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当代我国公民教育实施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当代我国公民教育实施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公民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对公民素养的教育,它对一个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十分重要。公民教育的实施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进行思考,是一个新的实施场景,能形成新的合力,推动公民教育的有效进行。本文分三部分阐述了这一问题。首先是对其概念的解析,然后阐述了当代我国公民教育的实施情况。最后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谈及了公民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 公民教育 内涵 实施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1 “公民”及公民教育的内涵

公民的概念属于法律范畴。它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的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享有着从事管理社会和国家等公共事务的权利,承担着相应的社会国家义务。而公民教育指在现代社会里,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来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综合体。公民教育主要是通过学校和社会的活动,来培养公民的知识技能,价值取向等公民意识,使之有助于整个社会。

近代西方国家最早出现了现代公民教育。法国在1791年颁布的宪法中,第一次提出了公民教育的思想。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公民教育普遍成了世界各国重要的教育内容。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但在公民教育的效果要求上是一致的,即灌输本国的意识形态和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行。如,美国的公民教育,是注重培养“国民精神”和“责任公民”,德国的公民教育,是注重培养“政治、和平与环保教育”,英国的公民教育,是突出礼仪,学问与德行。而日本的公民教育,是注重培养爱国与集体主义,以及个性教育。实际上,公民教育的本质就是公民意识形态的教育,它是公民在自己国家的法律地位上对本国国情的认识与实践的行为方式,是公民认知、情感与意志的统一。

2 当代我国公民教育实施的思考

2.1 国外公民教育的经验

2.1.1 公民教育目标明确

法国通过学校这一载体,将公民教育的课程定义为公民道德教育课。它在公立学校普遍开设这一课程,并且由教育部统一设置课程的年限,基本范畴,教学大纲,授课时间和教材资料,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但随着社会的历史变更,这一课程的教育目标会有相应的改变,而强调把学生培养成“热爱法兰西共和国品质”和既有社会责任感又能行使自己权利的理想社会公民这一中心是不变的。俄罗斯的公民教育一直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并把它融入到青少年的精神道德教育,从学校的课堂就开始培养青少年的民族精神,爱国意识。

2.1.2 公民教育内容丰富

美国为了加强其公民教育,明确提出了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1)政府及其职能;(2)政治体制的基础;(3)民主在政府中的体现;(4)美国与世界事务的关系;(5)公民在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另外还包括培养一个公民应具有的 17 种品德,其中包括自律、守信、诚实等。俄罗斯公民教育的内容是认知、价值观和实践活动三者的有机统一,制定的具体内容涵盖这三方面,主要有:政治意识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社会教育、经济与劳动教育,其中前三者是建设民主社会与法治国家的关键。从上可以看出:国外公民教育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我国应从中吸取精华,使之适应我国的公民教育国情,并把它整合来创新我国的公民教育内容。

2.1.3 公民教育方法多样化

美国根据公民的认知规律,采取的公民教育方法通常有:(1)隐性灌输法,即通过学校设置的课程,把公民意识融入其中,不知不觉地向学生灌输公民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载体渗透法,即通过各种载体,如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各种大众传媒,把公民意识渗入其中,使大众逐渐内化。(3)实践综合法,即通过一些宣传活动,法律法规的实施,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学生课外的实践等,使公民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最后养成公民意识。俄罗斯的公民教育方法主要是综合互动法,它主要是把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通过互动来进行全方位的公民教育普及。这些方法中都有我们借鉴的地方。

2.1.4 公民教育途径广阔

德国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通过宗教教育、政治教育、家庭教育、大众传媒等方式。

2.2 当代我国公民教育的实施

当我国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时,公民教育的理念也逐渐开始凸显。通过公民教育,进而建设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软实力,都需要良好的公民素养和人才支撑。我们应该立足国内,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来提高我国公民教育的实效性。

(1)当代我国公民教育的目标:一,培养公民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意识。面对现在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织,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定位问题,这些文化结构的调试,都需要培养公民意识,来加强他们的文化适应和认同,从而使公民产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因此,培养公民所属国家的情感认知和归属感,是对公民社会群体合法性的肯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向心力,凝聚力,促进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二、培养公民的基本社会价值观。价值观指引着个人的行为活动,价值观的多元会引起不同的社会价值取向,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培育基本的价值观,才能统一社会成员的基本价值取向,形成共同的国家利益。三、培养公民的积极参与意识。现代各国的公民教育理念都强调公民的实践参与意识。一个国家的自由,公正,平等也需要广大公民的积极参与意识。公民意识只有在实践参与中,才能更理性。

(2)当代我国公民教育的内容:一是政治教育。政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核心。政治教育是让国民了解自己国家的国体,政体以及时事政治方面的知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社会的转型,使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如经济体制、政治关系、社会管理的变化,这些都要政治手段的调控。政治教育通过意识形态的教育,使公民拥护自己的国家立场,更好地为祖国服务。二是经济教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公民进行经济理论知识的教育,是对公民理财,消费能力的培养,也是对他们经济责任意识的培养。三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针对当前社会人们信仰的迷茫,价值观的混乱,也迫切需要提高人们的道德品格,使公民正确地认识道德伦理,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为国家创造一个真善美的氛围。四是环境教育和国际教育。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给公民提供了一定的资源,个人的发展也离不开自然和社会。公民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环境的和谐。在国际化视野中,公民的全球意识是必然的。

(3)当代我公民教育实施的途径:首先抓住学校教育的基础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可以开设独立的公民教育课程和综合课程,使公民教育知识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公民理念。学校师生也可以共同学习和参与公民教育,从而形成广泛地对镜效应。其次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强化剂。家庭是公民成长和生活最主要的环境,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的一生,要培育合格的公民,就必须持续不断地给孩子输送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其更好地成长。公民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时间的检验。家庭教育就具有长期性,符合了这一过程。最后,加强社会教育的文化互动。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群体的差异必会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在社会上进行公民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不论是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需要政府的引导和保障。我国大力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就是对文化环境的塑造,加强文化互动,就是对公民教育的传播与践行。总之,公民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综合体,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积极参与。

3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谈当代我国公民教育的实施

3.1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是:公民教育是对公民素养的教育,它涵盖的范围更广,它包括有知识素养,智能素养,心理素养,生活素养等。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教育对象理想信念的教育。它是对教育对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同时公民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公民教育悄无声息的向公民传播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把它渗透到生活中。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显性教育,它大张旗鼓地宣传统治阶级的主流价值观,从而增强国民的内聚力。其联系是: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有交叉,它们都强调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3.2 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当代我国的公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健全合格的公民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公民教育,既可以提高个人的公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由、民主、平等等品格,又可以自觉的抵御外来的文化侵袭。那么,我们通过以下路径来实施公民教育:第一,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利用情感教育和网络技术教育,把公民教育渗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当今世界形势的特征是国际化与全球化,世界各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激荡不已,我们要适应国际化,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我们只有注重教育对象的情感,运用情感教育和和先进的网络教育,才能提高教育的时效性。第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教育队伍建设。公民教育要得到提升,需要专业的人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公民理念业务水平,可以形成合力,更好地培养公民意识。第三,运用社会舆情,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利用社会舆情监督,调动对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公民素养,从而使公民教育顺利实施。

公民教育对于培养个人的公民意识意义重大,把它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更好地加强公民教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实现教育的共振现象。

参考文献

[1] 冯宇红.论公民教育.教育探索,2005(1).

[2] 高峰.公民·公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2(4).

[3] 蓝维.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索,人民出版社.

[4] 秦树理主编.国外公民教育概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2.

[5] 朱晓宏.公民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