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亲子园中0~ 3岁小宝宝 “不好好上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亲子园中0~ 3岁小宝宝 “不好好上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亲子综合活动课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亲子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开发锻炼,家长也会因为宝宝的出色表现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而获得极大的满足。但因收费标准较高,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所以家长们经常会因为小宝宝“不好好上课”而着急。0~3岁小宝宝不好上课”,纠其原因多半由于我们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采用的教育方式不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导致的。

转移注意力 年龄特点 平和心态

原因一:不良情绪导致的

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3岁前的孩子心智发展不成熟,情绪也很不稳定,从说哭就哭到破涕为笑也就是几秒钟的事情,根本不需要酝酿。在我们成人看来简直是小得不值一提的事情都可以让我们的宝宝立刻“晴转阴”……像没睡觉、没睡醒、饿了渴了大小便了、困了感冒发烧不舒服了不会说、坐车太颠簸了、发现什么新鲜的东西却没有拿到手或没看够、突然到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突然听到和家里不一样的较大的声音、看见陌生的很多同龄的宝宝或成人、升到新班级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教育活动……还有一些连家长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原因都会对宝宝的情绪产生影响。每每这时都会让我们的家长朋友很懊恼,觉得这节课算是白来了!白花钱了!一些家长还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加考虑地批评宝宝:“这孩子真气死我了,就不好好上课,你看***上得多好!”

对策:理解宝宝、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是转变宝宝不良情绪的法宝

当遭遇宝宝不良情绪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宝宝抱在怀里,温柔地孩子的身体,用轻柔的声音告诉宝宝你知道他为什么难过哭泣;同时和他一起暂时离开让他感到悲伤的环境、人或其他事物,到走廊亲子等候厅走走,但尽量不要离班级太远,以便宝宝随时在班级门口能够看到班级里的活动情况,发现宝宝不太拒绝您就要试着进入班级继续参与活动;如果宝宝一进到教室就拒绝,那么您就要立刻起身出去等待下次机会,大多数宝宝反复几次后都能够回到班级继续上课。

家长和宝宝都是亲子活动的主体,没有您的积极参与就不会有高质量的亲子活动,宝宝也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所以,无论宝宝的情绪如何,家长朋友都要尽量保持温和而又愉快的情绪,您的焦虑和烦躁不安对缓解宝宝的不良情绪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原因二:年龄特点导致的

坐不住、静不了、喜欢不停地来回走动、不知“天高地厚”,凡事喜欢亲历亲为,尤为讨厌任何人干涉他的任何活动、只要是喜欢的东西就认为是自己的想立刻据为己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在我们成人看来十分不理解的,却是0~3岁小宝宝最显著的,最生动的年龄特点。

对策:了解宝宝的年龄特点,尊重宝宝的学习方式是教育好宝宝的前提

亲子园在安排教学活动时之所以本着“动静交替”的原则,以“游戏”为载体的学习方式,正是基于0~3岁孩子特殊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每个环节都十分配合,积极参与才能学到东西,否则就觉得没有什么收获。其实不然,即使孩子旁若无人的来回走动,好像什么都没看见心不在焉的样子;即使孩子就赖在家长身上不肯下来;即使孩子就在一个角落里静静地看着老师和其他的孩子活动而拒绝亲自参与;即使孩子根本就不按照教师示范的方式来操作教具;即使孩子就是不配合老师,也不听家长的指挥,我行我素……只要孩子不是哭闹不止,只要孩子不是昏昏欲睡;只要孩子的眼睛、耳朵没有离开正在进行活动的班级;哪怕就是站在教室的门口听听,时不时地向教室里瞟上几眼,把教具随意地摆弄那么几下,孩子也照样可以学习到很多的东西。这就是0~3岁孩子的学习方式,也许这让我们成人永远都无法理解,但却是得到古今中外专家学者们无数次的科学研究证实的,这是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初三年的特殊的生命力,而且是仅仅三年,错过将永远无法追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智力发展就在哪里!当孩子目前的行为没有伤害到自己,没有伤害或影响到他人,没有伤害到环境,没有伤害到教具的时候,请不要拒绝孩子的活动。

原因三:个别活动环节孩子不喜欢导致的

亲子园的学员来自不同的区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对孩子早期教育的投入程度都不尽相同,即使同龄的每个孩子发展状况也都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亲子课上总会有宝宝因为老师操作的这个教具他曾经玩过而不愿意再玩;这个亲子游戏因为动作幅度比较大或一首儿歌出现了让孩子觉得恐惧的动物形象或声音而拒绝玩下去;偶尔教师的语言不够形象声音不够甜美表情不够丰富也会成为不吸引宝宝的一个因素……

对策:保持平和心态,是保证宝宝上好每一节亲子课的关键

孩子有几节课或几个环节上得不好,根本不用太在意,家长保持平和的心态很关键,我们表现出来的紧张、焦虑,甚至是对孩子的指责,只能加重宝宝的不良情绪,让宝宝很难在短时间内“阴转晴”,我们完全可以记住孩子没有认真参与或完成不好的环节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进行复习。

教育机构可以有效地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同样教育机构中的不足也需要家庭教育来完善,两者和二为一才能打造适合孩子发展的完整的教育,缺一不可。学校教育是阶段性的,而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终身的,也是最终决定孩子一生命运的,我始终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