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比较中赏易安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采用比较教学法去赏析《李清照词两首》,通过比较词的写作背景、意象和抒情句,结合词人不同的境遇,去赏析《醉花阴》《声声慢》内容和情感。
关键词:比较;易安;背景;意象;意境;情感
在讲授人教版第四册《李清照词两首》的时候,我在思考,如何上,才能让学生更好学清照这两首词。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学习有选取一点比、选择典型比、选取不同类型的比、将特例与同一类型的全面比。然而这两首词是李易安前后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表现了她在先后不同时期的境遇、情感以及词风。所以在赏析《李清照词两首》这一课的时候,我主要采用比较教学法来解读这课的两首词。
一、 比较写作背景,结合词人不同境遇赏读词。
《醉花阴》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主要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声声慢》写于1151年,这时的李清照经历了人生中悲苦的境遇。李清照四十六岁时,丈夫赵明诚因病去世。金兵入侵后,就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金石藏品丧失殆尽。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却旋即离异,晚年孑然一人孀居。这首词《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遭遇国破、家亡、夫死等不幸后,抒发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所交织的死别之愁。(《醉花阴》后简称《醉》,《声声慢》后简称《声》)
二、比较词中意象,品读词中意境美
(一) 相同意象蕴含着不同的意境
《醉》《声》相同的意象有风、黄花、酒、黄昏,我们可以比较这些意象所在的诗句。《醉》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试着再现这些诗句的意境:在东篱饮酒直饮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别说不会消损神魂,珠帘卷起是由于被受西风,闺中比黄花更加消瘦。而《声》是这几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以读到易安当时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春的冷风寒意;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醉》只是承载了一个贵族女子的闲愁,有一种夫君不在家,独自一人那种百无聊赖之闲愁,它所抒发的愁并没有《声声慢》的强度和厚度。
比较品读,从这些相同意象中我们可以品读到不一样的意境。如“酒”,“东篱把酒黄昏后”,只是因无聊,一个人喝酒一直喝到黄昏,把酒来作为倾诉相思的载体。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想借酒暖身, 抵御突来的急风,同时也在借酒浇愁;但酒力和心愁相比, 酒太淡,心愁太重了;“怎敌他”酒消解不了词人的凄凉和愁苦。同样再比较“风”,可以注意到词人的用词是有差异的,一个“西风”,一个则是“晚来风急”,一个是悠悠的凉风,在秋意初凉时候的西风;一个却是在秋天中急风,这个“急”,我们可以理解为是风势很大,对于一个在外颠沛流离、暮年丧夫的中年女子来说,这风可能在心里的体验会比客观的风来得更大更寒。再看“黄昏”,《醉》里对这一时段并没有展开描摹,而在《声》中却如此写道“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样的“黄昏”,可不是一般的凄冷啊。在《醉》中“黄花”,易安将它与自己比,比出一个因相思苦,“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清瘦,而在《声》中,易安则借满地零落的黄花,直接道出“如今有谁堪摘”,现实中可以共赏秋花的人儿已不在,悲更重。
(二) 不同意象展现不同意蕴
两首词同样的是从室内转到室外,但所见之景尽有不同。先比较室内所见,如《醉》写的对象是闺帷里的景象:“瑞脑销金兽”“ 玉枕纱厨”,可以推测得到易安由于彻夜未眠,孤眠独寝,触景生情。“瑞脑销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无聊之际,环视着四周,原是与丈夫共赏的,现只剩一人独看,凉从心起。又正是“佳节又重阳”,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易安对丈夫的思念又更深。我们可以结合背景来看,这种相思是可以实现重逢的,所以,不管多重,它是可以期待和实现的。而在《声》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虽没有直接指出具体的景物,但从文辞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易安在环视家中环境,什么都没有,没有熟悉的物,没有熟悉的人,“冷冷清清”这四字言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
再比较室外所见之景,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上文已提到的那些意象之外,在《声》中,多了“雁”“梧桐”“细雨” 寄托了凄清意味的意象。“雁”春秋迁徙,它在高空飞翔的情景总会勾起文人的愁思。易安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早春,看到这“旧时相识”过往的大雁,乡愁从中而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又偏偏在词人最“伤心”时出现,那睹物思亲,亲不在;睹物思乡,乡在远方,这个乡愁怎能说得完。又如同在黄昏的相同时段,但在《声》有增添了梧桐细雨,这愁绪更耐人寻味,雨点点滴滴落在梧桐叶子,也似落在词人的心上,那愁思也如细雨那样缠绵,雨怎么也下不完,那愁情怎么也不会完结。这愁在《醉》中就没有悠远。
三 、比较抒情句,体味词不同的愁绪
(一)首句比较,比出愁绪程度的差异。
“薄雾浓云愁永昼”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相比较,一个是夜以继日的愁,用环境描写渲染出词人寂寞的愁苦;一个是凄凄惨惨戚戚的愁,叠词反复,使人仿佛看到了年老的李清照精神恍惚,内心孤独寂寞,处境凄凉。“凄凄掺掺戚戚”比直接写“愁”字更为具体。
(二) 未句比较,比出不一样的愁情。
《醉》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做结,词人以花喻人,在西风摇曳的黄花,联系到了自己因为相思寂寞而衣带渐宽的瘦弱身影,这也只是一个思夫的愁思。而《声》结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次第”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引人想象,除了悲欢离合的私愁之外,还有什么难以言传的愁绪呢?应该更有时代的民族的的国愁吧。
在比较中,我们可以深入的去感悟和体味,两首词不一样的内容和愁情。在比较中,让我们不禁赞叹易安真不愧是抒情高手,她总是能够借助景物和日常生活的片断来表达感情,在具体的意象中将抽象的无形的情感有形化,让我们跟着她一块悲,一块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