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由性善性恶论引起的一点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由性善性恶论引起的一点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以往对性善性恶的讨论,都是把人当作给定的事实为前提的,所以才有了先天、后天的争论。人是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走上了文明的社会的大道,才产生了性善性恶的问题。人作为社会动物,它没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类二重性,人所有的属性都社会化了。进步是在矛盾中展开和实现的,没有矛盾便没有发展。

[关键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和有目的的无目的性;为他与为我;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象化与异化。

[中图分类号]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6-0004-03去年冬天,上海的一位老同学送了我一本讨论性善性恶的新出版物。这对我是个鼓励和督促。因为近年来,由于意外的原因,我基本上不读书不写作了,报纸虽然还是天天在看,但也不像以前那样,看到有兴趣的便剪下来,旁边还要注上几句话,以备后用。现在收到了新书,就不能不学习了,否则对不起老同学。此书材料丰富,我的确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但也有些不满足,所以,简要写下了自己的想法供老同学批评。

性善性恶的问题,争论了两千多年,至今没有解决,这是为什么呢?芽如果现在再来讨论这个问题,仍不追问为什么?芽那么,我们可以断言,再争论四千年仍解决不了。犹如生物学史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一样,把一个假问题当真问题来讨论,当然找不到争论双方都能同意的结论了。因为今天我们看到的鸡和蛋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历史发展才形成的,到哪里去找到先有鸡或先有蛋的现成的开端呢?同样的道理,人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到哪里能找到永恒不变的性善或性恶的先天根据呢?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说:人是从自然界中走出来的,但是仅仅从自然界中走出来的还不是人,人是人的产物,是历史和文化的产物。费尔巴哈本人未必充分理解他所说的那句话,但科学证明了他所说的是真理。同时,我们还要指出,不仅仅不同的民族对善恶的理解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善恶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先天的即普遍的永恒不变的善恶标准是没有的。

所以,我以为,现在再来讨论性善性恶的问题,一定要找到新的理论基石,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人当作一个超历史的给定的实事,然后列举他的某些现象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只是肯定了经验中的事实,不能证明思维判断中的必然性,这是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争论中已经明确了的结论。

要寻找新的理论基石,就得分析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因为我们没有听到有人追问,事实上也不会有人追问,某种自然动物是性善还是性恶。例如,没有人会说,老虎爱吃肉是性恶,小兔爱吃草就是性善。这说明性善性恶不是自然界的问题,而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问题,即人所特有的问题。

为什么人类会有这个问题呢?根源便在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中。自然动物的存在方式是为他的,即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不是由它们自己决定的,而是直接取决于它们生活于其中的周围环境。如果它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根本改变了,而且自然界自身的补偿能力也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条件,那么这种动物便不可能再生存和发展了。所以,这类动物便只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直接参与到整个大自然界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大循环中去。这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便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客观规律性。

人类的存在方式是为我的,即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不是直接取决于周围环境,而是主要取决于他对环境的改造。所以,人和自然动物是根本不同的。他不再是自然界的简单的组成部分,而是超越了自然界,走上了文明发展的道路,即组成了社会。在这里,自然环境对人的存在和发展,固然仍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的中介而表现出来的。这种影响表面上看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活动的结果,但事实上,这些结果往往是人们没有完全预料到的。因为外部世界是无限的有机整体,人们对它的认识永远是有限的。所以,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果往往表现为合目的的无目的性。因此,人类不得不进一步去认识世界,进一步去改造世界。这样便形成了人类存在发展中的一个特有的矛盾,即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现实之所以叫现实,永远是不理想的,它必须不断地去追求理想;理想之所以叫理想,永远不等于现实,理想一旦实现了,便不理想了,又要去追求新的理想。于是人类便永远处于是其不是,而不是其所是的开放式的发展中。到此为止,我们发现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一个根本不同,即自然发展规律体现在无目的的合目的的目的性中,而社会发展规律则体现在有目的的无目的性中。对无目的的活动,人们是不可能从道德上去评价的,只有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我们才能去分析它的对或错,好或者不好,道德或者不道德。所以,性善性恶的问题,不是个先天性或后天性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即是个社会制度和社会教育的问题。一切为善为恶的活动,形式上都表现为个人的活动,实质上它却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中的利弊。一个社会管理者如果不能从中看到应有的启示,那他就会走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去。

人是社会动物,自他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走上文明发展的大道那一天开始,便不再是以个体的身份面对自然,而是以类的身份面对自然了。不仅生产活动是一种类活动,甚至消费活动也是一种类活动。所以,脱离了类活动,脱离了社会的个体,便将失去人性,回归自然。大家都熟悉鲁滨逊漂流记这个故事,可它仅仅是一个幻想。且不说漂流中鲁滨逊在多方面仍有赖于社会,鲁滨逊在成为漂流者以前,首先要由社会把他培养成为人,没有社会的培养,他根本不可能成为漂流者,甚至连这样的幻想都不可能发生。大家一定还记得,在我国的报刊上,曾数度发表过印度狼孩的科学报道。即由人生下的幼童,由于一些意外的际遇,被狼叼走养活了。这种狼孩,在外形上当然像人,因为她是人生的,但在性格上她却没有一点像人,而是和狼一样,没有语言,没有思维,熟的不吃,要吃活物,不肯穿衣,像狼一样嚎叫,白天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晚上便活跃了……。人们曾想把她们培养改造成为人,其中一个在人们的精心照料下生活了十九年,她只学会了发几个单音节的字,肯吃熟食了,肯穿衣服了,如此而已。这个材料,充分证明了人性问题,不是先天性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

有不少朋友认为,人有两类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这种误解在于不理解人是从自然界中走出来的,但他已经超越了自然界,不再属于自然动物了。虽然我们骂人时也会说:你简直是个畜生,但这不是说他有两种属性,而是批评他丧失了人性。朋友们所说的自然属性,指的是饮食男女,但是如果我们具体分析一下人类的饮食男女,就会发现与自然动物的饮食男女是根本不同的。虽然人与自然动物一样,饥饿了要吃,可自然动物吃的是自然界能直接提供的,人吃的却不是自然界能直接提供的,而是人类自己生产出来的。这是什么区别呢?自然动物吃的仅仅是食物,人吃的却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所以自然动物从吃中得到的是生命的延续,人从吃中得到的不仅是生命的延续,同时,得到了文化的享受。正因为如此,人不一定在饥饿时才吃,因为礼仪的需要更要吃,而且规格可能更高。有营养的吃,没有营养的,甚至有害的也吃,至于男女事,便更复杂了。在自然动物那里,这纯粹是一件延续种族的事,但是,人类的传宗接代,却有了浓浓的文化因素。因此,产生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样感人肺腑的故事。当然也产生过门第观念,买卖婚姻,甚至男盗女娼等等丑恶现象。总之,原来在自然动物那里仅仅是生理性的属性,到了人类这里都成了社会的和文化的属性了,本来都是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到了人这里都成了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了。所以,到人那里去寻找所谓自然属性,无异于把人降低为自然动物了。

我们曾反复说过,人类超越自然,步入社会,这是个巨大的进步,由此他所面对的外部世界大大不同于以往了。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的,人和猫可能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但是这个环境所能给予人的要比所能给予猫的不知要多多少倍。这是因为人在改变外部世界的同时,人的内部世界也变了。我们不仅看到了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东西,而且能体味其中不能直接呈现的东西。我们不仅能看到雄伟的万里长城,而且从中体会到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总之,人不再仅仅服从自然界,而且要做自然的主人。为了从自然那里争得这种主动权,他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在对象中,以便把外物当成自己肢体的延伸,主动地去支配自然。当然这种能动性的发挥是历史性的并不是无条件的,它常常会受到自然的报复,其突出的表现产生了异化,原来对象化了的人类的本质力量,反过来成了人的异己的压迫人的力量。这种异化现象又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而加剧起来。其中最明显的是对不能吃不能穿的货币的积累。本来财富和货币的积累,是生产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必要条件,可是它同时又成了堕落和反文明的万恶之渊。现在社会中的恶性事件绝大多数和贪财有联系。如果把这些反文明反人性的现象做点简单归结的话,我以为可以归纳为对内对外两个方面:对外,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掠夺性的改造,破坏了,甚至可以说,毁灭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所以,一批曾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明确地呼吁说:如果人类目前的生产方式不加改变,那么人类在地球上可以生活的年月将屈指可数了。对内,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名义下,不自觉地不断削弱着人类自身的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所以,各大城市中以治疗不孕不育为主要目的的医院越来越多。但是,我可以断言,只要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加改变,总有一天人类将成为地球上的濒危动物。今天,人类正在拯救大熊猫,可明天又有谁来拯救人类呢?

难道真的要等待上帝来拯救吗?上帝不过是人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思维中的创造。期待人间的某位救世主吗?芽那也只能是幻想。如果说,在历史上可以有秦王、汉武、唐宗、宋祖式以救世主自诩的人物,那么在今天这样科学昌明的数字化时代,这种救世主也不可能再现了。真正能拯救人类的,只能是人类自己。他会从自己痛苦的实践中认识到病因何在。

有利必有弊,这是发展中的客观规律。当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走上文明发展的大道,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反文明反道德的问题也随之形成了,即产生了现在我们所讨论的性善性恶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引起过很多人的困惑,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来北京六十多年了,改革开放前,从来没有被骗被抢过,即使在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一碗饭里有几粒米都数得清楚的年代,也没有遇到过。但在改革开放后,被骗被抢都经历了。因此,脑子里产生过人心不古、今不如昔的想法。其实,这些想法都错了。发展是在克服矛盾中前进的,但前进并不是要消解一切矛盾。相反的,前进中旧的矛盾消解了又会有新的矛盾产生,这不仅仅是消极性的表现,而是蕴含了某种积极性。因为,这些矛盾意味着新的发展方向,推动着新的发展。问题仅仅在于我们敢不敢面对。说难听点,追求没有矛盾的极乐世界,就是追求世界末日。

所以,我们所说的拯救也是积极的,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再来讨论性善性恶的问题,不是要讨论它到底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或先天后天兼有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建设富强、和谐的现代文明社会的问题,这才是人性问题的真实内容和积极意义。古人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也正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