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联绵词的音韵学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联绵词的音韵学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一般认为连绵词是一种由两个在语音方面有一定关联的音节联缀成义并且不能分开来解释的词。从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看,联绵词是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节词为主过渡到以双音节词为主的漫长演化过程中出现较早的一类词。其主要特征一是语义的相关性,二是语音的关联变化。语义的关系我们不作深入讨论,而联绵词的语音关系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通过对联绵词上下字的声母韵母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其间的语音关联,这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联绵词的特点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连绵词;来源;双声叠韵;音韵学

关于连绵词的来源,张庆文在《略论汉语中的双声叠韵连边词》一文中提到了四个方面。

第一,来源于对声音的模仿。如叮当、咔嚓、呼噜等。由于它们大都与声音有关,所以结构中多附加一个相同的形符“口”。使人见其形,知其意,闻其声。

第二,源于经典古籍。清代洪亮吉在《北江诗话》里说过:“三百篇无一篇非双声叠韵,降及《楚辞》与渊(王子渊)、云(扬子云)、枚(枚乘)、马(司马相如)之作,以迄《三都》、《两京》诸赋,无不尽然。唐诗人以杜子美为宗,其五七言近体, 无一非双声叠韵也。”古人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巧妙地运用这种声音上的关联关系,使得文章读起来和谐悦耳,富有韵味,同时兼顾了形势上的对称性和建筑美。如“窈窕淑女”、“辗转反侧”《国风・关唯》;“泣涕如雨”《国风・燕子》;“踊跃用兵”《国风・击鼓》;“搔首踟蹰”《国风・静女》等。

第三,源于远古汉语音义结合时构成的双音节词和同源词。张清常先生在《音义关系在汉语汉字中的特殊组合》一文中指出,在汉语音义关系的特殊组合中,双声、叠韵是远古汉语音义结合时构成双音节词的特殊方式之一。同时在意义上,有关联或对立的单音节词之间往往也有互为双声或互为叠韵的语音关系存在。另外,同源词之间也具有一定条件的双声叠韵关系。如“渊源、泥淖、咀嚼、肝胆、泛滥”等意义相关的连绵词,和“阴阳、买卖、孑孓、忐忑、旮旯”等意义相反的连绵词。

第四,源于外来词。这部分词所占比例较小,且早已融入汉语词汇中,为汉语所同化。这些词多自汉、唐时代由梵文或西域诸国语言中传入,汉人从形、音、义三方面加以改造,使之符合汉语习惯,为汉人所接纳,于是出现了骆驼、琵琶、琉璃、袈裟、苜蓿、橄榄、葡萄等词,并传承和流行开来。

从语音角度,联绵词往往被分为四类:双声连绵词,叠韵连绵词,双声兼叠韵连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连绵词。双声连绵词声钮重叠,叠韵连绵词韵部重叠,双声兼叠韵连绵词则声钮、韵部都重叠。除此之外的联绵词则被归为非双声叠韵类。根据《上古音手册》的古音划分标准,暂联绵词分类如下:

双声:蒹葭 踟蹰 踌躇 琳琅 洋溢 忸怩 泥淖 惆怅 恍惚 坎坷 慷慨 褴褛 澎湃 匍匐 憔悴

叠韵:涕泣 逍遥 徘徊 猖狂 徜徉 玫瑰 葫芦 混沌 缠绵 婵媛绸缪 沮洳 倥偬 锒铛 蔓延 逡巡

双声兼叠韵:缱绻

非双声叠韵:髑髅、仿佛、翡翠、、剞劂、蒺藜、迤逦、涟漪

这种笼统的归类法认为非双声叠韵类联绵词没有语音上的关联,只有意义上的关联。但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语音在不断发展变化,语音系统又有地域的不同,而且联绵词本身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而有一部分联绵字的语音联系今天我们已经很难认出,以致于一般都认为,联绵字中除了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和双声兼叠韵联绵词之外还有“非双声叠韵”的一类。其实通过对那些非双声叠韵联绵词的韵部关系进行调查,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在语音上的关联是不容忽视的。

《诗经》是联绵字大量产生的先秦时代的代表著作,通过对其中的所谓“非双声叠韵”连绵词进行一番考察,研究联绵词上下二字的韵部及韵转情况,可以发现其间并非毫无语音联系。如“苌楚”两字的韵部分别属于阳部和鱼部;“于皇”分别属于鱼部和阳部;“脊令”分属锡部和耕部;“绁袢”分属月部元部;“滂沱”分属阳部和歌部;“发夕”分属月部和铎部。这些联绵词,无论联绵二字是阴入、阳入还是阴阳相配,都符合阴阳入三声对转的原则,即联绵二字的主要元音都相同,所不同的只是韵尾。而在语言中, 一个具体词的主要元音与韵尾相比,前者显然比后者重要得多。王力先生认为“古音中常有阴声字变成阳声字,或是阳声字变成阴声字的例子,这是语音变化中常有的现象”,而且“《广韵》里的去声字,大部分在上古都属入声”。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阴阳人三声之间的语音关联。同时,《诗经》本身押韵上的“通韵”“合韵”亦足为证。

再看旁转的例证:“委佗”二字的韵部分别属于微部歌部;“蒙戎”分属东部冬部;“狐狸”分属鱼部之部;“窈窕”分别属于幽部宵部;“驺虞”分属侯部鱼部;“掘阅”分属物部月部。这些联绵词,或同阴,或同阳,或同入,主要元音相近,且大多有邻韵关系。王力先生认为,某一阴声韵转到另一阴声韵,或从某一阳声韵转到另一阳声韵,这是语音上常见的事实,谓之旁转。例如,阴声鱼韵,稍变闭口些就成为阴声支韵;阳声东韵稍变开口些就成为阳声阳韵;入声锡韵,稍变圆唇些就成为入声屋韵。可见,这类联绵词韵部上的关联也是不容忽视的。

通过分析,我们大体上可以认为,所谓“非双声叠韵”联绵字,其语音上的关联是明显存在的。所以前辈语言学家在论述词汇内部的语音关联时,有的把双声或叠韵关系的标准定得很宽。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也说“构词法上的双声叠韵,比较等韵家所谓双声叠韵,范围要广些。凡十分接近的声母如心母和山母和十分接近的韵母如上古的脂部和微部都可以认为双声叠韵。”他并且“窈窕”、“蠕峭”、“伊威”脂部微部旁转等列人叠韵。“栗烈”质部月部旁转列人双声兼叠韵。这本身就说明了韵部变转叠韵的事实,我们认为这是符合先秦语音实际的。所以不管联绵词本身是按音韵关系分成双音节单纯词也好,还是按同源关系分成合成词也好,都不能否定语音上的关联关系。因为同源关系的词也是有一定语音关联的,如“报复”。从古音看,“报”属帮母、幽部,“复”属并母、觉部。按照王力的标准,帮母、并母都是唇音,为旁纽双声。幽部、觉部也相近,主元音相同,仅收尾音不同,幽部无韵尾辅音,觉部以舌根塞音为韵尾,属于阴入对转。

参考文献:

[1]唐作藩.上古音手册.

[2]沈晋华.非双声叠韵联绵字的语音关联.苏州教育学院报2001年9月第18卷第3期.

[3]张庆文.略论汉语中的双声叠韵联边词.岱宗学刊.1999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