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寻找一种快捷、高效的应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方法:98例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丁奈德混悬液、沙丁胺醇雾化溶液,对照组Ⅰ单用沙丁胺醇雾化溶液雾化吸入,对照组Ⅱ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对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相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优于对照组Ⅱ(P>0.01)。结论:治疗组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迅速缓解喘憋、呼吸困难等方面疗效确切。

[关键词]氧气;布丁奈德;沙丁胺醇;毛细支气管炎

[中图分类号]R7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30-02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因突起喘憋、呼吸困难而作为儿科急诊就诊,迅速解除呼吸道阻塞,缓解喘憋症状及呼吸困难是首要治疗措施。本文就沙丁胺醇雾化溶液、布丁奈德混悬液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6年12月治疗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的住院患儿98例,男40例,女58例;年龄30 d~1岁88例,1~2岁10例;首次发病89例,再次发病9例。治疗前均有咳嗽、气促、喘憋、双肺明显干湿音等临床表现。随机分为三组,各组在年龄、入院时平均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表1)。

1.2方法

三组均给予青霉素、利巴韦林、干扰素、止咳、吸氧等综合治疗。治疗组6 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雾化溶液(葛兰素公司生产)0.25~0.5 ml及布地奈德混悬液(阿斯利康公司生产) 0.2~0.4 mg加入生理盐水至2 ml。对照组Ⅰ给予沙丁胺醇雾化溶液0.25~0.5 ml加入生理盐水到2 ml雾化吸入;对照组Ⅱ给予地塞米松2 mg加入生理盐水到2 ml雾化吸入,2次/d。

1.3疗效评定

缓解:治疗后24 h内喘憋、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好转;显效:7 d内咳嗽、气喘、气促、肺部哮鸣音及湿音基本消失;无效:7 d后仍有咳嗽、喘息或肺部湿音。

2 结果

2.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Ⅰ比较,χ2分别为4.08,6.3,2.67,0.98;两组在喘憋、呼吸困难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咳嗽减轻及肺部音减少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Ⅱ比较,χ2分别为9.72,10.5,10.84,10.88,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2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显效率比较,χ2分别为3.77和5.27,P分别为>0.05和<0.01。治疗组与对照组Ⅰ在缩短病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Ⅱ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3)。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见于2岁以内小儿,尤其2~6个月婴儿多见,其病变特点为广泛毛细支气管炎症、渗出和水肿,导致气道狭窄。临床上以喘憋、呼吸困难为其突出表现,其病原体主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近年来对有关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的探讨认为,毛细支气管炎包含了由免疫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反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蒸馏水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儿,提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气道高反应[2]。本文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加布地奈德有以下优点:①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能激活β2受体,松弛平滑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增强气道纤毛运动,而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目前唯一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能发挥局部抗感染优势,迅速减轻气道黏膜水肿,使临床症状迅速改善;②以氧气作为驱动力,可使药物吸入播散到下呼吸道,取得良好的解痉和消炎作用;③吸氧既有利于改善缺氧症状,防止低氧血症,又有利于周围组织,特别是呼吸肌供氧,改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降低肺动脉高压。

由于毛细支气管炎有免疫介导的炎症存在及气道高反应性,故我们将布地奈德混悬液加沙丁胺醇雾化溶液,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结果在迅速缓解喘憋、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方面取得了很好疗效,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Ⅰ效果优异,说明糖皮质激素加β2受体兴奋剂协同治疗较单用β2受体兴奋剂效果要好,但在缩短病程方面无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Ⅱ在缓解临床症状及缩短病程方面相比较效果显著,故毛细支气管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沙丁胺醇雾化溶液的方法值得临床采用。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65.

[2]罗立春,陈小茅.毛细支气管炎远气道超声雾化蒸馏水激发试验:附23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00,18(2):125.

(收稿日期:2007-04-29)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