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下生态语文课堂模式构建策略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生态语文课堂模式构建策略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构建生态课堂呢?

一、问题引领:生态语文课堂模式

生态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文本研究为切入点,运用问题引领,通过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以高质量的问题与习题作为操作平台,结合教材沙里淘金提炼整理,在问题设置与习题编排上求突破,直击教师备课之痛处,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适量的“半成品”(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进行使用上的再创造),把日常训练中拼数量、拼时间、拼体能的“红海战术”转化为超越竞争、自主自由自在的“蓝海战术”;把日常课堂上教师的“临场发挥”转化为课前的“运筹帷幄”;把日常教学中问题的呈现由“口头形式”转化为“文本形式”;把有价值的核心问题由“气态的语言”凝结成“固态的文字”,使得课堂简洁凝练,避免了教师口干舌燥、学生疲于应付的教学状态。

生态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把日常过于复杂的学案,转化为简约而不简单的问题引领,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具体到每一个引导问题的出现,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一般操作模式为:自主探究的问题合作探究的问题质疑再探的问题拓展创新的问题。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在课前和课始把自己的情绪理性地调整到最佳状态,通过口头(肢体)语言、音像资料、实验操作等方法,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尽快形成问题氛围,使学生“生疑”,同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最后将自探问题确定下来。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基础和是否进行过课前预习,适当增加和减缓问题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三是学生“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通过巡视的方式关注学困生,通过赞许的目光关注提前完成任务的优等生),其课堂微型板块如图:

问题情境导入

学习目标认定(A、B、C)

问题导学A问题导学B问题导学C……

前导——先学——后教——再练

达标检测

总结升华

例如在第二课时“总结升华”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引领:

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给闰土编写一张履历表。

大道至简。生态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引领与专题训练为主要板块的体例设计,凸显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凸显核心知识;以问题的方式呈现知识,便于激发学生思维;简洁而有规律地呈现问题,为课堂勾勒了一个简单明了的路线图,便于教师简洁明快地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这种设计极大地顺应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二、兴趣引领:未成曲调先有情

在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如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实际,讲述与课题有关的自然、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通过讲一个小故事、出示一张图片、演示一个小实验,组织一个小游戏等方法生动地再现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图景。组织引导学生有目的从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强烈探究欲望求问题的答案。尤其在习作教学中,有趣的兴趣引领是习作的催化剂。创设一定的情境,犹如给学生再现了生活,活化了人物形象,学生就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境可想(想象)。

要注意的是,在生态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用趣”要“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见“好”即收,功成“趣”退,决不可滥用,“滥”则“贫”矣。一味地求趣“搞笑”不仅会冲淡教学的主旨,甚至还会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趣”是为“旨”服务的,只能以“趣”助“旨”,不能以“趣”害“旨”。“万绿丛中一点红”,只要有一点或几点用得好,就足以“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目标引领:把握要点方向明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要有清晰的、合理的、易于评价反馈学习效果的目标。

1.带着目标走进课堂。教学目标要落实两点:一是落实到学生课堂学习行动上,比如“说出”、“阐述”、“写出”、“做出”,等等。二是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或技能上,比如需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要会做的某个类型的习题等。这样一来,教学目标就转换成了学生围绕知识或技能的具体行动目标,可以引领并有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人人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教师易于把握,学生自己也一目了然。下面以《开国大典》第一课时为例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找出课文的14个生字和新词,练习写一写。

(2)按照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分段,列出段落提纲。

(3)仿照课文中场面描写方法的段落,写一个学校生活的小场面。

2.针对目标反思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最终要通过一次次的反思和教学实践来落实。如果能够有针对性的就语文课堂中三维目标的达成进行深度的专题思考,其课堂教学效率将大大提高。从自己多年的观课议课实践中,发现老师们存在下列共同问题:

其一,一些教师草率盲目,兴之所至,不假思索,或照教参一抄了之,或仅凭感觉随意而定,缺乏合理性、系统性与渐进性。

其二,大而空,笼统模糊,对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指导,许多教学目标里充满了“学习”“认识”“理解”“体会”“培养”等要求,这些要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或不能达到,其中每一个要求要经过哪几个阶段或层次,都很难操作、观察和测定。

其三,教师对目标停留在认知层面,不能将学生智慧、情感、意志上的发展和成长放在重要地位,教学目标大都是一个个肤浅的、答案明显的、没有思考价值的知识性问题,这是造成封闭、机械、僵化的教学的主要原因。教学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没有树立真正的目标意识,其目标往往体现在“教”上,而不是落在“学”上。现在的一些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问题非常多,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了解”、“理解”、“掌握”等描述学生个体内部心理变化的词汇用得最为普遍,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却是无法准确评价的,学习效果难以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