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绵阳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血清学分型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绵阳地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血清学分型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了解绵阳地区轮状病毒感染的流行情况、血清型情况。方法:采用双抗夹心ELISA技术检测RV抗原,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RV病毒株进行血清学鉴定。结果:对222例标本进行ELISA法检测,RV阳性121例,阳性率54.5%;血清型检测共测得G1 36例(29.75%),G2 15例(12.37%),G3 45例(37.19%),G4 19例(15.70%),G9 3例(2.47%)。另有3例未能用现有引物分型。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绵阳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原因,绵阳地区流行的RV以G1型为主,其次为G3型。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 血清学 分型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3.072

轮状病毒(RV)是人和动物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原因。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基因组为双股RNA,由11个基因片段组成,目前已知轮状病毒可分为7个组(A~G),以A组所导致的婴幼儿腹泻最为常见[1、2]。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的秋季和初冬季节,是婴幼儿的常见病。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就诊婴幼儿腹泻222例(肉眼脓血便除外),其中男126例,女96例,平均年龄12.23±7.14个月。所有粪便标本均做细菌培养及镜检以除外细菌性肠炎。标本置-86℃低温冰箱保存备用。

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V抗原,采用IDEIA Rotavirus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RV病毒进行血清学鉴定。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引物设计:所用引物见表1,方法参照JORGE F法改进后进行[2],扩增A组轮状病毒VP97基因第51~329为核苷酸片段,引物序列如下:

上游引物P1:5’-GRARGGTATTGAATATACCAC-3’

下游引物P2:5’-GATCCTGTTGGCCATCC-3’。

结 果

RV检测结果:本研究共采集绵阳市人民医院就诊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222例进行检测,ELISA法检测RV阳性121例,阳性率54.5%。其中住院病人88例,门诊病人33例。男67例,年龄10.97±6.67个月;女54例,年龄11.37±5.69个月。经t检验,显示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阳性患儿腹泻时间分布:我们将经ELISA法检测为RV阳性的患儿,按照腹泻月份进行分组研究,发现发病高峰集中在2006年12月份和2007年10、11、12月份。经X2检验显示不同月份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PCR检测结果:对121例RV阳性患儿标本运用RT-PCR方法进行血清型检测,检测出G1~G4、G9共5个血清型,共检测出G1 36例(29.75%),G2 15例(12.37%),G3 45例(37.19%),G4 19例(15.70%),G9 3例(2.47%)。另有3例未能用现有引物分型。

讨 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估计全世界约有40%的感染性腹泻由轮状病毒引起[3],发展中国家每年有60万~87万儿童死于重型轮状病毒腹泻,尽管在发达国家轮状病毒感染后很少发生死亡,但高发病率也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四川绵阳地区的轮状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以期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治有一定的帮助。

本研究结果显示2006年12月~2007年12月间绵阳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因中轮状病毒感染阳性率为达54.5%,可见轮状病毒依然是造成本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婴幼儿腹泻常年均可发病,但不同季节的检出率不同,以10、11、12月份检出率最高,这说明轮状病毒是这3个月份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也是流行的主要季节,据上分析,我们建议在每年的8~9月份,采用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本研究发现,本地区23个月的婴幼儿RV检出率较低,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4],该结论支持了母体抗体对RV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观点,也提示了RV疫苗的适应对象为

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属,基因组由11个双链核糖核酸(dsRNA)节段组成,分别编码病毒的6个结构蛋白(VP l~4、VP6、VP7)和5个非结构蛋白(NSP l~5),其中4种蛋白VP6、VP7、VP4及NSP4具有重要作用。根据VP6抗原性不同可分为7组(A~G组),其中A组RV主要引起婴幼儿和新生动物的重症腹泻。VP7的抗原特异性与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有关,其血清型与基因型的划分相一致,根据VP7特异性不同将RV分为不同的G血清型,至今已发现14个G血清型(G1~G14),其中G1~G4为主要的流行株。本研究发现绵阳地区轮状病毒的主要流行型为G1和G3,此外还检测出了少量G2、G3、G4、G9型。此结果与其他地区报道不同,上海地区以G1为主,兰州地区以G3为主,这说明轮状病毒的感染存在地域差异。本研究仍有未分型病例,可能原因:①可能为其他的G型感染,暗示可能有新型别和新“G-G”组合的出现。G型分布随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情况见于不同国家和地区[5]。近年来世界各国报道RV异常病毒株感染有增多趋势,相继发现了G5、G10、G8、G12等型[6],可能与不同毒株之间的基因重组或由动物传播给人等因素有关。②由于粪便中含RNA酶抑制剂或部分标本中病毒dsRNA降解和含量太少,因此RT-PCR不能对部分RV dsRNA进行扩增。

本研究时间仅为1年,样本量有限,相关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金奇.医学分子病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40-565.

2 方肇寅,晋圣瑾,秦树民,等.PCR方法用于我国A组轮状病毒的分型研究.病毒学报,1994,10(4):316-321.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4-1295.4 金玉,黄湘.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学研究.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2006,21(1):18.

5 Santos N,Hoshino Y.Global distribution of rotavirus serotypes/genotype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effective rotavirus vaccine.Rev Med Virol,2005,15(1):29-56.

6 O’Halloran F,Fanning S.Molecular genotyping of Irish rotavirus strains.Methods Mol Biol,2004,268:8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