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公共财政体制下两种经济管理体系之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公共财政体制下两种经济管理体系之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综合比较分析我国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异同,旨在借鉴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改进预算会计制度的初步构想,为我国早日进行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企业会计;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会计目标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32-002

一、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比较

1.会计目标的比较

企业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企业会计的目标不再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而是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成为企业会计目标的首要出发点,将投资者作为企业会计财务信息首要使用者,凸现了投资者的地位,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比较

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作为我国会计体系的两大分支,它们遵循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较大共性,即都必须遵循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及时性、重要性。但是由于二者核算主体和核算目的不同,它们又遵循自己特有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作为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服务的企业会计,准确核算企业每一会计期间的利润自然是其首要任务,企业会计还遵循一个与确认利润有关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预算会计还遵循两个与预算的执行情况有关的信息质量要求:统一性;专款专用。

3.会计核算基础的比较

企业会计的核算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中央总预算会计的个别事项和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核算中可采用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强调的是货币资金的实收实付,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因此,收付实现制既不记录非现金交易事项对政府资产和负债的影响,也不区分资本性支出和经营性支出。所有非现金交易不作为收入、支出来进行核算,相应的债权、债务也没有合理的确认,这必然会导致预算会计信息不完整。而这些隐性负债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必然使得预算会计信息不能完整地反映政府的财政状况,无法有效分析政府资金运用效果,导致政府的财政决策和预算控制失去可靠的基础。

4.会计要素的比较

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有两点区别:第一,从数量上看企业会计有六个会计要素,而预算会计只有五个会计要素,不对“利润”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第二,从名称上看两者的区别主要是“所有者权益”会计要素与“净资产”会计要素。企业资产运行的增值归投资者所有,由投资者按出资比例分配,故称所有者权益;预算会计不以盈利作为目的,称其为净资产。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包括“实收资本(股本)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等科目。而在预算会计中,《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规定事业单位的净资产类科目应设置“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等科目。企业会计侧重于对生产、流通环节的核算、反映和监督,故有费用和利润分配两类会计要素;预算会计侧重于对分配及社会消费环节的核算、反映和监督,其支出具有消耗性与不可补偿的特点,其收入和支出是直线型的,收入转向支出即终结,没有收支循环的过程,无需核算成本费用和利润。

5.会计信息披露的比较

第一,报表结构的比较。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结构设计的,三类科目的“期末数”所反映的都是结转后的余额,是静态报表;预算会计年终转帐前的资产负债表是按“资产+支出 =负债+净资产+收入”的结构设计的,资产、负债、净资产三类科目的“期末数”所反映的是期末余额,是静态资料,支出和收入两类科目的期末数是“本年累计发生额”,是动态资料。

第二,报告内容的比较。预算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组成。企业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应披露的相关信息,财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组成。而预算会计的财务报告是按照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下达的有关决算编审规定编制的,披露的信息相对简单,核算内容也不够充分。

二、改进和完善预算会计的必要性

1.从政府职能的转变看预算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主要体现了:一是强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受人民的委托,用人民的资金,管理国家各项事务(包括各项国有资产和财政性资金),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二是政府应该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政府应当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评价,其中包括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债务管理和财政性资金管理的监督;三是在市场力量逐步增强、法制逐步完善和政府职能逐步转换的情况下,人民与政府之间应该构建起委托与受托之间的关系,政府负有公共受托责任;四是政府的职能逐步走向服务型、管理型、绩效型。

2.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看预算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公共财政体制下,要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财政管理的公开、公平、透明,要考察部门预算的合理性及其执行效果、政府采购成本的公允性,对财政资金实施有效监控等,都需要相应的会计信息作支撑。与此同时,政府出于向纳税人、国债购买者和投资者等政府资金的提供者提供有效信息的需要,出于监控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加强政府自身资产和负债管理的需要,也同样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预算会计制度。

3.从政府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看预算会计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政府开始推行问责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追踪问效,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而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离不开预算会计的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因此,建立有效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也需要相应的完善预算会计制度做保障。

三、改进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议

1.明确预算会计的目标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起点应是确定会计目标,可将“全面受托责任”引入预算会计目标,以决策有用观为主体,结合受托责任观综合确定目标。如果将“全面受托责任”引入预算会计的目标则有助于完善预算会计财务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提供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有利于使用者评价政府整体财务状况和政府绩效,满足实际使用人和潜在使用人的需求,从而帮助政府有效履行其公共治理的职能。

2.逐步推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推行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的方式应是逐步的,然后加大推行的力度和范围,充分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和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模式,结合预算会计的环境和实际情况,找到一条适合中国自己的道路。在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初期,我们可以考虑借鉴德法模式采用修订的收付实现制,即首先确认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实现收入和支出在各个期间的平衡,明确政府当期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但财政总预算会计对预算单位的年终结余资金、应偿还的内外债务、政府间上解支出及补助支出等会计事项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对欠发工资、养老保险金、需要分期摊销的大宗服务消耗或购买性支出等会计事项应采用权责发生制。

3.拓宽预算会计要素

借鉴企业会计的成功经验,可将现行设置的五个会计要素变更为六大会计要素,相应增加“结余”要素,预算会计中的“结余”虽不同于利润,但也是收入支出配比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单位运用资金的成绩,它具有实质性含义,同时改变资产负债表与收入支出表的设计依据。确定预算会计要素时还可突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将“净资产”改为“基金”,这样,就可以弥补“净资产”不能表明事物本质以及会计报表等式与国际上的做法严重不相符的缺陷。美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采用“基金、结余”要素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借鉴。

4.完善预算会计核算内容

预算会计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对目前核算内容的不全面应该根据财政体制的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换同步尽快完善。比如,按照政府职能转换的要求,针对现行政府产权无法用财务数据表达的事实,尽快将政府产权纳入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可以分别从存量和增量两部分进行核算,核算政府产权时,对涉及财政收支的事项,还要进行收支核算;针对现有的社保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急需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相对独立的核算,收支进行配比,单独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信息,无论是缴存国库的还是缴存财政专户的社会保险基金,都作为收入核算,拨出作支出核算,更应将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拨付纳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当然社会保险基金经营机构的资金运行,仍按《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进行具体核算,财政部门不能代替。

5.健全预算会计信息体系

首先,科学设计报表体系。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可通过预算收入明细表、预算支出明细表等附表对外披露信息;行政单位会计可披露收支结余结转表、经费收支明细表、基建收支明细表、基本数字表等附表。事业单位会计应披露收支结余分配表、事业收支明细表、经营收支明细表、基本数字表等附表。在政府财务报告中增加政府运营表、资本性支出表、产出与业绩分析表等报表,将现行的政府财务报告转变为顺应公共绩效管理潮流的,以披露国家预算执行信息为重点,并能全面地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营成本和运营绩效的综合性财务报告。其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披露预算会计信息。预算会计的信息体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报表,还应该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不仅要通过人大公布预算会计的预算和决算,还要通过网络、电视、平面媒体等传播途径公布预算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月玲.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核算原则的比较研究[J]. 商业研究, 2002(1)

[2]邵积荣.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发面的差异[J].中国工会财会,2002(1)

[3]张川.“净资产”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中的区别[J].交通财会,2003(1)

[4]李恩,王玉德,李梅晨.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核算差异[J]. 财会月刊,2006(4)

[5]李定清.预算会计的目标[J].会计之友,2007(2)

[6]王丽洁,张玉周.中国政府财务会计体系建设及与预算会计的协调[J].北京大学学报,2007

[7]魏长升,龚丽丽.构建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探讨[J].中国国际核心期刊,2006(3)

[8]王庆成,王允平.论预算会计信息的完善[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