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设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设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学年我们学校开始着手高效课堂的建设,我作为我们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兼化学教师,我想谈谈自己对建设高效课堂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的建设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课堂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学生的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实现“教会学生思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发展”的根本目标。

高效课堂必须坚持一个核心: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高效课堂必须践行一个理念: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解放学生(把学习的自还给学生)。

二、建设高效课堂,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1、明确教学设计与教学资源的关系,理解和处理课时教学设计与单元教学设计的关系。教学资源为教学设计所服务,教学设计可以很好的体现教学资源的作用。我在运用资源进行备课时,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下载教案和课件,围绕学习内容,精心筛选信息,认真加工处理,达到资源与学科的最佳整合,优化了教学设计,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教学设计要富于创新性、要有可操作性。我根据不同的课型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因为教学设计最终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各种情况。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不定的过高,过空;其次,教学实施的设计充分考虑师生的实际情况。

三、建设高效课堂,共享智慧成果

1、强化集体备课。我们组实行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由主讲教师充分准备,再与同组的老师讨论研究后实施。如我校的一位化学老师为《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单元的备课讲话,准备了近8 000字的材料;进行教材分析、提出教学建议,最后完善了单元教学设计。对教师把握本单元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年轻教师的帮助作用很大。定期集中(每周集中一次)备课,平时随时商议。由于要体现新理念、突出高效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传统的备课的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一是备课突破传统习惯,只备体现探究思路的简案,二是千方百计搜集教学素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真实问题情景;三是强化课后记;四是提倡首次课后及时交流,让其他同志借鉴分享、修改方案。对于成功的案例,及时介绍,让更多的人受益。

2、强化示范课。集体备好课后,有一名教师示范教学,课后大家评议:在导入上注重那些细节,在提问上注重那些细节,学生在展示上存在哪些问题,在交流上存在哪些问题,学生怎样反馈评价,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的作用是什么,要注意那些细节,通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分享智慧成果。

四、建设高效课堂,突出教学新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催生新的教学方式,更给化学教学搭建了创造的舞台。教师充分认识到化学教学内容必须更贴近生活与实际,注重创设适当的教学实践情境,设置有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为此,要突出教学新策略。

1、激发兴趣、激励挑战的策略。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真实有趣有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提出可能解决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思考。

2、角色变换、提供舞台的策略。充分尊重学生选择,顺应学生思绪,满足学生表现欲,让学生当“教师”登台亮相,讲解、演示、点评,真正构建开放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3、注重小组合作的策略。小组建设注重学习成绩好中差搭配,发挥小组集体作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合作攻克难关。

4、及时反思小结的策略。一个专题的研究或课结束前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探究过程,及时进行再分析、从方法上再认识,回味咀嚼,力争有所感悟??

五、建设高效课堂,走出探究误区

误区一:为探究而“探究”,忽略了探究方法及科学思想的培养

科学方法在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和纽带。因此,科学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将会终身受益。

化学新课程中设置了一定数量的科学探究内容,但可探究的内容绝非仅限于此,事实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都可采用探究性方式加以学习。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地渗透探究方法和科学思想,“授之以渔”,这样学生遇到问题,自己就可以去探究,终身“有鱼可食”。

误区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倡导“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下,《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活动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然而,由于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过程中不进行适当的指导等等。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大程度的自由和指导才合适,仍然是探究式教学中的关键问题。

误区三:科学探究的“表面”性

有的教师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材,上课时让学生自主猜想和探索可能存在的结论。结果学生很少去探究,只是根据教材和教辅直接记结论。有的教师对探究的目的不明确,对探究过程设计不清晰,导致学生盲目探究甚至探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只得由个别学生或教师自己给出结论;有的教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轻易就作出判断或得出结论的现象视而不见,不注意引导学生持科学的态度和精神进行探究;有的教师虽然让学生经历了探究过程,但不关注探究意识的培养,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学生并没有深入思考,思维没有被真正激活。总之,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教学为探究而探究,使探究流于表面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