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声 有形 有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计思想】
《将进酒》流传甚广,解读的方式很多。如何上出新意,上出诗歌的味道,尤其是上出李白的味道?我在设计教学时有这样的思考:读是诗歌学习的根本,应重点教学生如何读。借助李白的生活背景解读诗歌是关键点,有助于化难为易,化平面为立体。李白之“愁”是讨论的热点和难点,如何理解万古愁的深意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精彩亮点。
教学目标的最后定位,是准备通过有声、有形、有情三维立体教学目标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深入理解李白以及他的“万古愁”。
【教学目标】
1. 将文本转化为有声语言,诵读体味。
2. 将文本转化为有形语言,感悟形象。
3. 将文本转化为有情语言,咀嚼李白的“万古愁”。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导入
李白的一生,可以说与酒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将酒与诗完美结合的恐怕就是李白了。《将进酒》就是一坛埋藏了1200多年的陈酿老窖,是李白的得意之作。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的题目:将(qiāng)进酒”,“将”是“请”的意思。
二、 反复诵读,将文本转化为有声语言,整体感知
李白的这首《将进酒》,长短参差,抑扬顿挫,气势磅礴,很适合吟诵。我们读诗歌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明确:读准字词,读准句读,读准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学生放声自由诵读。
请学生诵读,同学点评,教师简要引导。
师生点评后齐读全诗。
三、 借助背景,将文本转化为有形语言,感悟形象
教师提问:我开始读这首诗的时候觉得很豪放,再读的时候眼前就浮现出诗中的景物、环境,甚至仿佛看到了李白等人开怀畅饮的场面。读诗时调动联想和想象,就能读出“形象”。同学们能读出哪些“形象”呢?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学生边读边说,教师点评,学生补充或质疑。
明确:开篇几句有黄河奔流之气势可感,中间几句有李白豪饮之态可见,后有劝酒之嘈杂可闻、醉酒之憨态可视,结尾有戛然而止的万古之愁可品。
背景提示: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李白30岁第一次到长安,踌躇满志来,失意扫兴归,离开长安写下了《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还写了一首《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42岁时,李白第二次又踌躇满志进京,期望被重用,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谁知不久就被“赐金放还”,李白不得不向天地呐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三》)离开长安,他又写下了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文章憎命达”,古代文人往往如此。李白个人的不幸遭遇,恰恰成就了太白“诗仙”之名。学识出众与命运坎坷往往形成残酷的“二律背反”,这似乎已成为一个规律。杜甫、柳宗元、苏轼等人也都如此。
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诵这首诗,再次想象诗中表现的形象。
教师朗诵,学生静听默想,再现上述之形象。
四、 将文本转化为有情语言,咀嚼李白之“万古愁”
教师提问:“‘诗言志。’如果说为《将进酒》找一个诗眼,你觉得是什么字?”学生众说纷纭,教师点评。关于这首诗的“诗眼”虽然有不同的说法,我还是很同意“愁”的看法。“万古愁”是什么样的愁?请结合课前做的批注,探究诗人是如何一步步抒发这“万古愁”的。
学生边读边探究。
师生交流明确:开篇惊心动魄,大气磅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光易逝,人生易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苦短,壮志未酬。大自然的永恒与人类和生命的短暂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悲时光易逝,人生苦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貌似消极,其实是李白式的自信,怀才不遇的愤懑,狂放不羁,又乐观自信。“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有无奈,也有豪放和洒脱。“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整齐的句子后突然加几个短句,节奏明显加快。“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借酒吐狂言,愤慨不言而喻。“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用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谢灵运曾有狂放之语:“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李白与曹植是同样的怀才不遇,同样的壮志难酬啊!“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诗人豪饮至酣畅处,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何等的洒脱,何等的狂傲,何等的欢心!“与尔同销万古愁”,又是何等的无奈、悲愤和豪壮!自古皆然,李白“万古愁”的内涵更加忧愤深广!
背景提示:(投影)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希望安社稷、济苍生;另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俗世;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李白将本不相容的儒、道和游侠精神融于一身。这也是丰富的李白、矛盾的李白。
请一位学生小结:李白胸有“万古愁”,他愁什么?(板书:万古愁)
师生小结:李白之愁,有人生易逝的悲戚,有怀才不遇的伤感,有及时行乐的欢娱,有傲视金钱的洒脱,有好友会饮的开怀,有蔑视权贵的高傲,有无法排解的忧郁,横跨古今,超越自我。“愁”的根源,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所受思想的感染,还有李白的性格使然,可谓百感交集。所以说是“万古愁”啊!
提问:李白在《月下独酌》中写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独酌”的显然是孤独。《将进酒》是李白与元丹丘、岑勋两位好朋友开怀“会饮”,怎么也会有孤独和寂寞呢?
学生探究交流。师生交流点拨。与朋友会饮,正是因为忧愁、愤慨无处宣泄,借酒浇愁。
引导提问:这首诗语调铿锵豪放,感情一波三折,句式层层叠叠,再加上“三百杯”“万古愁”这些数字,更添豪放洒脱之气。所以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这首诗的情感是否就是李白借酒抒发怀才不遇、不被重用的愤慨呢?这个时候请你来想象,你就是李白。请学生心与李白共鸣,思与诗仙共舞,读出李白的“万古愁”。
师生再次放声诵读,品味领悟李白之“万古愁”。
小结:“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何人也》)李白说自己是金粟如来维摩诘转世,自然万古不朽。《将进酒》之所以同样万古不朽,我想与他的“愁”不仅是个人之愁,还具有社会乃至人类精神的普遍观照性密切相关。所以余光中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我们在阅读文本时要养成“深思而慎取”的好习惯,从而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
板书设计:
将进酒
有声 人生苦短之悲
有形 万古愁 及时行乐之欢
有情 怀才不遇之愤
傲视权钱之狂
跨越时空之愁
【教学感悟反思】
1. 借助声形,揣摩感情,化虚为实。
解读这首诗有很多着眼点,但是多元解读必须建立在整体感知和理解基础之上。诗歌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学作品,需要通过反复诵读、咀嚼品味等手段来实现对它的深入理解。大声诵读和形象想象,是深入感悟诗人复杂的“万古愁”的基础。如仅仅通过分析来理解诗人复杂的感情,或者就着感情说感情,要么将丰满的感情肢解得支离破碎,要么陷入程式化的“怀才不遇的忧愤”的曲解泥潭。借助诵读和想象,是全面深入地理解诗人的“万古愁”的钥匙,易于收到化虚为实的效果。
2. 搭建平台,解读文本,化难为易。传统的背景揭示往往在进入文本之前,是一种缺少文本介入的纯粹知识性介绍。对于本诗来说,背景的介绍是必须的,什么时候介绍合适呢?笔者将背景介绍放在对诗歌解读的过程中,在学生思路堵塞处,在学生“愤悱”时,通过熟悉的诗歌和背景介绍自然地呈现给学生,很多学生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和“哦、哦”的认同。适时的文本介入和时代背景介绍给学生架起了深入理解文本的桥梁,起到了以人解文、以文解文的有效作用,从而使难文易解。
3. 由浅入深,深度解读。理解这首诗的情感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解读有不少,重点倾向于李白的愤激之情。如果笼而统之地理解为“忧愤”显然失之于空泛,甚至浅薄。因为当我们走进文本,逐层深入解读之后就不难发现,诗人的情感并不是一条简单的直线,而是具有波折的“感情线”。开篇先写黄河。我们可以设想,这大概是诗人与好友饮酒时,谈到个人际遇时,诗人从自己的遭遇中陡然生发出一声长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下子将个人之郁愤放到雄浑壮阔的天地背景中了,诗人的情感也随着话题的转移一波三折。明叹黄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实慨自己年华逝去之不可逆转,“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何谈“悲愁”?何谈“忧愤”?既有人生易逝之悲戚,也有怀才不遇的愤慨;既有及时行乐之欢娱,也有傲视金钱的洒脱;既有好友会饮之开怀,也有蔑视权贵的高傲;既有无法排解之忧郁,也有横贯古今、超越自我的人生乃至人类的悲愁。“愁”之根源,既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李白所受儒、道、侠等复杂思想的感染,更是李白高傲的性格使然。“万古”既照应开篇宏大的气势,更突出了“愁”之深、之广。放在这样的背景下解读诗歌,格调就显得高远,具有了超越自我的人类的普遍观照性。这可能是这首诗盛行不衰的原因吧。
(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高级中学;21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