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设计的“对”与“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应“中华杯”创意设计大赛的邀请,国际著名设计师刘小康先生专程来到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做设计演讲及专家辅导,借此机会,就设计、市场、文化,特别采访了这位设计大师。
孙澍:很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看过您以前的一些资料,了解到您说过“设计不是美不美,而是对不对”,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设计师应该先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再去讨论设计工作的方向,在这方面能不能跟我们做一些分享?
刘小康:所谓价值,每个设计师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爱好,把设计做成对这个世界有贡献的作品。所谓对不对,设计师要清楚自己设计的意义在哪里,设计需要满足功能,在用具方面,最重要的是以人为中心方面考虑。设计也是改变社会的工具,有没有浪费资源,用什么材料,这些都考虑后,才谈这个设计能带来多大的影响力,现在全世界发生很多灾难,在灾难之前做什么教育,之后应该怎么做?这都能做很多很好的工作。日本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年轻设计师在地震之后,做了一个网站和手册,当灾难来临,人可以做简单的工具来生存,不会措手不及。一个设计师要很清楚自己的位置,做出的东西是观赏还是要可以使用,还是对自己的一个创作探讨,要分清楚。
孙澍:很多人都在谈创新,有人就认为创新理论性比较强,您怎么看待这一点?
刘小康:创新的概念有一个innovation,而不仅仅是creative,innovation,有一个应用的部分,creative是很有创意,很天马行空的。创新除了需要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技术、科技、社会问题也需要讨论。
孙澍:您明天要去中国美术学院做讲座,您跟美术院校也有很多的互动,学校的教育跟社会还存在着脱节现象,您对国内的教育改进上面有什么建议么?
刘小康:现在每个大学差不多都有设计专业,每年毕业的人数很多,每个学校教的内容也差不多,但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培养出不一样的学生。还应根据地区、资源、文化去发展课程。我期待将来的设计学院有跟国家发展、产业相关的研究,这才会提升整个设计教育的水平。中国的学院有一个优势是跟地方政府默契的关系,如果产、学、研结合得好的话,就会很不一样了。
孙澍:上海有很多老字号品牌,像拥有60年历史的中华、熊猫、美加净、华生等,它们代表了不同时代的生活方式,您在设计如何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影响力上怎么看?
刘小康:中国有很多好品牌,企业的发展比设计快很多,设计师要理解品牌的商业模式,成功点和突破点,你明白这几点才能讲要设计什么。我从客户那边学到很多,客户会把他生意怎么成功坦白告诉我们,一个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成功,那方面不成功,我就会互相借鉴。我不会浪费品牌资源,我们的合作虽然是基于设计,但是背后是对他品牌的评估,对将来发展路线的规划。
孙澍:国内一些设计师会参加一些设计比赛,比如标志比赛,但是很盲从,价值就会被弱化,您对设计比赛如何提升企业品牌价值有什么建议?
刘小康:标志比赛不要再搞了。品牌不会因为标志改变,只有比赛要求、责任讲得很清楚,在里面做创意才会对品牌有利。大陆有的标志很有趣,一个很棒的标志,却是卖一些非常不相关的东西,所以要考虑清楚这个标志最后应用到什么地方、怎么应用才好。我们也做过重庆城市形象设计的比赛,选出结果才发现有问题,这个是设计对社会、品牌产生怎样影响的问题。
孙澍:您创作的一些作品融入了文化方面的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将文化和作品、品牌融合方面,您是怎么做的呢?
刘小康:我最近做的一个展览,题目是“知‘竹’”,竹子是木材最好的代替品,竹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符号,代表文人的气节。坦白说,我们中国有很多地方种植竹子,但都是做一些便宜的地板,如果可以做其它东西,对行业、做自主创新都是很好的改变。也有越南的作品,竹子做的包包,很有设计感,我希望设计师能从这里学习造型,技术、生活之间的关系。我明天有三个题目,一个是“十二肖”,是请设计师、艺术家创作生肖形象,看在品牌的概念里面,怎么把不同的东西捆绑在一起。要帮助品牌进一步发展,这是设计师应有的责任。
孙澍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小康简历:1958年生于香港。国际著名设计师、设计策展人,1982年在新思域设计制作任设计师,1985年出任主任设计师。1988年,刘氏应靳埭强先生之邀请,合力成立靳埭强设计有限公司,于1996年易名为靳与刘设计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