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呼吸困难、胸痛、弥漫性肺部浸润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呼吸困难、胸痛、弥漫性肺部浸润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734300甘肃高台县人民医院内二科1

734000张掖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中心2

资料与方法

患者,女,30岁。因“感冒后呼吸困难,胸骨后疼痛半月”于2007年8月27日入院。入院前半个月出现干咳、乏力、全身不适,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夜间休息时亦存在,活动后加重。伴有吸气时胸骨后疼痛,显著乏力,纳差,晚间休息差。无发热、无明显咳嗽、咳痰。起病后曾在4~5家诊所治疗,静滴青霉素、双黄莲等多种药物,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查体:T 36.8℃,P 68/分,R 20/分,BP 100/60mmHg,精神差,口唇、甲床略发绀,可平卧,心率68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音。WBC 10.4×109/L,N 0.737,L 0.159,RBC 4.81×1012/L,PLT 350×109/L;周围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红细胞为主,易见椭圆形红细胞,低色素小红细胞,部分红细胞血红蛋白充填欠佳,白细胞及血小板形态未见异常;ESR 20mm/小时;HBsAg(-),HIV-Ab(-);K+4.17mmol/L,Na+138.18mmol/L,Cl-101.09mmol/L,Ca2+2.48mmol/L;AST 27U/L,CPK 90.2U/L,LDH 208U/L。心脏彩超:心内结构及彩色血流未见异常。腹部B超:脾脏略大,肝胆胰、双肾、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胸部正位片提示:双肺野见大片絮状影,边缘不清,密度不均匀。给予阿奇霉素0.5g/日,丁胺卡那0.6g/日静滴。住院期间呼吸困难及吸气性胸痛进行性加重,渐至休息时呼吸窘迫,发绀显著,此时在肺部仅可闻及少量吸气相爆裂音。于2007年8月31日转张掖市医院治疗,2007年9月1日化验示:血气分析 PO2 63.6mmol/L,PCO2 39.9mmol/L,pH 7.376,H+ 42mmol/L,HCO3- 23.4mmol/L,TCO2 24.6mmol/L,BE- 1.6mmol/L,BEact- 1.5mmol/L,BEecf- 1.7mmol/L,BB 46.3mmol/L;WBC 14.1×109/L,N 0.908,RBC 5.03×1012/L,HGb 110g/L,PLT 386×109/L;嗜酸细胞计数20×106/L;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IgG 11.01g/L;血清铁3.6μmol/L;ALT、AST、AST/ALT、ALP、CHE、GGT、TBIL、D-BIL、TP、ALB、GL0、A/G等肝功能指标,CK、LDH等心肌酶指标,UREA、CREA、UA等肾功指标,CHO、TG、HDL-C、LDL-C、VLDL等血脂分析指标均未见异常;该院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钠6.0g/日,左氧沙星0.4g/日,分2次静滴,甲基强的松龙40mg/日静滴,另给予复方甘草合剂,非那根等对症治疗。4日后患者呼吸困难改善,2007年9月3日胸部CT提示:双肺纹理增粗增多、增粗肺野透亮度低,双肺叶见沿肺纹理弥漫分布的小片状、条索状影,边缘不清,密度较淡,以双肺中下叶后部多见,双肺下叶小叶间隔增厚。与2007年8月我院CT片对比,病变明显吸收。纤维支气管镜提示:支气管黏膜炎性改变。2007年9月2日咽拭子培养及痰培养结论一致,共分离出3种细菌:白色念珠菌、草绿色链球菌、奈瑟氏菌。之后停用强的松龙,上述抗菌药物继续使用。3日、8日、10日痰涂片镜检,查到真菌。在市医院治疗12日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又到总医院进一步诊疗,该院CT所见,与市医院所见无明显改变,考虑“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拟诊“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建议喹诺酮类+激素+氟康唑口服。

由总医院返回本地后患者呼吸困难又加重,慢步行走时即有呼吸困难,胸闷,故于2004年9月15日再次入我院治疗。肺部仍未闻及音。在上述抗生素加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醋酸泼尼松45mg/d。2007年9月21日嗜酸细胞计数:44×106/L。

2007年9月22日~2007年9月24日痰细菌培养:表皮葡萄球菌(MRSE)30%,洛非不动肝菌30%,奈瑟氏菌20%;WBC 15.2×109/L,N 0.703,L 0.226;RBC 5.73×1012/L,PLT 433×109/L,ESR 10mm/小时。1周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停用抗菌药物,继续给予醋酸泼尼松口服,2007年9月29日CT复查,病灶明显吸收好转,双肺下部仍有条索状阴,絮状影吸收。泼尼松治疗1月时,症状消失,开始减量,在1个月后停用。停药半月后2007年11月29日CT复查,胸部CT显示正常。后随访4个月,患者健康。

讨 论

从临床经过及影像表现看,可以肯定属于弥漫性间质性肺病。弥漫性间质性肺病是一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所谓间质是指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基底膜之间的空隙。其中有弹力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细胞成分有成纤维细胞、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实际上间质性肺病还累及肺泡壁、小气道和微血管。间质性肺病的分类尚未统一。

近年多数学者倾向于将本病按病因已明和未明分为两类。间质性肺病病因已明者只占35%,病因不明者占65%。其中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化性肺炎(BOOP)是首要考虑的疾病之一。早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发病时轻度气急,体检肺部可闻及吸气相爆裂音,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急剧恶化。X线可表现为弥漫性双肺浸润性、小结节状或网织小结节状改变。激素治疗甚有效,用药后症状在48小时内减轻,X线阴影在数周后消失。

此外,还要与急性间质性肺炎进行鉴别,1986年Katzenstein曾报道一组病例(8例),其特点是以往健康,临床上迅速出现呼吸衰竭,胸部X线显示间质性影像,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肺泡损害,经各种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均无效而死亡[2]。谭氏提出,急性间质性肺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反应较好的,另一种是反应差的[3]。为此,此例是否还要考虑到急性间质性肺炎,需进一步讨论。

参考文献

1 刘富光.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6):321.

2 于润江.急性间质性肺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16(1):463.

3 侯显明,于润江,邓伟吾,等.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4):19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