZ”式(血得乎拉)。带词嵌的状态形容词包括“AXAB”式(抠了抠嗖)和“AXYB”式(得了巴瑟)。“AB的”式是重点研究的一类,文中详细分析了该类状态形容词的读音、类型和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穷尽式地列举了东北方言中“AB的”式状态形容词。“AB的”式状态形容词根据B儿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AB的”式,B不儿化;“AB儿的”式,B必儿化;“AB(儿)的”式,B可儿化,这一类又可分为两个次类,一类是儿化不儿化在表情达意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另一类是儿化不儿化在表情达意上有明显的区别,不儿化的含贬义,儿化的含褒义,如“面乎的”和“面乎儿的”,前者有厌恶意,后者有喜爱意。“AB的”式状态形容词在句子里可以做谓语、状语、补语、定语、主语、宾语。“AB的”式状态形容词常用于祈使句[17]。

孙也平撰写多篇论文对附加式形容词进行研究,指出黑龙江方言里,由多音后缀构成的附加式形容词,据初步统计有919个,其中Axx、Axy、Axyz、ABxy等4种形式有887个。直接构词、后缀演变和实素虚化,是黑龙江方言多音后附式形容词构成的主要途径[18]。并从历时角度具体探求Axx、Axy、Axyz、ABxy几类形容词的语源,以及各式之间可能的转换关系[19]。还讨论了除Axx、Axy、Axyz、ABxy以外的附加式形容词的另外4种结构框架,即Axyy、ABxx、AxyB、xyAB的主要框架,并分析了这4种结构的渊源、特征以及附加式形容词的典型框架[20]。

姜文振研究了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的状态词,指出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状态词的基本格式有六种:AA式、一AA式、AXX式、AABB式、ABXX式、AYXX式,描写了这几种格式在构词、色彩及语法功能方面的特点[21]。

3.关于构词特点的研究

许皓光概括介绍了东北方言词汇的构词特点,包括多音节词数量大,带“儿“音尾的非名词多,带中缀的词多,带叠音后缀的单音形容词中,一部分具有特殊的变化形式,把AABB式作为构词形式构成四音节词。东北方言词的修辞色彩归纳为拟形性、摹声性、会意性、生动性和入微性[22]。

(二)词类研究

词类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是针对东北方言中的某一类词进行研究,其二是综合探讨东北方言中的某些词类及相关的语法现象,其三是对某一个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进行描写分析。

1.关于词类的专题研究

尹世超在《哈尔滨市志・方言》中列举了东北方言中有特色的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象声词、叹词,并描写了各类词在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的特点。他还发表了多篇论文,对东北方言中的词类从语法、语用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东北官话的介词》全面描写了东北官话中的介词,分析其同北京话及普通话介词的异同与联系,重点讨论了东北官话特有的介词[23]。《东北官话的副词》描写了东北官话的方言副词,讨论了东北官话方言副词的特点,并和普通话、北京话进行了比较[24]。《东北官话的应答词语》对东北官话的应答词语按照肯定、否定、疑问等语义类型进行分类描写,并与普通话及北京话的应答词语进行比较[25]。《东北官话的否定词》探讨了东北官话的否定词“不、没、别”的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特点,并论及东北官话中否定语素“不、没、别”打头的的方言词以及“啥、六儿”等表示否定的方言词[26]。

聂志平分别描写了黑龙江方言口语中的介词[27],黑龙江方言口语中的代词[28]。

常纯民描写了东北方言的程度副词“精、稀、老、溜、恶、确、杠、贼、成、可、死”等,分析了它们独特的语法特点和表达作用[29]。

姜文振描写了东北方言中“AA”式叠音动词,并从构词、语音、语义、语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30]。

王红梅讨论了东北方言中表持续的动词重叠式VV,指出其语法功能特点为不能单独充当谓语,要有谓词性的后续成分与之配合,能重叠表持续的动词还要受到语音形式、语义及其后宾语的制约[31]。

从以上文献来看,东北方言中还有两类值得研究的词类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量词。

聂志平把黑龙江方言中的量词与北京话的量词进行对比,与周一民的《北京口语语法》中的北京话的量词的一致率为98.92%,与彭宗平的《北京话的特殊量词》中北京话的量词的一致率为82.69%,并指出《北京口语语法》中列举的93个量词,只有一个量词“箸子”黑龙江方言不用,除此之外,物量词与名词搭配情况与北京话相同[32]。

事实上,“箸子”在黑龙江方言中比较常用,如“挑一箸子面条”“夹一箸子菜”。而且,我们也发现一些黑龙江方言中使用而《北京口语语法》中没有的量词,如:

豁豁、一盘、待、裉、裉子、挠挠儿、劈儿、批儿、桄儿、匝儿、辔、揆、撮、扣、幅、提、提搂、札、支、支子、股、伐子、喷、淋、傍儿等,关于这些量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我们将专门讨论。

2.与词类相关的语法问题的综合研究

聂志平从后缀、代词、时间名词、方位词、介词、连词、助词、量词、儿化词语等封闭的形式类对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进行比较,计算出两种方言词法的一致率为95.24%[33]。

邢军、陈好毅把佳木斯方言语法和普通话进行比较,从词缀、程度副词、助词、兼类词等方面介绍佳木斯方言的语法特点[34]。

郭正彦介绍了哈尔滨话的一些语法特点,包括形容词的重叠形式,词的分裂,副词“没、别”在哈尔滨话中的较特殊的用法,助词“着”在哈尔滨话中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以及其应用范围跟普通话不尽相同,以及语气助词“呢、啊”等[35]。

王光全介绍了东北方言中动词的贬义描摹体,认为东北方言的动作动词的四种结构形式“V儿V儿的(拐儿拐儿的)、V了V了的(拐了拐了的)、V儿了V儿了的(拐儿了拐儿了的)、V的V的的(拐的拐的的)”具有贬义描摹的语用表达功能,还描写分析了东北方言中的代谓词“的”和感受动词[36]。

3.个别词语研究

一些研究者对东北方言中某些有地方特色的词语进行研究:尹世超描写了东北官话疑问代词“咋”及带“咋”词语与格式的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特点,并与普通话的“怎”“怎么”以及带“怎”“怎么”的相关词语与格式进行比较[37];王华、李桢研究了东北方言中的副词“贼”,阐述了“贼”作为副词使用的历史源流及其在方言中的分布情况,着重探讨了副词“贼”的语法特征,并将其与常用副词“很”进行了比较分析[38];曹曼莉研究了东北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认为其意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极其、特别”,它的使用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与普通话有许多不同之处,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39];孙也平、何芳研究了黑龙江方言谓宾动词“抗”,认为“抗”大体上相当于普通话的“禁”,出现在谓词主要述动词前面,表示“禁得住”的意思[40];周臣、黄文娟讨论东北方言中的及物动词“áo”的语法功能和习惯用法[41]。另外,也有很多研究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个词语上,尤其是几个方言特色比较突出、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造、整、疙瘩、忽悠”等,研究者语义、语法、修辞等不同角度对这些词语进行了研究。

三、东北方言句法研究

迄今为止,句法研究是东北方言语法研究中成果最少的一部分,除了因为东北方言的句法与普通话接近程度较高之外,人们对东北方言句法的观察描写不够细致也是原因之一。从检索到的文献来看,研究成果集中在《哈尔滨市志・方言》中。尹世超在《哈尔滨市志・方言》中研究了“V不/没VO”式反复问句、哈字句、程度与可能的表示法及“AB的”式状态形容词做句子成分等有东北方言特点的句法问题。

关于反复问句,他指出,普通话和哈尔滨方言都有“VO不/没VO”肯定和否定相叠形式的反复问句,但普通话除了采用“VO不/没VO”式之外,多采用“VO不/没V”这种后删略式,哈尔滨方言则一直采用“V不/没VO”这种前删略式。如果反复问句中是双音节动词,在否定词前可省略后一个字,如“他还埋不埋怨你了?”[42]

除了在《哈尔滨市志・方言》中提到了语气助词“哈”“哈字句”之外,尹世超还发表了论文《说语气词“哈”和“哈”字句》,指出语气词“哈”已从方言进入北京话乃至普通话,描写了“哈”的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特点,讨论了各种类型的“哈”字句。“哈”用在是非问句末或其后称呼语之前,或者用在是非问句后独立成句,表示征求同意,希望听话人对所说的话予以认同。“哈”是非问句是一种疑问程度最低、语气最委婉的是非问句。“哈”反问句是一种反诘语气最为和缓的反问句。“哈”用在语气和缓的陈述句末,表示委婉的肯定语气,相信听话人会对所说的话予以认同。“哈”用在语气较平和的感叹句末。“哈”也可以用在句中停顿处。“哈”有时也可以和其他语气助词连用[43]。

康瑞琮也讨论了东北方言中的反复问句,认为东北方言口语中主要使用“VP不”和“VP没”两种形式的反复问句,“VP不”型的反复问句可以追溯到汉代,“VP没”型的反复问句很可能是继承了元代北方方言中“VP没”型的反复问。“VP不”的后面也可以加“啊”,带有催促的语气[44]。

我们可以看出,句法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上文提到的“VP不”型的反复问句,还有一种更具口语色彩的形式“VP不的”,如,“你喝水不的?”“你住下不的?”“明天出门儿不的?”等。另外,东北方言中还有一种比较有方言特色的是非问句,即由疑问代词“咋的”置于句末构成,如“你感冒了咋的?”“你放假了咋的?”“你怕我不给钱咋的?”

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词法的研究已由个别语言现象的发掘和描写上升到系统化、理论化的高度,马彪的研究把东北方言纳入整个汉语和汉藏语系当中,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哪些是汉语、汉藏语系各语言的共性,哪些是东北方言特有的。句法的研究在方法上一直采用方言与普通话对比的方法,也可以把东北方言的句法放到更广阔的共时与历时的背景当中去研究。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事实上,从句法研究来看,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对语言事实的发掘和描写还不够,在充分发掘语言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全面系统的研究。因此,东北方言语法还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只要细心观察,我们还会发现东北方言与普通话不同的语法现象。我们应该在大量观察描写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对东北方言语法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晓梅.期待绚烂绽放 百年东北官话研究述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1).

[2]曹凤霞.建国后五十多年来东北方言研究述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6).

[3]尹世超.哈尔滨市志・方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

[4]尹世超.哈尔滨市志・方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5]聂志平.东北方言中一些带后缀的后附式双音词语[J].呼兰师专学报,2000,(2).

[6]聂志平.黑龙江方言带后缀“乎”“拉”的双音谓词[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4,(4).

[7]聂志平.东北方言中带后缀“实”、“楞”的双音词语[J].大庆高等专科学院学报,1998,(1).

[8]聂志平.黑龙江方言后附式双音谓词[J].语言研究,1995,(1).

[9]孙也平.黑龙江方言动词后缀“―巴”[J].大庆高等专科学院学报,1995,(2).

[10]邱广君.谈东北方言中的后缀“巴(儿)”[J].汉语学习,1998,(5).

[11]王立和.带“巴”尾动词初探[J].汉语学习,1983,(1).

[12]盛丽春,韩梅,俞咏梅.东北方言的语义分类――以东北方言中带后缀“巴”的词语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5).

[13]王红梅.吉林洮南方言中的后缀“的” [J].北方论丛,2003,(6).

[14]潘虹.东北方言名词词缀研究[J].语言应用研究,2008,(4).

[15]范庆华.东北方言中附加式词[J].延边大学学报,1992,(2).

[16]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兼与其他民族语言比较[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17]尹世超.哈尔滨市志・方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8]孙也平,冯文洁.黑龙江方言多音后附式形容词探源[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3).

[19]孙也平.多音后附式形容词探源――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研究[J].求是学刊,1989,(4).

[20]孙也平.附加式形容词散论――黑龙江方言附加式形容词研究之三[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5,(3).

[21]姜文振.哈尔滨方言叠音和带叠音成分的状态词[J].方言,1997,(4).

[22]许皓光.东北方言词汇的构词和修辞特点初探[J].辽宁大学学报,1994,(4).

[23]尹世超.东北官话的介词[J].方言,2004,(2).

[24]尹世超.东北官话的副词[A],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第13届年会论文[C],2005.

[25]尹世超.东北官话的应答词语[A].邵敬敏.21世纪汉语方言语法新探索――第三届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

[26]尹世超.东北官话的否定词[A].第二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4.

[27]聂志平.黑龙江方言口语中的介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2).

[28]聂志平.黑龙江方言口语中的代词[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5,(1).

[29]常纯民.试论东北方言程度副词[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3,(3).

[30]姜文振.东北方言的AA式叠音动词[J].学术交流,2006,(11).

[31]王红梅.东北方言中表持续的动词重叠[J].广西社会科学,2005,(3).

[32] [33]聂志平.从封闭形式类角度看黑龙江方言与北京话的一致性[J].汉语学报,2006,(2).

[34]邢军,陈好毅.佳木斯方言语法四题[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2,(5).

[35]郭正彦.哈尔滨话的一些语法特点[J].学习与探索,

1981,(2).

[36]王光全.东北方言的几个语法问题[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1,(2).

[37]尹世超.东北官话的“咋”及相关词语与格式[J].语文研究,2008,(1).

[38]王华,李桢.副词“贼”之语法特征及其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9]曹曼莉.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老”的3个平面分析[J].衡水学院学报,2008,(5).

[40]孙也平,何芳.黑龙江方言谓宾动词“抗”辨析[J].绥化师专学报,1997,(4).

[41]周臣,黄文娟.谈东北方言中的及物动词gáo[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

[42]尹世超.哈尔滨市志・方言[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

[43]尹世超.说语气词“哈”及“哈”字句[J].方言, 1999,(2).

[44]康瑞琮.东北方言中的反复问句[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