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发展视角的高等学校绩效预算体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发展视角的高等学校绩效预算体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经济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学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必须适应这一要求,不断完善自身的预算管理体系,以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和办学效益,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绩效预算的引入及运用将有助于高校达到此目的。为此,必须结合当前高校发展的实际,对绩效预算进行必要的研究,建立一套适合高校的较为全面的绩效预算体系。

【关键词】 发展视角; 绩效预算; 体系研究

一、 引言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高校一直是作为中央或地方政府的一个预算单位,高校和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关系,高校在预算管理上只是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简单的预算管理,管理中存在“重决算,轻预算”、“没有预算”、“领导预算”等情况,不利于高校资源的合理配置,无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更不能满足新经济形势的要求。为此,财政部、教育部自2008年开始,在深入调研、多次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科学规范的高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引入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的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革的思路。这一思路的提出,促使广大高校必须结合这一要求,结合高等学校自身特点,从发展的角度出发,探索一套同时适合新形势及高校发展的较为完善的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以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发展视角高等学校绩效预算体系构成内容

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是以绩效预算相关理论为基础,结合高等学校管理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预算管理理念,其根本出发点是解决“高等教育资源匮乏与浪费并存”问题,达到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目标—投入—产出—效果—新目标”的良性循环,使高等学校教育服务能力得以全面的保全和提升,是整个高等学校管理理念的一次革命。基于这一目标,以发展的视角构建的高等学校绩效预算体系应包含如下内容:

(一)高等学校绩效预算应遵循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绩效预算中所运用的各类指标的设计不重不漏,既有财务指标,又有非财务指标。

2.实用性原则。实施绩效预算要结合各高等学校的管理实际,建立适合于高等学校的行之有效的绩效预算体系。

3.可比性原则。绩效预算的最终结果要保证高等学校能够进行各指标要素横向及纵向的可比。

4.保障性原则。实施绩效预算要能够得到高等学校核算系统强有力的数据支持。

(二)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指标体系

按照指标的数据来源,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指标体系可分为绩效预算的内部衡量指标与绩效预算的外部衡量指标。

1. 绩效预算指标体系的内部衡量指标(见表1)

2.绩效预算指标体系的外部衡量指标 (见表2)

(三)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的内部控制体系

1.绩效预算的审计控制体系。绩效预算审计控制体系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投入,即占有和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进行评价。其中经济性主要侧重于投入方面,是指被审计单位在保证产出的前提下,将其资源消耗量和占用量降到最低水平,表现为预算资源耗用和占用与实际资源耗用和占用比较的评价,反映绩效预算“降本”的要求;效果性指预算项目的预期结果和实际效果之间的关系,即产出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既定的预算目标,反映绩效预算“优质”的要求;效率性是指产出与其占有和耗用资源的关系,表现为实际产出与资源耗用和占用之比,反映绩效预算“增量”的要求。

2.高等学校办学成本控制体系。绩效预算下的高等学校办学成本控制是按照绩效预算的方法将高等学校办学成本细化为各类具体的指标,并将这些指标分解到绩效预算下的各个责任中心,据以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绩效完成情况,最终达到办学成本的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其具体控制框架如图1。

(四)高等学校绩效预算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

在高等学校实施绩效预算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其顺利实施。这套保障体系需具备以下内容:

1.建立全面、广泛的绩效文化培养机制。要对绩效预算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全面而广泛的宣传,使绩效预算的概念深入到每一个层面,把绩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一切工作以绩效为出发点,全面形成讲绩效、重绩效的风气。

2.确定合理完整的绩效管理运行系统。要建立高等学校新的预算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高等学校预算管理委员会,创设高等学校绩效预算执行结构。该运行系统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3.创建必要的制度环境。要根据绩效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实施便于绩效成本核算和为绩效预算管理提供信息的高校会计制度与报告制度,并据此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和改革。

4.实施必要的激励机制。实行绩效预算,必须建立一套正确的激励机制,给各级预算执行部门一定的权利和政策上的灵活性,使绩效显著的部门得到更多的财力支持,对绩效达不到的计划标准和没有绩效的部门减少投入,真正从制度上做到奖励卓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建立这样的机制,才能有力地推动绩效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

5.实施绩效审计,加大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以绩效审计推动绩效预算的实施。通过绩效审计,了解该项支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与同类支出相比,效率如何,使各部门的决策者在资金使用时予以更全面的考虑,促使其更多地关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

6.建立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绩效预算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因此,必须加大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合作,确保绩效预算各项指标信息的顺利获取,保证绩效预算工作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 郭志丹.基于绩效预算的高校办学成本控制研究[J].教育财会月刊,2010(4):27-30.

[2] 傅道忠.绩效预算与绩效评价制度及其借鉴[J].经济问题,2006(5):72.

[3] 陆媛.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及绩效指标体系设计[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60-61.

[4] 崔恺平.高等院校绩效预算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5] 陈胜全.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的建构[J].事业财会,2008(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