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劳动成本与我国比较优势关系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劳动成本与我国比较优势关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本文首先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工资对产品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并推导工资变动与比较优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工资水平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结果显示,工资上涨并没有对我国比较优势产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上升快于工资水平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工资上涨对比较优势的负面效应所导致的。

关键词:制造业 工资水平 比较优势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市场份额逐年攀升,到2009年出口总额已经达到了12016.7亿美元,超越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我国的对外出口的比较优势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出口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而近几年我国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普遍上涨,这将会使企业的投资和利润受到压缩,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当面临工资水平持续上涨时,是否会导致我国的竞争力降低,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发生转变呢?本文基于此展开研究。

文献综述

国内有很多文献对比较优势进行了研究。申琳和马丹(2007)认为自1995 年以后只有制成品具有比较优势,而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等均不具有比较优势;蔡 (2007)认为如果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生产要素禀赋变化的自然结果,则不仅不会削弱竞争力,反而通过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提高长期竞争力和增长的可持续性;苏汾和胡昭玲(2008)认为我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结构呈优化发展的趋势,高技术含量产业比中、低技术含量产业的变化情况呈现出更快的提升速度, 但我国的总体比较优势结构与达到质变水平尚有差距;吴侃(2009)认为应该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挥最低工资政策的作用,转变企业价格竞争手段,增加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

工资对比较优势影响的机制分析

(一)投入产出方法

本文借鉴任若恩(2006)的投入产出方法,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工资变动对价格的影响。假设现行的劳动者报酬可以反映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消耗值,在给定商品生产税净额与营业盈余率之后,就可以计算出各种商品的价格为:

pj= aij pi+adj +avj +atj +amj

( j =1,2,…,n) (1)

表示为矩阵形式,则有:

(2)

(3)

其中,A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D为固定资产折旧系数,V为劳动报酬系数,T为税利系数,M为营业盈余系数。

本文利用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进行了初步测算。假设除工资变化外,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以及各部门产品生产中各种消耗均不变,在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消耗固定的前提下,工资的变化将引起各部门产品成本变化,并使价格随之变动。由(3)式计算工资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动,有:

P+ΔP=[(I-A)-1]T×(D+V +ΔV+T+M) (4)

利用2007年投入产出表,假设当所有42个部门工资均上涨10%的情况下,计算各部门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工资上涨对不同部门产品价格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受工资上涨影响较大的部门集中在农业及服务业中,而建筑业和制造业等部门受到工资上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在我国出口总额中,制造业作为主要出口组成,其行业工资与进口国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比较优势的测算

本文采用市场占有率法(MS)来衡量我国的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是衡量比较优势的最直观的显性指标,通过产品的市场份额反映一国某产业竞争力或比较优势的变化。常用的评价指标为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具体公式为:

MSi=Xi /Wi (5)

其中,Xi为该国i类产品的出口额,Wi为世界i类产品出口总额。一般说来,MS值越高,表明该产品所处的行业比较优势越强,反之则越弱。表2为我国2000-2008年我国主要制造业部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变化情况。

由表2可以看到,从2000年至2008年,表中各行业的产品世界占有率都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纺织服装业一直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占有率相对较稳定;办公电信设备等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在2001年之后有快速的上升势头,这也与我国作为电子通信设备零部件生产装配的主要国家状况相一致;农产品、矿物燃料、医药化学品等行业的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通过各行业间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我国世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行业仍然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仍然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为了进一步衡量不同资本投入下工资变动对比较优势的影响,根据人均资本投入的差异将制造业分为资本密集型部门和劳动密集型部门,并重点研究目前我国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变化情况。

(三)面板数据分析

本文将影响我国出口比较优势指数的回归方程设计如下:

MSi= c +β1WAGEi +β2WLCi +β3STi +β4SEi +β5 FIi +μ (6)

其中,MS表示行业的贸易竞争指数;WAGE表示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WLC表示单位产品劳动成本,且有WLC=W/Y,其中W为行业总的工资费用或劳动力成本,Y表示行业总产值;ST表示行业的科技投入,用科技活动内部经费支出与该行业工业增加值之比表示;SE表示行业中企业的平均规模,用工业增加值与该行业的企业总数之比表示;FI表示三资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该行业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由于相关数据可得性问题,本文设计年份为2003年至2009年。其中贸易竞争指数由UNCOMTRADE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到,其他变量数据由2004至2010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整理得到。由于在统计年鉴中具体的行业划分有所变动,本文最终选择了制造业中的27个主要部门进行分析。

为了进一步衡量不同资本投入下工资变动对比较优势的影响,根据人均资本投入的差异将制造业分为资本密集型部门和劳动密集型部门,并重点研究目前我国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变化情况。

根据Hausman检验验证,本文适合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并且运用Eviews6.0对资产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分别回归,为了保证结果的稳定性,我们将WLC指标分别加入到两个模型中,如果加入前后其他指标的系数变化不大,那么表明模型具有稳定性。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中可以发现工资对比较优势有一定的正效应,工资上涨并没有减弱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单位产品劳动成本与比较优势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单位产品劳动成本的上升会削弱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当劳动生产率的上涨速度大于单位劳动成本的上涨速度时,单位产品劳动成本下降,会导致比较优势的提高。此外,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具有推动作用;企业平均规模表现出与比较优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近年来由沿海到内陆大量中小型企业的开设与发展,打破了之前国有大型企业的全面垄断,因此企业平均规模增长并不是十分明显;外资投入对比较优势有较明显的正效应,表明外商投资促进了我国比较优势的提高。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回归结果,发现工资对比较优势有明显的正效应,且其系数要高于全部行业的系数水平,表明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上涨的情况下,比较优势仍然有明显的提高。研究进一步发现劳动密集型部门中单位产品劳动成本的系数绝对值要高于制造业全部行业的系数,这表明当单位劳动成本上升时,劳动密集型部门比较优势所受的负面影响更大。因此在当前我国制造业工资出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于我国具有传统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部门而言,如何能加快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维持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地位至关重要。特别是目前与东南亚、中南美各国出口贸易产品相比,我国在劳动力成本方面没有绝对的优势,如何发挥我国充足的劳动力供给和相应更为完善的配套产业链、更高的劳动力素质和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等优势,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各行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国家一方面要完善基础教育,特别是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并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才能达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