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自然之隐喻及其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自然之隐喻及其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人类的思维就是建构在隐喻之上。可以说,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人类对自然的认知离不开隐喻;人类语言中也不乏关于自然的隐喻。常见的自然之隐喻有自然是人、自然是上帝写的书、自然是机器及其变体形式自然是仓库和地球是热力发动机、自然是母亲和自然是网等。这些隐喻揭示了不同时期的人类――自然关系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隐喻可以影响并调整人类的生态意识,因此,语言研究者有责任并有义务设计新的隐喻,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促进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自然之隐喻; 人类――自然关系; 启示; 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21101(2013)02006104

收稿日期:2012-10-23

基金项目:2012年度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汉语语篇的生态批评语言学研究”(SK2012B286)资助

作者简介:王惠萍(1971-),女,安徽潜山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利用和经济的无序膨胀,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许多生物物种濒临灭绝;臭氧层被破环,全球温室气体效应,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有毒化学品污染等等。因此,如何保护环境是21世纪困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头等重大问题,不同学科的学者们分别从各自不同的领域积极寻找各种途径以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促使语言研究者对语言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了生态语言学,其目标是探讨语言在调整生态系统中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在生态破环或生态协调中所起的作用[1]。本文在隐喻理论(metaphor theory) 的基础上,探讨语言中常见的有关自然的隐喻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以揭示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并促进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

一、隐喻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人类的思维就是建构在隐喻之上。“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上是隐喻的”[2]3,其“实质是运用另一事物来理解或体验某一事物”[2]5。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Johnson)认为经验在语言理解中非常重要,他们认为人类的经验源于人的身体、情感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用已知的或熟悉的事物的特征来感知、理解未知的、陌生的事物,这就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即隐喻式的思维方式。隐喻思维方式与其他感知方式一样已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赖以生存的基本方式[2]3-6。可以说,隐喻是人们认知、思维、语言及行为的基础,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世界的途径;语言中的隐喻实际上是人类认知活动的结果与工具,反映了人类大脑认知世界的方式。人类对自然的认知离不开隐喻;人类语言中也不乏关于自然的隐喻。我们通过语言中的自然之隐喻可以发现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式,并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二、自然之隐喻与人类——自然关系

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由来已久,人类为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并形成了不同的隐喻,这些隐喻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不同历史阶段人与自然关系的特点及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一) 自然是人

在蒙昧混沌之初,原始人的思维活动是典型的“身体化活动”, 即人首先把人自身作为衡量周围世界事物的标准,通过自己的身体认识世界[3]。正如米尔斯(Mills)所言:“人们只有了解自己才能了解世界;要改变世界就要改变自己。”[4]94。

1.人的状态、特征或者行为是一个地方的状态、特征,如:

bare的;土地等寸草不生的。

gaunt(人因生病、焦虑等)瘦削的,憔悴的;(建筑物)非常不起眼的,难看的。

sterile 不能生育的;(土地)贫瘠的,不长植物的。

virgin处女的, 纯洁的;(土地、森林) 原始的, 未使用的。

sleepy欲睡的, 困乏的;(某个地方)寂静的;死气沉沉的。

dead 死亡的,去世的;(地方)死气沉沉的

sprawl (懒洋洋地)伸开手脚躺着;(建筑群或市镇)杂乱地延伸,扩展。

placid平和的,温和的:(地方)宁静的,平静的。

treacherous (人)背信弃义的;(海洋等)暗藏危险的。

hospitable 好客的,热情友好的;(气候、环境等)有利的,适宜的。

friendly 友好的;environment-friendly环境无害的;ozone-friendly不破坏臭氧层的,等等。

2.人类身体的部位是地球的某些部分或者地貌,如:arm/neck/tongue of land(狭长地段),backbone(脊椎、分水岭),bowels of the earth(地球深处),the brow of hill(小山的上部),crest/crown of hill(山顶),face of the earth(地面),foot of a mountain(山脚),finger of land(狭长地段),mouth of a cave/hole/river(洞口、河口),shoulder of a hill(山肩),heart of a city(城市中心),等等。

3.对人的身体实施行为就是对乡村、地貌实施行为,如:comb the countryside(在乡村四处搜寻),dominate(建筑物,大山等俯视,高耸于), lie(城镇、村庄等坐落于),the rape (对环境的突然且不必要的破坏),等等。

到文艺复兴时期,人类身体与自然的这种亲密关系进一步系统化,并且形成连贯的框架[4]94。隐喻“自然是人”意味着地球如同人类一样也会变老,因此,地球表面便是地球的脸,可以从光滑变成满脸皱纹;地球象植物一样从种子萌芽、成长到最后成熟;地球有自己的循环系统静脉。这个隐喻解释了高山上为什么有温泉、火山活动等令人困惑的现象;告诉人们地球可以被治愈、改善;自然象人一样有生命、意愿和自己的创造力。因此,自然是不能被完全预测或控制的,人类没有权利实行对自然的完全控制。在这个隐喻之下,我们的义务是尊重自然的自主性(autonomy)。如果我们不尊重自然,自然就会毫不犹豫地以不友好的方式来回应我们。

(二)自然是上帝写的书

在中世纪,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大自然强大力量,人类显得极其弱小,很多时候甚至是无能为力。因此,人类对自然表现为敬畏和被动服从,自然被看作是上帝写的书。隐喻“自然是上帝写的书”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假设其作者是神圣的。自然如同《圣经》給人类以指示,人类主要的任务是发现书中每个符号的意义,而不是对之进行改写或改进。因此,人类只能被动地理解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该隐喻另一个中心思想是《圣经》与自然之书都是为人类书写的:《圣经》为人类提供精神上的救赎,自然救治人类的身体。

(三)自然是机器

从启蒙运动时期起,世界被看作是机器:首先是时钟,然后是蒸汽机,再到后来是计算机。因为机器由部分构成,人类为了超越现有生活的限制,可以发明、改良、操纵机器。机器为制造并操纵它的人服务。不能受制于人类的机器是没有用处的,甚至是危险的。机器总是按照人类大脑预先设想的某个目的来制造的,如完成任务、生产产品、提供娱乐等等。因此,人类控制、改造、甚至破坏自然都是合法的。把自然看作机器意味着自然是可预测的,但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人类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愿望来操纵并控制自然。我们甚至声称控制自然是我们的权利与义务。因此,人类大规模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掠夺和攫取,从自然界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质财富,自然界成了人类征服和索取的对象。该隐喻有两个主要的变体形式(variants):

1.自然是仓库。

该隐喻作为机器隐喻的变体形式出现于工业时代。仓库是人们用来囤积原料供人类享用的。现代经济学奠基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认为自然是“为人类创造发明提供原材料的仓库”[5]6。这也就是说,自然里有丰富的原料,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人类作为自然仓库的主人可以自由享用并完全控制自然资源。

2.地球是热力发动机。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热力学(thermodynamics)的产生与发展,地球被描述为热力发动机(heat engine),这是机器隐喻的另一变体形式。热力学的熵量增加原理(the principle of entropy increment) 规定,在一切自然现象中,各种系统都不断地趋于平衡、无序和对称;熵的总量只能永远增加而不能减少。因此,由于熵的总量不断增加,地球作为热力机的最后结果是地球死亡,地球上的生命也只是“熵的短暂停留(momentary stay of entropy)” [5]6。

总之,把自然比作机器表明人们认为地球不是一个有生命的生物,而是一部威力无比的巨大机器,人类可以对之进行前所未有的操纵与控制。随着工业时代及其工厂系统的发展与进步,机器隐喻及其变体形式在西方社会思想中也变得越来越根深蒂固,征服和统治自然成为现代世界的核心观念。

(四)自然是母亲

我们经常听到地球母亲(Mother Earth)这样的表达,如:你不能愚弄地球母亲(You can not fool Mother Earth),地球母亲知道最好的(Mother Earth knows best),等等。实际上,人类在史前时期就用神话传说故事来认识他们的起源、现实世界及其未来。隐喻“自然是母亲”可以追溯到创世传说故事中。奥林匹亚创世传说(The Olympian creation myth)写道:

“At the beginning of all things Mother Earth emerged from Chaos and bore her son Uranus as she slept.Gazing ddown fondly at her from the mountains,he showered fertiles rain up her secret clefts,and she bore grass,flowers,and trees,with the beasts and birds proper to each.This same rain made the rivers flow and filled the hollow places with water,so that lakes and seas came into being.”[5]7(在万物之初地球母亲源于混沌之中,睡眠时生下儿子乌拉诺斯神。儿子在山上俯瞰着地球母亲,遂降下甘霖洒在地球裂缝上。地球上便有了花儿、草儿和树儿,还有猛兽和小鸟。这场甘霖还使得河流流动,湖泊和大海得以形成。)

由此,地球是活生生的和仁慈的,给予万物以生命,犹如人类母亲的慈爱并且孕育生命。因此,地球是母亲。美国作家福克纳(Faulkner)的小说《去吧,摩西》(Go Down,Moses)的主人公艾克(Ike)父母早丧,就把大自然当作母亲:“大自然母亲那些不会死亡的古老的无法追忆的阶段,她使他几乎变为一个成年人,如果真的有谁使他成长的话”[6]7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科学的发展,自然作为人类征服对象的思想变得日益突出,其作为人类母亲的形象则变得越来越模糊,人类开始了对自然的疯狂掠夺。但到20世纪六十年代,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了《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提出人类活动造成环境灾害的严重性[7]ii。人类也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英国大气学家拉伍洛克(James E.Lovelock)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盖亚假说。该假说认为,地球是活着的,地球不仅容纳了千百万种生命有机体,而且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有机体,地球上的大气、海洋、地表岩层和所有生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生命有机体,正是这个有机体的整体功能使地球成为生命存在之地,所以地球上的生命要依赖于地球的存在而生存,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人类是一个整体,并且相互联系[8]282。从盖亚的角度看,剥削利用自然资源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威胁。该假说是以希腊大地女神盖亚(Gaia)的名字来命名的,又强调地球上的生命要依赖于地球的存在而生存,正如孩子的生命要依赖于母亲,这意味着隐喻“自然是母亲”重新回到人们心中。

在全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该隐喻的重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人类通过该隐喻不仅将地球拟人化,重新赋予自然以生命,还鼓励人类要尊敬地球上万物的生命,甚至包括地球本身。这意味着地球是一个有机体,不是一台供人随意操纵的机器,因而地球有其内在固有的价值,人类不应该对之采取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的态度。

(五)自然是网

该隐喻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相互依赖,所以我们不能把地球看作是一个存放商品的仓库;地球上的生命是相互联系的网,不是一个等级体系。因此,我们人类不能与自然分离,更不能站在自然之上。该隐喻认为生物圈所有有机体和实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一部分,因此每一种生命形式都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有平等的权利去生存、开花,即以生物为中心的平等。该隐喻还表明地球上所有生物,无论是女人、男人还是其他生命形式,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即共生和相互帮助。该隐喻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这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最高阶段、也是最终阶段。

以上研究表明,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之隐喻向我们揭示了人类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人类――自然关系的变化:在蒙昧之初乃至农业时代,由于人类自身认知能力的限制,人对自然怀着敬畏之情,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是一种伙伴关系;但到工业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认知水平的提高,人类——自然关系变成人类极力想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甚至要战胜自然;到20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开始意识到自然不是可以随意操控的机器,地球是活的,地球上的万物相互依赖,人类――自然关系应是和谐共生。

三、启示

隐喻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建构现实,构建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我们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9]。不仅如此,隐喻还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力量,破坏我们已被普遍接受的范畴,改变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因而具有重构人们意识形态(ideology)的作用[8]132。因此,隐喻影响我们的思维和实践。

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及对其采取的行动深受隐喻的影响,如在机器隐喻及其变体的影响之下,人类对自然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控制与掠夺,人类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在隐喻“自然是母亲”的影响下,矿物被看作是地球母亲的子宫里孕育成熟的,随意采矿是一种违背地球神圣性的行为,因此许多地方的矿工在采矿前要举行严格的采矿仪式[6]72。由此,我们认为,我们地球的生态环境之所以遭到严重破坏,隐喻,尤其是隐喻“自然是机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隐喻“自然是母亲”和“自然是网”又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地球是活着的,人类与地球上的万物应该和谐共生。因此,隐喻可以促使我们破坏自然,也可以促进我们保护自然。这也就是说,隐喻可以影响并调整人类的生态意识。

韩礼德(Halliday)1990年在第10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上的主题发言中指出,语言具有塑造我们意识的威力[10]。舒尔茨(Schultz )认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有可能使我们赢得未来,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未来;人类通过语言保护环境是一个有效的方式[11]。因此,作为语言研究者,我们有责任并有义务设计新的隐喻,揭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促进人们生态意识的培养。参考文献:

[1]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110-115.

[2]Lakoff G & 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 [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3]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9-50.

[4]Harre R,Brockmeier J & Muhlhausler P.Greenspeak:a study of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M].London:Sage Publications,Inc.,1999.

[5]Verhagen,Frans C.World views and metaphors in the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An ecolinguistic exploration through the ages[J].Language & Ecology,2008(3):1-15.

[6]龙娟.自然与女性之英语的生态女性主义批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71-74.

[7]Carson,Rachel.Silent Spring[M].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1962:i-iii.

[8]Goatly,Andrew.Critical Reading and Writing:An introductory coursebook.[M].London:Routledge,2000.

[9]Fairclough 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169-199.

[10]Halliday M A K.New ways of meaning:the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guistics[J].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0(6):7-36.

[11]Schultz,Beth.Languag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A].In Fill A.&Muhlhausler P.The Ecolinguistic Reader[C].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1: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