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乒乓球技术学习:理论解释与实际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乒乓球技术学习:理论解释与实际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简介:唐建军(1960-),男,四川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乒乓球教学理论与训练。

摘 要:通过对涉及乒乓球技术学习的条件反射学说理沦、技能学习的觉知理论、内隐学习理论、速度与准确关系理论以及反应时和刺激一反应选择理论6种理论与乒乓球技术学习中具体内容安排关系的讨论,认为在乒乓球技术学习过程中,把有关于运动技术学习的系列理论和乒乓球技术学习的经验方法进行对照,在理论的基础上对技术学习内容安排进行理解,使技术学习内容安排更加趋于科学化,这对于提高技术学习的效率有所帮助,并可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关键词:乒乓球技术;技能学习理论;运用

中图分类号:G8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2―0259―03

乒乓球技术学习的过程,从动态角度看是一个从技术实践到理论认识,再把理论认识逐步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步骤的过程。从静态上看由于出于实践的有效性需要,实践与理论一般会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对应性关系。运动技术学习的操作内容与相关理论的对应性程度,对加深理解运动技术学习的规律有着积极性的作用。

1 有关乒乓球技能学习的理论解释

就乒乓球技能学习过程与运用过程的一般性而言,在一个自动化动作的完成过程中,它一定是有特定目标的。在这个意义上,动作的感觉不像动作的目标那样是注意力的目标,而是注意力的工具(波兰尼,1952)。在技能运用的觉知理论中,波兰尼举了一个例子,即当人们用锤子钉钉子时,人们对把握锤子的手掌和手指的感觉很警觉。这种警觉引导人们有效地把钉子钉上,人们对钉子的注意程度和对这些感觉的注意程度好似相同的,但注意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即感觉本身不是被“看着”的;人们看的是其他东西,而对感觉保持着高度的觉知。也就是说在技能比较熟练的意义上,人们对手掌的感觉有着附带觉知,这种觉知融汇于人们对钉钉子的目的的焦点觉知之中。技能运用的觉知理论,可以解释乒乓球技能在学习中动作达到自动化程度时,技术动作的感觉被统一到技术动作的目标上去了。

就乒乓球技术动作学习的基本特征,内隐学习理论对此有一个比较好的说明。内隐学习是不同于外显学习的另一种关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模型。外显学习类似于有意识的问题解决过程。这种思维过程自始至终是有意识的,主观努力是被清晰意识到的。而内隐学习则不然,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一种自动的、近乎无意识的过程。换言之,内隐学习是在(某种意义上)不知道刺激之间或刺激与行为之间存在联系的情况下对它们的学习。自1967年罗伯(Reber)发现这种自动的、无需意识参与的学习过程后,人们对这种普遍而强大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乒乓球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技术动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的关系、刺激与反应的关系是技术动作学习中两对重要的因素。关于速度与准确关系问题,动作学习理论中的菲兹(FITTS)定律,即“速度一准确性”关系原理对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如何处理击球的准确性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解释。关于刺激与反应关系问题,海克定律,即更长的反应时是更多数量的刺激一反应种类造成的结果。这一观点对于理解乒乓球球性的的变化和产生的复杂性程度对乒乓球反应时影响,以及对乒乓球技术动作完成的影响可以进行说明。

2 理论与乒乓球技术学习

2.1 条件反射学说

2.1.1 理论解释 乒乓球技术动作教学的过程,主要是乒乓球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乒乓球运动技能形成的传统解释和所有的动作技能习得一样,被认为是一种运动条件反射的建立。而解释运动技能形成过程机理的间接实验,主要是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中关于兴奋与抑制扩散与集中的实验;以及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中关于动物行为强化的实验。

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形成的神经机制,是大脑皮层暂时性神经联系接通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强化”。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一种“刺激性条件反射”,它的特征是:刺激在前,应答行为在后。强化物和刺激物相结合,使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刺(条件)刺激,而强化的作用主要是增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斯金纳认为:条件反射形成的心理机制,是一个在不断试错过程中获得正确答案的过程。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是一种“反应性条件反射”,它的特征是:操作在前,刺激在后。强化物与反应相结合。强化的作用主要是增加操作的强度或操作发生的概率。

2.1.2 条件反射理论与不同乒乓球技术学习操作内容的关系 基于上述的理解,吴焕群(1992)认为:巴甫洛夫的学说较为有效地解释了技能形成的理论问题。特别是初步技能掌握的阶段,强调传授与示范的重要性,适合于严格的动作程式或固定套路的训练。斯金纳原理较为有效地解释了对抗性技能的创造性动作组合的理论问题。特别是有了一定技能后较高阶段的练习。它除了具备巴甫洛夫学说中的接受刺激、被动强化等特征外,还具有主动反应获得刺激、增加操作概率等特征。结合乒乓球运动技术动作教学实践,可以对上述两种理论在乒乓球教学实践中指导作用进行归类(表1)。

2.2 技能学习的觉知理论

2.2.1 理论解释 这个理论对于解释乒乓球技能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阶段技术动作学习和运用的意义,做出了理论式的区分。在乒乓球技术动作初步掌握阶段,练习中的示范和讲解,基本上是针对技术动作本身进行的,技术动作的目标就是技术动作本身,强调的是正确动作的掌握。因此,对正确技术动作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十分重要。但在技术动作达到自动化阶段时,由于技术动作的目标发生了变化,对技术动作本身的感觉成为附带的,而技术动作的效果成为了注意的焦点。就是说,运动员是在完成一个技术动作时,其焦点觉知是在技术动作完成的效果上,而对技术动作的附带觉知,只是为了保持对动作感觉的警觉,使这种感觉引导运动员有效地完成所要达到的击球目的。

2.2.2 觉知理论与乒乓球技术学习不同阶段操作内客的关系 根据觉知理论的认识和长期训练经验,乒乓球技术学习的操作内容可以具体化为(表2)。

2.3 内隐学习理论

2.3.1 理论解释 运动技能不仅可以通过内隐学习的方式获得,而且内隐学习在运动技能领域还表现出外显学习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内隐学习不仅能使运动技能保持时间更长,而且还有利于复杂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对各种应激条件的适应。内隐学习方式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显示了它的优势。

米勒(Magill)采用Pew的轨迹追踪任务设计了一个2x 2的双因素实验。一个因素是重复概串(50%与100%),50%的重复概率指,每次练习的中间阶段出现重复的目标移动轨迹的可能性是50%;100%的重复概率则指,每次练习的中间阶段都会出现重复的目标移动轨迹。另一个因素是学习方式

(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外显学习组的被试被告知:在每一次练习的中间阶段,目标的移动是重复的,并且告诉他们重复的概率(100%或50%);而内隐学习组什么也不清楚。在练习完成后询问内隐学习组的被试是否觉察到练习中的重复部分,被试回答没有。实验的结果显示,在100%的重复概率下,内隐学习组的成绩与外显组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一样可以提高被试的操作技能。但在50%的重复概率下,内隐学习组的成绩明显好于外显学习组。这表明在模糊的规则条件下,内隐学习比外显学习有优势。格林(Green)和富勒斯(Flowem)采用另外一种实验范式,也曾对重复概率不到100%时的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策略效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即在复杂的、特别是开放性的运动技能的学习上,内隐学习策略与外显学习策略一样有效;而在某些条件下,内隐学习策略甚至会更有效。许多复杂的运动技能操作都需要个体不断地学习、记忆别人的动作,并在此基础上控制、矫正自己的动作。因此,内隐学习能使其潜移默化、融会贯通。(郭秀艳,2001)

2.3.2 内隐学习理论与乒乓球技术学习方式操作内容的关系 在乒乓球技术动作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注重的是学生的外显学习,强调有意注意、记忆等意识活动以及理性力量的参与,对内隐学习过程汇中的无意识参与注意不够。教师往往对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动作要领而费神,学生因学不会而懊恼。内隐学习的研究表明,人们完全有能力发挥本体感受的功能,把握运动技能中暗含的动作要领及规则(表3)。

2.4 速度与准确性关系的理论

2.4.1 动作速度与准确性关系的解释 在乒乓球技术动作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动作学习的初级阶段中,面临着如何处理好击球技术动作的速度和准确性的问题。关于动作速度与准确性相互关系,保罗・菲兹(FITIS,1954)根据实验的结果,首次提出了关于动作速度与准确性的数学原理,并且发现了动作时间与动作难度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图1),即被人们称之为“菲兹定律”。

在竞技乒乓球中,技术动作的学习追求的是既快又准,菲兹定律说明了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现象,就是人在做技术动作时,会有以准确性取代速度(或相反)的倾向。在乒乓球技术动作教学中,一般通行的做法是通过降低动作的速度来提高准确性,以便使学习者有时间发现错误和进行纠正。当然,过慢动作所获得的准确性可能不具有竞技意义,有实战意义的击球技术动作,在速度上必须和比赛的实际情况相似。

2.4.2 动作速度与准确性关系在乒乓球技术学习上的操作内容 在乒乓球教学中,开始掌握技术动作时,可以采取低于比赛要求的速度进行练习,以便体会技术动作的基本要领,提高击球的准确性。但是降低动作速度来提高准确性,只是技术动作教学在初级阶段的教学手段,符合比赛要求的击球速度始终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表4)。

2.5 反应时和刺激一反应选择理论

2.5.1 反应时和刺激一反应选择数量关系的解释 在技术动作学习和使用中,反应时的快慢与选择刺激――反应选择的数量直接关联。最短的反应时是发生在只有一种刺激和一种反应的情况下,这种情况被称为“简单反应时”。更长的反应时则是更多数量刺激一反应选择数量造成的结果,反应时和刺激一反应选择数量的关系(图2),是理解乒乓球技术动作表现的理论基础。

研究表明,有3个主要因素影响着选择反应时:1)练习量;2)练习性质;3)预判。在一定刺激一反应选择数量条件下,练习量越大,选择反应时越短。另外I练性质也很重要。在训练中把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刺激一反应组合在一起,进行针对性的练习。由于同样的刺激总只引起相同的反应,选择反应时也就变得更短。在缩短反应时的方法上,预判是必须的。

2.5.2 反应时和刺激一反应选择数量关系在乒乓球技术学习上的操作内容 乒乓球比赛中的一个重要的战术策略,就是使对方难以判断来球。通过球性变化和假动作使用,增加刺激一反应选择数量,以此延长对方动作信息处理延迟的时间。如在一种发球动作中发出不同的旋转、落点、速度、力量的球,变化发球类型的数量,来延迟对方反应的时间。

在乒乓球技术动作教学中,应当注意学习者对球性复杂性的适应和认识,即对刺激一反应选择数量进行快速且正确的处理。缩短动作开始前反应时,选择正确的技术动作,如对不同来球旋转变化所做的拍型变化与力量控制等,提高击球技术的质量。

在乒乓球技术教学安排中,要考虑提高运动员的选择反应时。对于包含不同刺激一反应时选择数量的技术练习内容,在安排上要做到循序渐进和系统性,要考虑到运动员个体差异(表5)。

3 小 结

在乒乓球技术学习过程中,把涉及到运动技术学习的相关理论和乒乓球技术学习的经验方法联系起来,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提高对乒乓球技术学习内容及安排的理解,促使乒乓球技术学习内容的安排更加趋于科学化,这对于提高乒乓球技术学习的效率会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波兰尼(英).李泽民.译.个人知识一迈向后批判哲学.中译本[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3]郭秀艳.内隐学习对技能类教学的启示[J].发展心理与教育,2004.(1).K7-91.

[4]吴焕群.中国乒乓球训练原理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2):1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