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某工程桩基缺陷处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该工程的地质情况复杂,施工控制不足,在桩基验收试验过程中发现大量缺陷桩。主要是冲孔桩桩底沉渣过厚,桩身混凝土离析,人工挖孔桩桩底存在软弱下卧层。
【关键词】冲孔桩;缺陷处理
中图分类号: TU473.1文献标识码: A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人工挖孔桩1593根、旋挖桩128根、冲孔桩478根,以强风化或中风化花岗岩为持力层。由两栋25层的高层住宅和三栋32层的高层住宅组成。由于该项目场地为山地,强风化岩石面埋深变化极大。其中1~3#、10~12#至强风化桩长15m,采用冲孔灌注桩(设计为后注浆,施工过程中为控成本取消)。纯地下室部分大部分采用人工挖孔桩,部分因实验新工艺采用旋挖桩。
桩身混凝土强度均为C35,P6抗渗混凝土。
对于桩基的质量检验,桩身完整性采用小应变及钻心法,承载力采用静载实验。
2 桩基施工后检验
首先施工、实验的为1~3#的人工挖孔桩,结果显示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成桩质量较好,各项检测数据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接下来的冲孔灌注桩检测中就发现大量问题,以9#最为明显:抽选的35#,49#,65#三根静载试验桩中49#桩(5600kN/11200kN),65#桩(4960kN/10000kN)不能满足设计加载要求,其静载实验数值基本与推算侧摩阻相当。随后的抽芯检验结果如下:
35#桩:0-1.00m为浮浆,1.00-24.59m米芯样完整,24.59-24.72m夹泥质,24.72-25.15m砼胶结差局部见泥质,25.15-25.63m为桩底沉渣,25.63-26.63米为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桩身完整性为Ⅳ类,桩端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沉渣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49#桩:0-1.50m为浮浆,1.50-22.42米芯样基本完整(其中11.19-11.59m见蜂窝状孔洞及沟槽),22.42-23.19m芯样破碎砼严重离析,23.19-23.27m为桩底沉渣,23.27-24.27米为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桩身完整性为Ⅳ类,桩端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沉渣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65#桩:A孔: 0-18.57米芯样完整,16.80-17.25m见钢筋,18.57-20.07m芯样一侧见泥质;B孔: 0-19.66米芯样完整,17.21-17.86m见钢筋,19.66-20.26m芯样一侧见泥质;C孔: 0-5.96米芯样完整,5.75-5.96m见钢筋。检测单位怀疑为斜桩。
典型缺陷芯样如图一:
图一 49#桩芯样照片
在随后的扩大检测中也证明底部沉渣、桩身混凝土离析、骨料偏少大范围的存在,严重影响桩基质量。
3 缺陷处理
在发现冲孔桩广泛存在的质量问题后,项目责任各主体单位会同检测、质检部门会商处理方案。考虑采用以下五种处理方案:
高压切割清洗、注浆补强处理:根据钻芯检测,针对桩身完整性类别为Ⅲ、Ⅳ类的(桩顶设计标高3M范围以下部位)存在离析、夹泥、水泥浆(强度在15MPa以下)和桩底离析、沉渣过厚等的缺陷桩;及持力层未满足设计要求的土状(砂土)强风化(全风化)岩类。
砍(接)桩处理:根据钻芯检测,针对桩身顶部(桩顶设计标高以下3m范围内)出现混凝土疏松等缺陷且的桩,采用砍桩后接桩的处理方案。
注浆回灌处理:据钻芯检测,桩身完整性判定为Ⅰ、Ⅱ类桩,桩底沉渣、持力层满足设计要求和钻芯未到底的桩采取注浆回灌处理方式。
补桩处理:根据桩基检测情况,设计单位结合桩基检测结果进行验算复核,对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桩位进行补桩处理。
钻芯未到底桩处理:钻芯未到底的桩进行高应变检测,结合小应变、钻芯检测结果提出具体处理方案。
高压切割清洗、注浆补强工艺
因高压切割清洗是用于处理底部沉渣及桩身缺陷的主要措施,下面予以介绍其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钻孔洗孔注浆管制作、埋管填孔封孔注浆
1.钻孔:注浆孔可以利用已有的取芯孔,不足设计要求的应增加钻孔。钻孔采用地质钻机进行,钻头选用φ110金钢石钻头,钻孔直径不应小于φ110。所有的钻孔深度均应进入缺陷段底部以下不少于800mm。
2. 洗孔:采用二重管高压旋喷设备对桩身、桩底缺陷段进行高压洗孔,洗孔时,水压力不低于20Mpa,气压0.2-0.5Mpa,提升速度为6cm/min,在缺陷段中进行多次反复清洗,每个钻孔洗孔时间根据现场而定,以洗至孔口返出的水由混浊变为较清的水为准(允许含有砂粒)。洗孔范围为缺陷段或桩底沉渣底部以下500mm为准。
3. 注浆管制作、埋管:花管制作:每根注浆管底部0.5m范围内加工成花管(也称注浆器),即在该段钻3-4对共6-8个小孔,孔径为φ6~φ8,相互交错布置,孔口毛刺应挫平。花管全长用胶布缠绕密封,再用胶皮、铅丝包裹扎实。
注浆管埋设:每根桩的注浆孔全部清洗后即可埋管,根据桩身缺陷数量埋设一根或多根DN20注浆花管(仅桩底有缺陷时埋设1根注浆管;桩身有缺陷时,在缺陷位置增设1根注浆管;当缺陷段超过1米时,应在缺陷段每间隔1米埋设注浆管,每个钻芯孔预埋注浆管的数量不大于3根,当缺陷段(桩身断桩、桩底沉渣)较长超过1.5M时还要增设钻孔)。埋设最深的注浆管应下至注浆加固段以下300-500mm为准,每个孔同时埋设一根长度为1.0-1.5m的DN20短注浆管(返浆管)。
4.填孔:洗孔后应及时埋设注浆管,并在孔底至封孔段底部整个范围内填入0.5~1.0cm粒径的碎石。
5.封孔:采用水泥砂浆进行封孔,封闭厚度不小于600,封闭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6:1,并掺入0.05%的三乙醇胺早强剂。
6.注浆:
①、注浆材料及配合比:采用复合水泥浆,水泥采用P.O5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6~0.7:1,水泥浆中应掺入0.05%的三乙醇胺早强剂,2%的TW3高效早强减水剂,0.01%的铝粉膨胀剂和8%的活性硅粉。
②、注浆压力:3.0~6.0Mpa。
③、每盘水泥浆搅拌时间:1~3分钟。
④、注浆量:根据图纸交底时要求,详见下表。
冲孔灌注桩注浆统计量表
桩身直径D(m) 桩端注浆量(t)
0.90 1.65
1.00 1.80
1.10 2.00
1.20 2.20
⑤、注浆顺序:首先通过最底部注浆花管进行桩底注浆加固,注浆时,返浆管的管口流出纯水泥浆时,即可将返浆管关闭,当所有返浆管关闭后,加压注浆,当注压力提高到3.0Mpa或以上,吸浆量下降即可终止注浆。当可灌性较好时应采用间歇注浆,间隔时间为30min。
⑥、注浆应对同一根桩的各注浆导管依次实施注浆。
⑦、注浆原则:以可注入为准,尽可能采用浓浆,采用“注注停停”的间歇注浆方式,有利于定量水泥浆留驻桩底,提高桩底持力层承载力。
⑧、注浆终止条件:a.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b.注浆总量达到设计值75%,且注浆压力达到或超过设计值;c.桩周冒浆;满足以上条件之一时就可结束注浆。
5 处理后检验
经过处理,所有桩基的小应变、钻芯检测结果显示均为Ⅰ、Ⅱ类桩,高应变及扩大静载实验结果显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
6 人工挖孔桩问题
8#人工挖孔桩静载实验中,其中一根无法达到设计要求,钻芯发现底部0.8m下存在软弱夹层。钻芯扩大抽检后发现存在岩脉夹层分布。桩底存在软弱夹层的桩基均采用切割清洗后注浆的方式处理,处理后均满足要求。
7 经验与教训
对于冲孔灌注桩,桩径尽量控制在1.2m及以上,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埋设注浆管,并在成桩后依规范时间要求进行后注浆。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成孔及灌注质量,对于端承桩特别要控制沉渣厚度。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人工挖孔桩,应进行超前钻判别底部持力层情况。
参考文献
【1】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GB50202-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