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着眼整体抓主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着眼整体抓主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题一改以往“角度自选,立意自定”的审题要求,提出了“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这骤然提高了作文审题的“门槛”,明示同学们要准确审读材料,力求选准最佳写作角度。

什么是“选准角度”?

高考作文审题准确与否分为四个层级:中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和沾边角度。阅卷时,一般认为“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是符合题意的,“次要角度”是否偏题需要根据具体写作情况而定,而“沾边角度”则肯定是偏离题意了。如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作文题: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地流逝,而人生的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阅卷时规定,凡文章涉及“我的”(包括“我的经历”“我的观点”等,强调个体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时间”(以“人生时间”为重)和“人生”(如有“事业”“追求”“成功”等宏大叙事)这三个关键内容的算是“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是切合题意的,可以进入一类文。只写“我的”“时间”,且偏重于描述“物理时间”的,算作次要角度,作基本合乎题意处理,归入二类文或三类文。其他立意没有体现材料含义的文章则都只能得30分以下了。

从阅卷情况看,不少同学的文章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优美,但就是因为没有“选准角度”,被归入二类文,有的甚至被归入三类文,导致得分降低。所以,在2012年高考来临之际,了解如何选准角度显得尤为重要。

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材料多种多样,有记叙性的、议论性的、哲理性的等等。不论何种材料,要想选准写作角度,必须牢记“着眼材料整体,把握材料主旨”这一审题原则。在这一总原则的指导下,面对不同的命题材料,采取不同的审题方法,就能做到“选准角度”。

一、材料中带有评论性语句的,抓关键句。

有些材料中会带有议论性或哲理性的句子,它们的位置多在材料的末尾,当然也有在开头或中间的,如开头句、反复出现的句子等。这些句子体现着材料的观点,具有导向性,因此,可以把它作为审题立意选准角度的突破口。如2007年海南卷作文题: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经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地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这则材料在叙述事件之后进行了点评。“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地追求”一句点明了执著追求、机遇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则点明了“创造并不难”这个观点,这两点都是对材料的论述,但前者对故事体现的哲理概括得更全面。这样一比较,我们不难得出――

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从前一个论点出发,谈把握机会,执著追求;谈时时留心,处处注意,做个有心人;谈勤于积累,善于思考,富于联想与想象等。

次要角度:从后一个论点出发,谈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谈关注生活细节,富有好奇心等。

沾边角度:从材料个别字句出发,谈联想的重要性、不要忽视意外等。

二、题目中有多则材料的,寻找它们反映事理的共同点。

有些题目中有多则材料,每则材料看似独立,实际上有一条暗线把它们串起来,这就是几则材料的共性。说穿了,这几则材料都是同一观点的不同论据,需要同学们根据论据逆向推出它们所要证明的观点。如2009年全国卷Ⅱ的作文题: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的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的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这三则材料的共同点为: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问题的发现都具有偶然性,发现问题后都有一种善于探究、刻苦钻研的精神,都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都对本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此可得――

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从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出发,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用创新的眼光、不断探索的精神钻研问题,成功将无处不在。

次要角度:从材料的一个方面出发,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或要坚持探索。

沾边角度:与材料有一定关联,但并不紧密,如不被挫折打倒、失败是成功之母等。

三、材料带有比喻性质的,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喻意,引申联想至现实生活。

不少作文题会以寓言、哲理故事、咏物诗词等带有比喻性质的材料来命题。高考作文命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国计民生,重视自我身心与人格的健康成长,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所以,只要把握住材料的整体寓意,然后将此引申联想至现实生活,是不难选准角度的。

如2010年安徽卷的作文题,要求读一首古诗,然后根据这首诗带来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古诗如下: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这是一首哲理诗,说的是菱、稻、荷花的生长习性各不相同,适宜种在深浅各异的水中。由此分析,可以发现诗歌要揭示的道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规律办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强求一律、搞一刀切。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准确立意了――

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从古诗体现的道理出发,谈因地制宜、地尽其力,谈因势利导、顺时而变或谈因人而异、人尽其才等。

次要角度:从菱、稻、荷花等个体出发,谈选择适合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等。

沾边角度:如现代社会应该尊重个性、包容多元等。这些立意虽然也可勉强算作古诗体现的道理,但引申得太远,使得立意与材料的关系显得牵强。

总之,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命题材料,审题时着眼整体,把握中心主旨方向,不要只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去构思作文,就能做到“选准角度”,不偏题、不跑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