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孤老“患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孤老“患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打记事起,我就发现姥姥具备极强的“唠叨属性”。她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拉着人跟她“说说话”,我从她身上学到的第一个成语也跟说话有关:自言自语。这或许也是许多人所熟悉的老年人形象。

从来就只觉得那些话“好烦”,但直至长大到已经失去姥姥时,才终于明白,那些话都是姥姥的孤独。找话说是因为说不到话。如果将孤独视为一种“病”,孤独的老人便是“孤老患者”。如此,唠叨、找人说话就极易理解了,那不过是他们为排遣孤独而进行的“自我疗愈”,一种极为简单并且温和的方式。

心无所依

7月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则新闻惊心出现:69岁的湖北老人林木文自杀了。他坐在堂屋中间,一边在火盆里为自己烧纸钱,一边喝下了半瓶农药,因为与儿媳失和,“他怕将来死了,孩子连纸钱都不给买。这样死,还‘体面’些”。

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刘燕舞的调查中,这样的悲剧并非个案。自2008年起,刘燕舞在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连续调查、研究,发现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事实上,近十多年来,中国自杀率陡降一半,可农村老人的自杀率却大幅上升。

除了无法忍受疾病痛苦等,强烈的孤独感是农村老人自杀的主因之一。所谓的孤独感,既有随着迅速的城镇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迁移到城镇,老人留在农村成为“空巢”所导致的客观孤独,也有农村社保保障不足、子女恶意不赡养等引起的主观孤独。有农村老人甚至戏言,“药儿子”“绳儿子”“水儿子”才是三个最可靠的“儿子”――它们分别代表着喝农药、上吊、投水自尽。

随着一个个新闻报道,孤独的林木文们以极为惨烈的方式在这个夏天得到了大众层面上的关注。然而,孤独的老人并不只有此。

“失独老人”是孤独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首批独生子女的父母正在逐渐步入老龄。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却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之后,这些老人往往因为失去了精神支柱而陷入空虚、焦虑,“心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毋谈安享,大部分人甚至无法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中去。

“老漂”们是孤独的。他们随着儿女到了更大的城市定居,免受“空巢”相思,享受天伦之乐,却也面临着种种困境:语言不通、文化差异、生活不习惯、社会交际网络缺失等等。尤其当家庭中的第三代开始懂事,老人得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时,无所适从的孤寂感会更加强烈。

……

当今中国的老龄化程度正在日渐加深,这也就意味着,可能将有更多的“孤老患者”出现。心无所依的孤独,不会自行消失。

爱的亏欠

在心理学解释中,孤独是一种被疏远、被抛弃和不被他人接纳的情绪体验。老人极易感受到这种体验,与“老”的到来不无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逐渐退出原有的社会职业角色,几乎完全回归了家庭。然而在家庭中,老人也由年轻时家庭的庇护者、承担者转变为依赖者。可以说,从大社会到小家庭,老人都由主角转为配角,处在越来越边缘、弱势的局面中。当无事可做、行动不便、交际圈狭窄甚至丧偶、丧友等情况渐次出现,加之家庭中年轻成员的“忽略”“不关心”,老人无法得到以往的重视和尊敬,孤独感必然会随之而来。

而这种孤独倘若不能被排遣,孤独就将不再只是老人自己的“病”。

它会引发心理变异,让老人情绪低落、焦躁甚至抑郁,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老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等。在如今大部分“4-2-1”结构的家庭中,这无疑令原本就严峻的养老问题更加“难堪”。

再从社会角度观察,只要稍稍注意民生类新闻就会发现,从花大价钱购买所谓的灵丹妙药到被骗婚,老年人似乎总在成为骗局的受害者,其中又多以不与子女同住或丧偶独身的老人为多。他们缺乏家庭关心照料、精神空虚、喜欢凑热闹的弱点,正中骗子下怀,因为往往只要主动嘘寒问暖,打打“亲情牌”,就能成功行骗。

如果以此来看,曾陷入“骂名”、引发高音喇叭对战的广场舞就显得美好多了。它就好像年轻人的Party,孤独的老人通过这种方式重新建立了社交圈,打发了无聊的空余时间,还顺便锻炼了身体。当带着这样的包容和理解去面对时,或许激烈的对抗就不会发生了。

电影《飞越疯人院》里,老葛坐在草坪上给孙子讲了一个关于麻雀的故事。

有那么一对父子,父亲老了,和儿子坐在大树下的一条凳子上,儿子看着报,父亲问他:“那树上是什么?”儿子说:“那是麻雀。”过了一会儿,父亲又问:“树上是什么呀?”儿子有些不耐烦了:“那是麻雀!”第三次,父亲又问了。这回,儿子把报纸一扔,生气了:“你是不是有病啊,我都告诉你了,那是麻雀!”父亲于是对儿子说:“你三岁的时候我抱着你,也坐在这儿,你问我那树上是什么呀?我说那是麻雀,你又问我,那树上是什么呀?一连问了我几十遍,每次我都高兴得不得了,我都不厌其烦地回答说,那叫麻雀,会飞的小麻雀。”

故事结束时,故事中的儿子哭了。而故事外的看客也该知晓,正在快速奔向前方的年轻人对老人所亏欠的,不仅仅是耐心。正如一个又一个养老公益广告中所表达的:再多的物质满足,都比不上关爱与理解。精神赡养才是更被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