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廊桥遗梦》:生命的两难抉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廊桥遗梦》:生命的两难抉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以爱情为主题的影片当中,《廊桥遗梦》无疑是许多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作品。“抉择”是影片最重要的关键词。整个影片实际上正是通过对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的刻画,引出了关于个体的生命抉择问题。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对爱情的单纯探讨,而是上升到更广阔也更复杂的生命命题上。它在满足观众情感期待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理性的思索。本文从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责任两方面,探讨了影片所展现的生命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两难抉择

[关键词] 《廊桥遗梦》;抉择;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责任

在以爱情为主题的影片当中,《廊桥遗梦》无疑是许多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作品。这部影片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小说出版以来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好评和青睐,也得到了电影艺术家的垂青。[1]小说出版三年后,便被搬上了大银幕。导演柯林特・伊斯特伍德不负众望,将这段浪漫唯美、略带忧伤又充满融融暖意的故事真实、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使其赢得了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佳影片的美誉。影片外文名为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中文将其译作《廊桥遗梦》,充分体现出电影的精神意蕴。

影片讲述了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在一次旅行中偶然结识了一位乡间女子弗朗西斯卡。在短暂的几天当中,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共度了短暂而又充满诗意的浪漫时光。但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弗朗西斯卡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并使家人的情感免受伤害,忍痛与心爱的罗伯特分手,并将这段感情深深埋藏起来,直至去世。“抉择”是影片最重要的关键词。整个影片实际上正是通过对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的刻画,引出了关于个体的生命抉择问题。这个问题已经超越了对爱情的单纯探讨,而是上升到更广阔也更复杂的生命命题上。它在满足观众情感期待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理性思索。本文从理想与现实、自由与责任两方面,探讨了影片所展现的生命中几乎每个人都会面临的两难抉择。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影片中,男女主人公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对现实都有着种种的不满,而在他们心底向往的美妙境界只存在于理想中。两人的邂逅触发的激情,使理想与现实融合,理想真正成为现实,而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都成为对方通向理想境界的廊桥。

首先,罗伯特刻意与现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以自我反抗的状态,来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他不断漂泊,是自我实现的方式,这是他通往理想境界的手段。与弗朗西斯卡的爱情,正是罗伯特所追寻的理想的生命状态。如他对女主人公说:“Seems right now,that all I have done in my life was making my way here to you.”罗伯特是不甘于被分工明确而精细的工业社会压抑的人的代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伴随着整个社会如同一架精密的仪器高速运转,每个人都如同螺丝钉般,被安置在固定的位置,发挥着固定的作用。城市则沉浸在一片喧嚣中,到处是拥挤嘈杂的人群,生活在高速紧张的状态,这无疑形成对个体的压抑。罗伯特则强调个人的价值,他不喜欢控的感觉,他也不喜欢传统道德对他的束缚。因此,罗伯特在后工业文明的城市中保持着特立独行的状态,他仿佛是在物种的进化中走上了与绝大多数人不同的独立分支,而他自己亦清楚这是一个死胡同,但他仍坚持着自己的初衷而痴心不改。他以写作和摄影为工作,没有朋友,甚至不知道他的家人的情况。他素食、嗜酒,高挑而瘦削,灰白的头发透出中年人的魅力,他向往着与城市文明对立的乡村文明,他喜欢静谧的田园风光,那古老而奇特的廊桥,在他的眼中充满韵味。在远离喧嚣的农场,罗伯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理想生活方式,释放出一个中年男人内心无尽的激情。

其次,弗朗西斯卡与罗伯特刚好相反,她向往着物质繁华、光怪陆离的城市文明,而她自己的乡村生活则是按部就班、了无生气。弗朗西斯卡走进婚姻的过程,经历了从理想到现实的坠落。弗朗西斯卡出生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在她的血液中,流淌着意大利人的浪漫和热情。当初被美国的物质文明和丈夫理查德的爱情所吸引,她来到了衣阿华州的小镇,带着对婚姻生活的无限向往。婚后,她拥有了两个孩子以及房子、汽车和存款,然而这一切无法填补她内心的空虚。现实是残酷的,弗朗西斯卡做了几年的英文教师后,丈夫不喜欢她出去工作,她回归到家庭中,成为了专职的家庭主妇。家庭琐事的纠缠下,弗朗西斯卡感到生活离理想越来越远,她的生活与无聊、枯燥相伴,而丈夫却是她无法与之分享的人。理查德对待弗朗西斯卡,已经失去了婚前的兴趣,现在的他专心于追求金钱,而妻子对他来说,就是家中的女佣和商业上的忠实助手。面对日渐枯萎的婚姻和精神,弗朗西斯卡选择了默默承受,她闲下来的时候,就会坐在门廊的秋千上,荡来荡去,心底有一种莫名的渴望。罗伯特的到来,点燃了她久违的激情,也使她从婚姻的惯性中走出,品尝爱情的真味。

最后,罗伯特和弗朗西斯卡都在对方的身上发现了自己理想的生存状态,他们的互补使彼此在邂逅的几天中,达到了灵与肉的融合,形成了灵、性合一的理想境界。对于罗伯特来说,衣阿华州的静谧的小镇,美妙的田园风光,正是他追求的生活环境。而散发着原始野性魅力、健康而美丽的弗朗西丝卡,如同阳光下绽放的金灿灿的野,对罗伯特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在他的眼中,她不是一个农妇,而是一位天使,他来到地球上就是为了爱她。与她相处的四天,他从人间飞到了天堂,他找到了真爱,她成了他生存的全部。对于弗朗西斯卡来说,罗伯特同样充满了魅力。罗伯特德野性、执著以及人文情怀,使弗朗西斯卡无法抗拒,甚至他有过一次婚姻,在她的眼中,也成为成熟和阅历丰富的同义词。弗朗西斯卡在日复一日的循规蹈矩的生活中,体味到的只是机械式的麻木和无尽的寂寞,遇到罗伯特,无疑是干柴遇到了烈火,剧烈燃烧是无法避免的。但激情是无法成为生活常态的,生活注定会归于平淡,弗朗西斯卡清楚这一点。她当初与丈夫理查德也是富有激情的,但这激情逐渐为生活所消磨,被琐事所淹没。弗朗西斯卡虽不满意现实,但她无法下定决心做出私奔的行为,因为这会深深地伤害丈夫和孩子。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都面临着抉择。罗伯特孑然一身,而弗朗西斯卡则背负着一个家庭,这促使他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自由与责任的冲突

卢梭曾经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当中。”追求自由与现世的束缚始终是个体生命中需要面对的两大命题。人们追求无拘无束的生命形态,希望依据自己的生命体验和需求来决定未来的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但在现实生活中,个体的自由却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抑与限制。

在影片中,这一矛盾典型体现在爱情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冲突上。爱情作为主要发自于感性的一种自然而愉快的生命体验是每个人都渴望和不断追求的。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由的表征。它体现了个体主宰自我命运,决定自我生命形态的意识和能力。虽然男女主人公选择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但他们在强烈的生命主体意识上是相同的。罗伯特追求毫无羁绊的生活而放弃了家庭。弗朗西斯卡虽然循规蹈矩生活在自己狭小的空间中,但内心却对自由充满了幻想与渴望。对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是两人之间心灵相通、情愫暗生的重要基础,也是获得观众“同情心”的关键。因此,《廊桥遗梦》里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虽然由于一方已经拥有丈夫和孩子变得离经叛道,但仍能在很大程度上获得观众的认同。一方面,对于观众来说,两人的爱情虽然破坏了传统的世俗道德,但却令人体验到一种突破世俗束缚、超越日常生活、获得超脱和自由的。另一方面,对于这段爱情的结局,也成为一个悬念,吸引着观众对剧情发展的进一步关注。可以说,在男女主人公还没有面对抉择的时候,观众内心已经开始对这段爱情的命运产生了深深的焦虑了。问题的焦点不在于爱或不爱,而在于当自由和责任两者产生冲突后,个体将如何进行选择。因此,随着影片情节的不断发展,已经超越了爱情主题的表象。

《廊桥遗梦》中的男女主人公在经历了四天短暂的恋情后,重新回归各自的生活轨迹。正如弗朗西斯卡所说的那样:“Love is magic,but without responsibility,its magic will gone.”的确,自由与责任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依存性,其存在也是以彼此互为前提的。对哪一方的彻底皈依,都意味着对其存在意义的瓦解。因此,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所面临的实际上并非是在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取舍,而是如何保持两者之间的微妙平衡。在分手以后,完全回到过去的生命状态已不可能。他们的情感联系并未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彻底隔断,而是通过书信和心灵世界进行着沟通。Love wont obey our expectation.Its mystery is pure and absolute.两人的后半生虽然没能长相厮守于一起,但却通过分离和思念,实现了爱情的“纯洁与纯粹”。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公路、红色的麦迪逊桥以及其他美丽的自然景观,为这段纯洁的情感增添了许多浪漫主义气息,赋予了它以强烈的梦幻色彩。也许影片正是通过这一故事来阐明,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力,但感性之外的理性,却是得到这一权力的前提。

影片在令观众获得视觉审美体验和情感释放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性。影片通过罗伯特与弗朗西斯卡的故事,向身处现实中,受抉择困惑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方向。[2]弗朗西斯卡的一双儿女正是那些困惑者的代表。两人带着各自的家庭问题,来处理母亲的后事,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发现了母亲的“秘密”之后,他们的情绪从震惊、气愤,逐渐转变为理解和感动。但母亲的经历对儿女最具价值的地方不在于一时的感动,而在于长久的启迪。这种启迪使他们对生活有了新的、积极的态度。有梦有现实,电影满足了观众多方面审美需求。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影片具有更加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体现出独特的审美张力与厚重感。

综上,《廊桥遗梦》虽然已上映近20年,但其所探讨的爱情、婚姻、家庭伦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追求自由与承担责任等问题,至今仍是普通人现实生活中所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它为观众营造了一场唯美浪漫的爱情,又并未脱离日常生活,保持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平衡。[3]这是影片能够吸引观众,并在其心目中历久弥新的主要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 万正方,赵霞.失落的浪漫――从人性异化角度探究《廊桥遗梦》之消极浪漫主义表现[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2] 王萍.《廊桥遗梦》:经典中重温旧梦[J].电影文学,2012(19).

[3] 邓经武.《廊桥遗梦》的文化价值取向[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04).

[作者简介] 宋阳(1980― ),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双语教学及英语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