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非指示性”教学的尝试及体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非指示性”教学的尝试及体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及常用的教学方式

现代诗歌的形式较古代诗歌更为自由,往往选择多重意象,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具有较强的语言美和韵律美,情感表达也更加随意自然,对学生有天然的感召,因此成为语文课本中为大多数学生所喜爱和接受的文体之一。

对于诗歌教学,经常采用的方式多是“读——品——悟”的基本流程。第一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抓住诗歌的韵律,把握语调、语气、重音、停顿、节奏等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作为对一首诗进行体会感悟的基础;接下来是品,即是理解诗歌,结合诗中具体的意象,品其析语言、结构、情感等,一些诗歌还要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经历和创作时的心态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等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第三步悟,也就是体验,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察诗歌的整体感情,教师再加以总结,最终将德育渗透到具体作品的教学中。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流程对于大多数诗歌来说是可行的,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整个过程均是在老师的引导和要求下进行,学生仍然是在“被动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教学时采用了“非指示性”教学方式,现将具体尝试的过程及体会与大家分享。

二、“非指示性”教学方式在诗歌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所谓“非指示性”教学,简单来说就是“体验教学”,真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现在对“非指示性”教学探讨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法上,郑逸农开始提出了“六步”(自读——定向——研读——讨论——交流——引导——反省),后来,崔国久老师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自由阅读——获得感知与问题——讨论交流——教师补充发言。在看了郑逸农老师教学《再别康桥》时的具体运用后,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我认为七年级上册大部分诗歌意象简单,篇幅短小,语意浅显,因而是适合这种教学方式的。下面以《天上的街市》的具体教学过程为例。让学生拿出作为预习使用的导学案,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简单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后提出要求:请各位初读两遍,然后用一句话说说,读了本诗,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后再读全诗,并思考:对于本文,最想学习的是什么?在纸上写下,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研读得出的问题的答案,并推荐组内有新意、有个性的观点,向全班同学介绍。交流之后,继续把理解引向深处,请各小组将讨论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全班再次讨论解决。若仍有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参与。最后,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这首诗学到了什么,做个总结。

三、尝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准备工作要充分。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代表老师无事可做,这样开放的方式可能会出现更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备课过程中详细预设各个环节中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问题。

2.教师的指导和补充要及时。例如,在学生确定学习目标之后要及时指导,目标可以多样,但绝不是漫无目的的,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归纳,最终学生的目标可以概括为语言(修辞)、情感、意境、写法、结构等几个方面。

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体验”的目的就是学生自己真正深入文本去体会和感悟,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疑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是问题设置难易要适中,甚至开始的问题可以稍简单些,以防学生出现畏难情绪;另外读书、讨论的方式要多样化,给学生多重选择创造更多的机会。

4.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非指示性”教学主要集中在对方式方法的探讨上,而任何一种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适合所有的文体,所以应根据教材实际有选择地使用,问题的设置也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具体设计。

[参考文献]

1.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初探》(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12)

2.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5)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