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陕西省渭南市科普惠农“富”秦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陕西省渭南市科普惠农“富”秦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家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六年来,陕西省渭南市将这一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科协组织、各方参与,各县区层层落实,完善了以渭南市科协为龙头,县级科协为骨干,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纽带,科普示范基地、示范户为辐射点的四级科普服务体系,在农村掀起了科学普及和农技应用的热潮。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科技致富能力明显增强。

这6年,渭南市5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建成科普文明乡镇63个,1180个村子成为科普文明村;

这6年,一批农技协、示范基地和带头人辐射带动全市7余万农户科技务农,74个单位、15名个人受到中省表彰,累计1250多万元奖补资金用来科普示范、技术推广和发展生产;

这6年,174项农业生产新技术,217个农作物新品种走进千家万户,科普辐射带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年均纯收入平均增长22.2%。

科普惠农兴村行动犹如一张巨“网”,编织着农民的致富梦想,逐步过上富裕文明的新生活。

点起一盏灯 照亮一大片

“当初会员有100户,现在都600多户了,每年都有人加入进来!”蒲城县龙阳镇东王村农技协的会长张六三是当地公认的“能人”。他按照“协会建基础,基地聚能人,能人兴产业、产业带农户”的思路建立协会,建起大棚杏、大棚西甜瓜、大棚樱桃、大棚秋延辣椒和酥梨等5个科普示范基地,几年来辐射带动2146名群众科技生产,获得了好收益。村民张好学说,他家三四亩大棚,每年毛收入在八九万到成十万元。“而在以前,收入也就是一两万。”他补充说,“我们协会会员的人均纯收入要比非会员高1500元。”

在科普惠农计划中,诸如富平田张厚、雷法学等技术能人都牵头成立了庭院经济协会、合阳果农协会等一批农技协,辐射带动当地和周边群众科技致富。

要致富,学技术。蒲城县城关镇尖角村村民党西育深有感触地说,有协会的示范辐射,“现在群众接受起新技术快多了!”据粗略统计,计划实施以来,我市各科普惠农带头人累计引进农、林、牧、渔等各类新品种217个,推广新技术174项,辐射带动农户7多万户,会员年均纯收入都高于所在县农民年均纯收入20%以上。

人人“老把式” 大田遍生“金”

澄城县韦庄镇柳池村王十宝家的花椒地里像赶集一样挤满了群众,市科协组织的科技下乡现场培训正在举行。技术员拿起剪刀刚剪了几下,就引来了群众的不解:“好不容易留了这么些主干枝,都给剪了,这产量咋保证?”

“主干枝是骨干,留多了会影响光照,消耗养分,要适量;小枝是生产线,靠它挂果,要多。以前培训说的‘大枝亮堂堂,小枝闹嚷嚷’就是这个意思……”技术员通俗生动的讲解,使群众轻松地接受了科学道理。

为加强培训,全市组建了12支科技下乡服务队,配备了1200余台电脑,800余件(套)各种大型测量、测试化验设备,开设了农机、林技、园艺、蔬菜、畜牧、土壤测试、水利勘察、良种繁育等二十余项农业技术推广业务。与此同时,各级科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及时为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突发性问题。先后指导解决了大荔冯村镇一带果园大面积干叶枯死,澄城县韦庄镇果蔬白色虫卵、临渭区黑皮甘蔗贮藏困难、华县灾后果蔬抢救等系列实际困难,使农业生产“旱涝保收”。

技术培训成为渭南市科普惠农兴村的一个亮点,有效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累计为科普惠农示范村举办科技培训160多场次,下乡讲课8000场次,培训群众80万多人次。1000多人已取得了专业技术职称,示范村8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生产技能的新型农民。

增收“好婆家” 一个不落下

“原来不讲究技术,果子商品率才60-70%,三亩八分地收入也就是万把元,生活紧巴巴的。”蒲城绿健果友协会的党西育颇为感慨,“自加入协会后,提高了施肥、防病等一系列技术,果子商品率达90%,每年能收入四五万元。”他家安上了电脑,电视也不止一台了。

蒲城县大棚蔬菜协会从山东引进日光温室生产技术,在全县推开,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东王村农技协先后引进试验推广了无土栽培、节水滴灌等20多项技术,创下了“4亩育苗大棚收入50多万元”的好效益,会员人均1.2万元。绿健果友协会与高等科研院校长期合作,自主开发高档果品三类六个品种,创造了“9个果子卖到128元”的销售奇迹。农户们笑逐颜开,直夸协会是他们增收的“好婆家”。

协会成为推动渭南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科技致富的一支重要力量。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粮食、蔬菜、畜牧、林果、水产、食用菌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十几个行业的农技协452个,带领7万多农户在致富路上奔跑。

一业富一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进入秋冬,让人垂涎的樱桃已无踪影。但澄城县庄头乡郭家村偌大的樱桃示范基地一片葱茏,来年的丰收蕴藏其中。樱桃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果农亩均收入两三万。“能到这程度,多亏了科协!”基地负责人之一的李有民说,科协主动帮他们筹措资金,购买苗木,配置设备和科普图书,看着他们一步步发展起来。

临渭区阳郭镇灵阳村在协会的带动下,香菇产业由几百袋的一家一户生产,发展成年产香菇20余万袋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产值150多万元,全村仅食用菌一项人均收入就达3000余元,并带动周边几个乡镇形成气候,成为强势产业。

在科普带头人、农技协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各地发展特色农业,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如大荔反季节瓜菜,白水苹果,韩城、澄县的花椒、早熟核桃,临渭区的食用菌,蒲城的温室西瓜,合阳的澳洲青苹果等一大批主导产品或支柱产业。有名的花椒村、红枣村、香菇村、养猪村等如雨后春笋,特色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撑点。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促进了渭南市农业转型,加速着渭南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蜕变。

科普惠农劲风吹拂着东府农村大地,给秦东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它不仅富了农民的口袋,更提高了其科学素质,使渭南农业大市更加富裕文明,绽放出新希望。(刘聪梅 编辑:朱博涛?责任编辑:武丹)

(来源:陕西省科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