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MBA思维养蝗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MBA思维养蝗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虽然是在大棚里养蝗虫,但于红雨谈起来尽是“融资”、“现金流”、“产业链”和“证券化”等专业词汇。一边做学生,一边当老板,在于红雨眼里并不冲突。他的养殖基地建在潍坊,他本人大部分时间在天津上学,两座城市之间相隔近七个小时的车程。

4月22日,潍坊。

小雨渐歇,空气中依稀还能嗅到潮湿的味道。在于红雨的带领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踩着雨后乡间泥泞的黄泥地,记者走进了这个位于潍坊市寒亭区吴家埠村的“昆虫养殖基地”――一个专门养蝗虫的地方。

“养蝗”基地看不出啥稀奇一路上听于红雨介绍了不少基地的情况,可记者乍一看到基地,还是吃了一惊。如果不是事先说明,这里看上去就跟农村常见的蔬菜养殖基地没啥两样,就连养蝗虫的地方都大同小异:10个一人高的塑料大棚一字排开,虫卵就在这里一天天长大,变成蝗虫。

“确实差不多。”于红雨笑呵呵地表示认同,但他接着又补充了一句:“其实原理和作用完全不一样。”原来,蔬菜大棚用的是塑料膜,目的是保持棚内温度;而蝗虫的大棚用的则是镂空的纱网,棚里必须通风透气,尽量与自然环境保持一致,搭这个大棚的目的只是为了圈住蝗虫,别让它们飞走了。

“这会儿温度太低,虫卵都还没成形,要是等到五六月份你再来,这棚子里上上下下就该爬满蝗虫了。”于红雨很是遗憾,记者倒是有些庆幸:无论怎么强调它们的“无害”,蝗虫到处乱飞的场景,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

虽说无缘得见于红雨所言“蝗虫爬满大棚”的壮观场景,在基地旁的小屋里,记者还是一睹了它们的身影――被冷冻了的蝗虫“尸体”。

记者看到,这种学名为“东亚飞蝗”的蝗虫,个头比人的小指略小一些,黄褐色的肚子占了整个身体的三分之二还多。

“养殖蝗虫就是用来吃的,肚子是它身上最有营养的部分,含有蛋白质、维生素和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味道香。”

于红雨大谈他的“养蝗经”:蝗虫品种很多,北方田间常见的那种蝗虫个头太小,而且肚子瘪瘪的,没啥吃头;大油蚂蚱虽然体积更大,吃起来也挺香,可不少人对它的肉有过敏反应,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选来选去还是这种最合适,毕竟养蝗虫也得选择最适合大众口味的品种。”于红雨说。

在读mba谈养蝗经

即使事先不知道于红雨的另外一个身份――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的在读MBA,谈话中也不难发现这个养蝗专业户的与众不同:“融资”、“现金流”、“产业链”、“规模化”、“证券化”等专业词汇时常从他口中“溜”出来。

比如,在讲到基地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时,他说,接下来他会把土地分成若干份,把它们交给多个投资人“认养”。“这样既能快速融资,解决当前的资金问题,也有利于我们统一管理,确保质量,降低投资人的风险。”他称这种做法为“土地证券化”。

最迫切的是“规模化”

一边做学生,一边当老板,在于红雨眼里并不矛盾。他的养殖基地建在潍坊,他本人大部分时间在天津上学,两座城市之间相隔近七个小时的车程。

“养蝗虫其实没啥技术含量,有我爸妈、姐夫他们盯着就足够了;我要做的是把握基地的整体运营、管理和销售,这些完全可以遥控。”于红雨说。

临近毕业的时候,他又给自己找了另外一份工作,在威海一家公司做项目管理,一边当老板,一边给人家打工。还没走出校门,于红雨的蝗虫养殖基地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了。

有一个日本客户开口就要20吨。这个数字把他吓了一大跳:每个大棚一年能产300多斤,10个大棚的年产量最多不过几千斤,哪里凑得出这么多?

“到今年年底,基地的年产量差不多能达到一万斤,但这还远远不够,我的目标是建150个大棚、年产量要达到20吨。”

于红雨踌躇满志地说,“要是明天的会谈进展顺利,拿下基地旁边那六十亩地,大规模生产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