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财务管理中利益相关者问题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财务管理中利益相关者问题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利益相关者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必要对财务管理领域的传统理论加以新的探讨。就相关的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中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问题进行了较为浅显的论述,从顾客角度、资本提供者角度和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角度对财务分析思路进行了扩展,提出了“顾客收益率”和“EPD”两个新的财务分析思路,以及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理念。

关键词:财务分析;利益相关者;顾客收益率;EPD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196-02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领域中,有这样几个指标与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EBIT、EPS、财务杠杆和杜邦分析法,其主要涉及这样几个核心因素:权益资本、负债资本和经营税费,而又以权益资本的收益情况作为财务分析的最终归宿。

由弗里曼首先提出的“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影响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的人或团体,或是受组织行为、决策、政策、活动或目标影响的人或团体。迈克尔・A・希特等人进一步将利益相关者划分为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和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上文所涉及的财务管理中的传统分析指标与工具涉及到利益相关者研究领域的资本市场利益相关者和产品市场利益相关者。

在利益相关者角度的大背景下,企业经营的价值创造活动影响到众多个人、团体和组织的利益,故而他们对组织制定及执行什么样的战略不仅有机会,而且有能力通过某种方式施加一定的影响。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及经营成果分析时,应该将对各利益相关者产生的价值影响加以综合考虑,这是企业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环境的必要条件。反观前文所述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中的相关分析指标与工具,在进行企业财务分析时,关注对象主要集中于EPS,即企业通过一系列的经营活动最终给股东带来的每股净收益,而将给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的价值增值状况予以忽略,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最终被导向股东财富最大化,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劳资冲突问题、“利益冲突”、遗忘“对顾客的誓言”等。

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在原有财务分析指标与工具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将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影响在财务分析上予以体现,从而达到综合分析企业经营的财务业绩的目的。

1 顾客角度的财务分析指标――顾客收益率

被誉为“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教授反复强调顾客的重要性,呼吁经营者将顾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主张从事任何工作都要首先确定自己的顾客,并发誓为顾客作出贡献。在此基础上,作为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分析的重要渠道的财务分析自然必须将企业为顾客所作出的贡献加以反映。

本文结合相关的理论,仿照财务管理理论的其它财务指标,提出“顾客收益率”这一财务分析指标,用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给顾客带来的效用。具体的指标计算方式为:

顾客收益率=顾客认可的产品或服务价格/企业提供该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其中,顾客认可的产品或服务价格为顾客在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收入、个人偏好和与竞争品或替代品对比印象等相关影响因素,对该产品或服务所给出的可接受价格,反映了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接受和认可价值。企业提供该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即该产品或服务的最终销售价格,影响因素包括企业经营成本、企业所得收益(税前)和分销商分销成本和收益等,体现了企业向顾客提品或服务的效率,主要受企业经营活动能力的卓越程度影响。

较为明显地可以发现,顾客收益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企业所提品或服务迎合消费者需要的程度和企业经营能力的卓越程度,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程度越高,企业经营能力越强,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成本越低,企业为顾客所带来的收益率就越高。顾客收益率越高,表明企业能够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顾客收益率越低,表明企业在满足消费者效用方面还有待于提高。至于顾客收益率水平的高低划分,企业可以同竞争者相对比,但是这种对比可能产生一种较为被动的局面,即企业对顾客收益率的追求偏离该指标根本的涵义――以顾客为中心,重新走入竞争的圈套,因此笔者建议经营者在分析该顾客收益率指标水平的高低时,应该动态地不断追求更高的顾客收益率,而将竞争者的顾客收益率仅作为参考。

通过引入顾客收益率这一指标,不仅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给顾客带来的效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将企业给顾客所带来的效用满意程度纳入企业经营者所关注的范畴,从而在经营活动中更多地关注顾客的收益情况,回归到顾客至上的经营哲学,以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变化愈来愈快的经营环境。

2 资本提供者角度的财务分析框架――EPS&EPD

资本提供者主要可以分为权益资本提供者和债务资本提供者两类,由于其资本提供方式和收益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这两种资本提供者具有很多不同之处:投资期限不同、收益方式不同、风险承担程度不同、决策权限不同。不过随着可转换债券的出现,两者之间的差异也不是那么的绝对,债务资本提供者与权益资本提供者的界限已经不再泾渭分明,债务资本提供者对企业经营回报的收益要求也逐渐提高。因此,如果企业继续以传统的方式将债务资本提供者和权益资本提供者区分对待,将债务资本更多地作为一种杠杆手段以增加权益资本回报率,可以预知,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权益资本提供者和债务资本提供者的冲突将日益显现,企业的债务融资难度将增加,最终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企业的权益资本提供者的地位远远高于债务资本提供者,但是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已经给债务资本提供者提供了更大的选择权,将债务资本提供者与权益资本提供者的地位差距缩小,这一现象本身就表明了提高对债务资本提供者的重视程度的必要性。同样都是资本提供者,都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所必须的资金,如果仍然以旧的思维将债务资本提供者加以区别对待,将其投资收益作为企业经营成本来看待,将为企业提供资金的债务资本提供者的收益当成企业的负担,而只将另一提供资金来源的权益资本提供者的收益作为企业的最终收益,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企业发展的需要上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转换思维角度,将债务资本提供者的投资回报――即债券及贷款利息――与企业经营成本区分对待,而将其与权益资本回报都作为企业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加以分析,在企业的财务分析体系中将EPS与EPD(Earning Per Debt)同时加以体现,在追求股东财富增长的同时保证债权人收益的公平合理。追求卓越的企业应该未雨绸缪,适应这即将到来的财务分析思维的转换。

3 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理念

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在扩大企业财务分析对象的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在传统的财务分析目标集中于EPS时,企业经营目标虽不能涵盖全局,但也给企业指出了较为明确的发展目标,使得企业在商业环境并未十分复杂时能够保证精力专注。然而进入21世纪,随着经营的无国界化发展,商业环境日益复杂,如果坚持传统的财务分析方式,企业之舟将不再能适应日益湍急复杂的水流情况,过去行得通的方案将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过去理所当然的经验将越来越不适用,抱住过去的经验不放只能阻碍企业的发展,不能顺应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的财务分析理念需要发展,需要在勇于否定之前理念的基础上构思新的财务理念。但是,这也存在一个问题,即过多的目标会导致企业精力分散,失去重点。因此,本文主张新的财务分析理念只在原来的基础上纳入上述两个新的概念,以保证企业的发展能够满足最关键的需求。

在此前提下,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理念则应以内部兼顾导向为主,而不单独作为核心分析指标来看待,主要原因如下:(1)内部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沟通渠道较其他相关者而言更为顺畅,其意志更容易得到回应;(2)在回报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情况下,内部利益相关者更容易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因为其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活动质量;(3)内部利益相关者是企业利益分配方式的制定者。因此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增加企业内部的沟通为主,通过让企业员工更自由地参与企业讨论的方式来保证其利益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张新国,陈敏,杨君茹.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道明.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日]大前研一著,裴立杰译.专业主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4][美]韦斯著,符彩霞译.商业伦理:利益相关者分析与问题管理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