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文言文阅读与积累的使命(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文言文阅读与积累的使命(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期我们讲到“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它们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语文有很多问题是需要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来感悟升华的。

其实我们不妨从最经典的文言文阅读开始。就像我们爱看的英语故事书,很多单词不认识,有些语法现象我们也不习惯,很难理解。但是一点点坚持,你就会发现英语阅读的能力提高了,读英文故事也就越来越顺畅。为了方便同学们阅读,我推荐同学们首先阅读《古文观止》、《史记精选》、《论语》等书籍阅读。“兴趣在于培养”,我们必须明确“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做一个有品位的中国人,有思想的现代人,有情趣的读书人,应该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那么,古人是如何读书的呢?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些古人读书的方法――

书,人人都可以去读,但是有的人就读不懂、读不通、读不进,甚至越读越糊涂。这说明读书是有得法与不得法的区别的,但要相信方法总是可寻的。读书不得法,就如上面所说的那样,反之,也有不少人把书读懂而且读通了。读书的方法,也不止一种,现在选列了古人读书十二法,以供借鉴与参考……

一、“思・问・习”读书法。这是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

1.重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动脑筋。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不懂就问。读书在于求知识,不懂又不问是求不到知识的。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孔子本人也是如此:“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

4.当他发现问题时,就要设法解决,而解决的方法,不外乎问人或读有关的书。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提倡经常巩固复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他又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二、“假物”读书法。这是孔子的学生荀子所主张的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苟子・劝学》)

荀子把“假物”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就是说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来学习。他认为人们的天资并没有多大差别,只要善于充分利用客观条件,就能缩短成才的时间。

三、“精至”读书法。这是王充提出的读书方法,也就是用心专一的读书法

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也。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王充《论衡》)

王充的“精至”观点,正是一种读书要读到入迷成癖的境界,才能学之“精至”。

四、“不求甚解”读书法。这是陶渊明提出来的读书法。要求读书时要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明代状元杨慎说:“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两汉以来经书中的烦琐考证所左右,而是能够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升庵全集》卷四十八)。

这种解释是合理的、恰当的。陶渊明的读书不求甚解,就是不要被书中的某些琐碎的、枝节的、不一定可靠的材料所左右,而应该有目的、有辨别、有分析地读书。读书不可囫囵吞枣,不可一知半解,不可只是知其大意。

五、“提要钩玄”读书法。这是韩愈提倡的读书方法。旨在抓要点,明主旨,以便直探本源,提取精粹的内容

韩愈勤于读书,注重方法。他在《进学解》中有两句话概括了他的读书法;“记事者为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他那“提要钩玄”,组成了他自己卓有成效的读书法。

韩愈认为做到“钩玄”、“提要”之后,对书中的浓郁之处和精华部分,必须反复吟诵,不断温习,才能把文章的妙义要道化为己有。

六、“计字日诵”读书法。这是欧阳修统计应读的总字数,再分配为每天的页数,作为当日读书的进度,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

欧阳修的“计字日诵”读书法是这样进行的:他根据自己的需要,精选了《孝经》、《论语》、《诗经》等十部书总字数为455865个字,然后规定每天熟读300字,用三年半时间全部熟读完毕。每天背诵150字,只要七年时间就背熟了。他说:“虽书卷浩繁,第能加日积之功,何患不至?”这是经验之谈,表明熟读背诵古文的重要。每日定量计字,细水长流,积少成多,则是欧阳修实践过并且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七、“一意求之”读书法。这是苏轼提倡的

苏轼认为:“人的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这种“一意求之”的读书法的最大特点是“求一”,即阅读经典著作,每读一遍,只围绕一个中心,侧重一项内容,抓住一条线索,解决一个问题。这样的读书做学问,好像打仗一样,把敌人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为了避免精力分散,在阅读中凡与“求一”、“主攻”对象无关的,一概不加涉及。这样的定向阅读是值得学习的。

八、“体会・循序・精思”读书法。这是朱熹所提倡的

关于“体会”。朱熹说:“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心去体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他又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义理,须反来就自家身上推究。”“观书以己体验,固为亲切,然亦须遍观众理而合其归趣乃佳。若只据己见,却恐于事理有所不周,欲径急而反疏缓也。”

关于循序。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先《论》而后《孟》,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之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又说:“量力所至,约其课程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句索其结旨,未得手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于此,则不敢志于彼。”

关于精思。朱熹说:“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子大全・读书之要》)又说:“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而不思,又不知其味;思而不读,纵使晓得,终是杌陧不安。……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同上)

九、“五类四别”读书法。这是以唐彪为代表所提倡的读书法

唐彪把书分为“五类”:“有当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再三细读之书,有当备以资考之书。”他认为分类读书有利于处理好精与博的关系。这种“五类”读书法与古代有些学者所提出的“四别”读书法相类似。“四别”指的是分出“目治之书(只看一遍即可),口治之书(不仅要看而且要背),必治之书(不仅要背而且要认真思考研究),手治之书(不仅看、背而且要摘其要而写下来)”等四种类别的书。

十、“五要”读书法。这是蒲松龄从时、书、法三方面保证读书顺利进行的读书法

要天天读。蒲松龄自己订了一个本子,每天清晨起床后,就在本子中标上一天中读什么书,写什么文章。如果日期下面出现了空白,他就会愧疚万分。

要夜夜读。蒲松龄白天要忙于生计,夜里经常是一卷书、一盏灯,埋头苦读到深夜。上床后,他还要就着烛光看上几页书。

要老年读。蒲松龄到晚年,发白、耳聋,齿脱,但眼睛好,能派用处,借以翻书阅读,足以使自己心情愉快。有他的诗为证:“仅目一官能尽职,翻书幸足开心情。”他《寂坐》诗中写道:“平生喜摊书,垂老如昔狂。日中就南牖,日斜随西窗。”

要抄书读。蒲松龄在毕家教书30年不愿离去,当中一个最大原因就是毕家书多,可供他抄读。他以借书读、抄书读为幸。

要分类读。蒲松龄把书分成精读、泛读两类,有区别地读。有的书了解大意就行了;有的要反复诵读,不断玩味,读通为止。读通的要求是:自我疑问,自求解答,滤尽渣滓,尽得精华。有他的诗为证,“读书析疑如滤水,务使滓尽清澈底。”

十一、“贵精”读书法。这是戴震为了获得专精知识而提倡的一种读书法

精,就是要在深度上用工夫,把书读懂读通而能有收获,要得到切实的知识,要做点学问,就得专攻一项,认真而深入地钻下去。

十二、“于无疑处求有疑”读书法。这是焦循的读书经验

焦循在晚年总结读书经验时说:“学贵善思;吾生平最得力于‘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八字”。焦循的读书的公式是:“读书─寻疑─深思─再读─再思─求解”。

以上我们介绍了一些古人读书的方法。其实,文言文阅读最好的方法就是一个字“背”!有些同学们可能会说:“我们老师也让我们背诵。可是,没听懂,就不会背;又不愿意背,怎么办?”要知道,文言文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是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是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习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一、化整为零法。把一篇文言文当做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读才好。

一篇课文经过意义段落的分析,便可看到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思路,对所写的人物和事物的来龙去脉,了然于胸,然后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照生活的逻辑和照人地时与前因后果的交代,贯穿起来。层次既清楚了,熟读之后,很快就能背诵。背诵应分段背,各个突破,直到全部背完为止。

二、抄读法。这是眼、口、手、心综合运用于背诵的方法。

眼看文章的字、词、句,口念文章的字、词、句,手写文章的字、词、句,心想文章的字、词、句。抄抄读读,读读抄抄,不要多时,读完部分,便抄完部分,也就背完部分。那么全部读完,也就全部抄完,也就能够全部背诵完。当眼熟、口熟、手熟、心熟了,全文也就容易通过对它们的熟记而背出。

三、累进法。采用此法有如滚雪球,即先读第一句,即背诵第一句;再将第一二句连读,即要求第一二句连背。依次类推,滚动前进,累积背完全文为止。

四、三抓法。它是以自然段为单位实行三抓。

比如说,当你要背诵《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之前,可以运用三抓。如在第一自然段里,先抓本段的第一个字──“秦”;然后抓本段的起始句──“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最后抓本段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文章脉络──交锋发生在秦王与安陵君之间,是唐雎出使的前因,也是双方斗争的前奏。情节开端部分。这三抓相互都起到提示作用。依照这些提示去背课文就容易些。

五、照看译文背诵法。即由语体文返回文言文。

如要背诵欧阳修《醉翁亭记》,可以先将它逐句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根据所译的汉语,再返回古代汉语,由古到今,再由今到古,也就是从译文回复到原来的文言文,多次反复,这不但练习了古译今,而且可以比较古今词法句法,背诵原文,不论其长短,都是易为的。

以上五法,对于背诵原文,是行之有效的。每一个方法,固然可以采用,几个方法,综合运用,似乎更好一些。总之,采用何法,没有定规,一个是各人所喜爱用什么法就用什么法,这是主观的一面,另一个则看客观的背诵效果了,采取的某法既快又好,那么那个法就是一个最佳的方法。

初中生可能因为可以原谅的原因,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小惰性。但是,就一生而言,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发扬光大中国文化,保护好中国文化的传统,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孜孜以求的。韩国早就想把儒家文化和中国很多的传统文化纳为自己的“大韩文化”,这对于我们而言――继承发扬“国学”岂不是成为捍卫祖国的光荣使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