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中的政府职能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多年,政府在改革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政府的职能是怎么定位的一直是我们探讨的话题。本文以政府“经济人”角色为视角,深入分析了政府在“经济人”角色下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抑制政府的“经济人”角色的措施,以及对完善政府职能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市政基础设施 市场化 政府职能 “经济人”
市政基础设施主要由交通、给水、排水、燃气、环卫、供电、通信、防灾等各项工程系统构成的设施和产业部门。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市政基础设施作为公益性事业来运作,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又是具体业务的实际经营者,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市政基础设施事业的种种弊端。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开始探索对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将投融资主体由政府部门为主转向私人部门为主,让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市场机制引入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过程。
美国学者E S. Savas认为:“服务提供与安排”与“服务生产”之间的区别十分重要,是政府角色界定的基础。对那些属于政府天职的公共服务,政府应该是一个安排者,决定什么应该通过集体去做,为谁而做,做到什么程度和什么水平,怎样付费等。至于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形式由私营部门或社会机构来完成。正如《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所说,政府的职能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
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化中政府“经济人”角色的体现
“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J•M•布坎南和戈登•塔洛克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人”假说由经济市场行为分析推广到政治市场行为分析, 公共行为和公共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家和官员的动机支配,政府官员的目的也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政治环境中,个人同样是追求某种最大化个人利益,即某种个人认为值得追求的目标或有价值的东西。必须强调的是,个人即便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也首先是在追求个人利益,只是可能比私人市场活动中要隐蔽和复杂一些,但决不是像传统政治学理论中认为的那样,只追求公共利益不考虑个人利益。而一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必须达到这样的状态:它不否认政府官员及其他个人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但是它能够保证他们追求自身利益的结果是实现国家和集体利益,而且这种非自主性的追求效果要大于自主性的追求效果。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政府应该直接负责市政基础设施的提供,甚至直接的生产。这种理解使得政府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对经济活动的规制、干预和生产功能,政府规模越来越庞大,而财政开支的规模也与日俱增。在提供市政基础设施上,存在着效率不足、供给短缺、负担沉重和无法迅速回应公众多元化需求等诸多问题。政府官员的“经济人”特征可能导致政府在市政基础设施的供给上的失灵。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一个人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政府官员的行为同样遵循“经济人”的行为模式,他们的行为目标同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未必一致,甚至可能发生冲突。一方面产生了寻租行为,增加了非生产性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导致了过多的市政基础设施供给,政府机构规模恶性膨胀,造成政府失灵。社会公共需求的不断增长与政府自身能力的限制,决定了政府垄断市政基础设施必然出现严重的短缺现象。
抑制政府“经济人”角色与政府职能的完善
政府“经济人”角色不利于政府职能的完善,然而大量事实表明,当前我国政府“经济人”角色不仅客观存在,而且其自利已经膨胀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事实上,政府作为一个由政治家和政府官员组成的机构,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必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身利益,要彻底根除这些利益是不现实的;现实的态度是在承认并满足政府及其组成人员“经济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从法律、制度、道德、舆论等多个层面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制约机制,对政府过度膨胀的“经济人”行为进行抑制并使之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从而通过矫治政府“经济人”角色,恢复其作为公共组织的特征,发挥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 以政府“经济人”角色为视角将政府职能完善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明确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
正确理解政府在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化中的角色定位及其经济职能,大力推动政府治理由“统治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强调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并不能否定政府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作用;相反,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和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环境,政府还在承担着举足轻重的经济职能。但在市场化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应该逐渐从直接的经济经营活动中退出来,把精力集中到搞好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来。只有明确这一角色定位,才能在政府职能设定和履行中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从而有效抑制产生“经济人”动机的现实空间。同时,推动政府行政方式由统治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就必须破除在我国根深蒂固的官本位和行政本位的思维定势,使全社会都认识到政府的责任就是为社会、公众和企业服务,从而有利于从思想观念上消除政府“经济人”成长的土壤。
(二)建立有效的抑制机制
在满足政府机构及其人员正常经费和合理需求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抑制机制遏制政府官员“经济人”特性的恶性膨胀。我国政府官员历来都以“公仆”称谓而讳言其“经济人”特性,政府官员的经济利益在事实上受到淡化和歧视;同时,由于体制设置不完善,我国有相当数量的政府机构的公共行为没有足额的公共财政支撑,政府机构只好通过“自筹”、“创收”、“罚没”等不规范行为来弥补,这也直接诱致了政府“经济人”行为的膨胀。所以,一方面要重视政府公务人员的物质报酬体系的建设,尊重政府公务人员对物质利益追求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物质报酬,尽可能满足其的利已心,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该建立严格的制度规范,制约政府公务人员的“经济人”负面行为,保证其能够利己和利他行为合理并存。
(三) 在政府职能管理中引入市场机制
计划经济下政府包揽了包括企业和各类社会非政府组织的职能,从而使得政府垄断了几乎所有社会资源的支配权力,也造成了政府的无限权力。在市政基础设施市场化过程中,政府职能管理中逐渐引入市场机制,减少公务人员“经济人”负面行为发生的几率,缩小政府直接管制范围,包括授益性行政(如社会福利、低保、行政救助、社会保险等行政活动)和服务性行政(如水电、通讯、交通、文化、教育、卫生等行政活动),授益性行政服务由政府相关部门直接提供,服务性行政服务可以引入商业化管理方法和市场机制,缩小政府直接管理范围,消除政府公务人员寻租的滋生温床,推进“无限政府”走向“有限政府”,最后实现“有效政府”。
参考文献:
1.邓淑莲.中国基础设施的公共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2.迟福田.走进WTO的中国基础领域改革.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王俊豪.中国政府管制体制改革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