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慎思“推杯换盏”中蕴藏的深长意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慎思“推杯换盏”中蕴藏的深长意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个教育太特别、太另类的时代。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从孩子一出生,家长就迫不及待地给学生堆砌了一大堆“维他命”,这是一场漫长的、艰苦的战役,很多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东奔西走”。然而,随着孩子长大,本能便向经验转化,神圣也便向世俗转化。于是,爱的误区、代沟、反叛等各种社会性的问题产生了。

刚刚开学,也或许是期中考试过后,总有执教同一个班的教师心照不宣,共同走向某个餐厅,去赴家长所设的酒宴。耳热酒酣之极,家长一边劝吃劝酒,一边重复着:“孩子交给你们我就放心了……”“多多照顾,帮我把孩子盯紧点管严些……”之类的似期盼、似托付的话语。其中的热情不断升温,双方笑意盈盈,颔首连连,举手投足、相互对视之间弥漫着和谐、融洽,仿佛多年的老朋友……

一个家长宴请教师,无非是想为孩子营造舒畅、顺畅的外部环境,这本是人之常情,人之常理。只是推杯换盏之中,你能否体会出家长表情后面蕴藏着的别样味道?

至少有少部分家长的脸上“写着”这样的潜台词:一切全摆脱了,孩子就交给你们了!随后,家长会“顺杆儿爬”:优先照顾孩子吧!其言辞间要求给孩子开小灶的愿望一目了然,不言自明。

诸如此类的优先照顾孩子的要求五花八门:调整座位(靠前居中)、安排科代表、担任班干部,上课多多关注、作业精批细改……总之,希望老师将关爱的“阳光雨露”频频撒播到自己孩子的心田。

“我从教20多年来,从没有接到过这么多家长的电话和短信,都是要求给孩子安排个好座位。”一所中学的班主任,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在当地的口碑非常好。没想到,开学前夕,有很多家长“托关系”要求给孩子调整座位,指定要坐2排4座,只因为这个位置在教室中间且正对讲台。可是,家长眼中的“黄金宝座”只有那么几个,无论怎样安排都是“众口难调”。不仅是王老师,很多班主任都普遍遭遇排座难题,家长要求“订座”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孩子自控能力差,坐在老师眼皮底下才放心,孩子近视眼或个子小,要坐前排;孩子是斜视,坐中间才能矫正……家长都要求坐“黄金宝座”,老师就很头疼,强烈要求我在家长会上,一定要给家长们做好思想工作,希望获得他们的理解。

其实,座位在孩子学习活动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希望家长不要把目光都放在好座位上,而应多关注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校在安排座位时,会综合考虑孩子的身高、视力等情况。一般来说,一段时间给孩子调整一下座位是有好处的:一是可以调整学生用眼的角度,不至于老看一个方向;二是可以把一些上课爱讲闲话或不留心听课的学生,通过换座位或换座伴让这些容易走神的孩子集中起精神来等等。当然,如果老师遇到个别调皮的学生,也会考虑调座位的频率或位置的。故此,家长可以和孩子好好谈一下,问问他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什么老师总要调整他的位置等。同时主动向班主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支持班里的工作,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严格要求自己的好习惯。

采用座位轮换制,这样既公平,又能保护好学生的眼睛。关键是老师要把握好尺寸,不要让学生觉得“某些人”有特别的照顾。

其实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诸多,学生的性格、智能、心理,家长的素养以及家庭的教养,现代网络信息以及复杂的社会环境。家长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许多父母只重视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而忽视了给孩子树立榜样形象的自身的“做”。殊不知“做”比“说”更为重要,“做”意味着“此地无声胜有声”,“做”意味着教育的根基从一砖一瓦踏踏实实开始,“做”更意味着亲自体验创造新生命的神秘。

作为教师,当问题涉及大是大非的原则时,教师要坚持自己正确的教育理念,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要敢于对家长坚定地说“不”。如果这个家长找,你改变主意,那个家长找你又改主意,那就什么时候也不可能让全班学生都满意了!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和老师。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收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家长却一味地指责孩子和老师,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

教育孩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只有一个原因是最根本的――家长自己先失去信心。教育孩子成功的方法有很多,但只有一个是成功的方法――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人生是一场面对种种困难的“漫长战役”。有一种值得喝彩的人生,正是因为你在艰难困苦中依然能够昂首挺胸、屹立不摇。早一些让孩子懂得挫折是人生正常的“待遇”,当挫折到来时,应该面对,而不是逃避,这样,孩子便会早一些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以后的人生便会少一些悲哀气氛,多一些壮丽色彩。

(作者单位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南湖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