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组织与组织资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组织与组织资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组织结构的日益复杂,以及组织环境的变化日趋加剧,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许多传统的组织理论在解释这些变化与组织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已力不从心。因此必须借助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研究复杂性与复杂系统的复杂性科学,其在企业的各个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应用。

关键词:复杂性科学;组织;组织资本

复杂性科学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被一些学者称为“21世纪的科学”(成思危,2001)。复杂性科学的代表理论是以复杂系统为出发点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theory,CATS)。由于CATS符合经济现实,能较好地解释经济现象,思想新颖和富有启发性,它已经在国内外的经济领域的到了很好的应用,并且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CATS在企业各个方面的研究也得到了应用,比如,公司治理结构的复杂性、企业创造力开发的复杂性、企业竞争力发展的复杂性、企业战略管理的复杂性、技术创新的复杂性以及激励制度的复杂性。

企业本身就是有不同要素构成的复杂性系统,在研究组织学中美国学者查德・斯格特把组织研究分为三种视角:作为理性系统的组织、作为开放系统的组织以及作为自然系统的组织。从理性系统出发,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定义:组织是意图寻求具体的目标并且结构形式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集合;从自然系统的视角出发,我们把组织看作:组织是一个集合体,参与者寻求着多种利益,无论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但是,他们也认识到组织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永久存在下去的价值。在参与者发展起来的非正式结构,为理解组织行动提供了比正式结构更丰富和更精确的指导;最后,从开放系统的视角,组织则是:组织与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根植于其运动的环境之中,既依赖于环境之间的交换,又同时由环境构建。视角的不同得出的不同结论在于组织系统的复杂性,必须从几种视角才能考察到组织的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形式。要想把握组织的全貌与内在作用机理,CATS可以作为研究组织的一种科学方法。本文将从系统的视角对组织资本做一些粗略的考察,应用CATS分析组织要素之间以及组织与组织资本的关系和作用机理,由此探究组织资本特性与功能。

1 复杂适应系统下的企业组织

客观世界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许多系统,系统可以看成由两个以上以特定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对象组成的整体。系统内的对象可以称为系统的组成部分,最小的即不需要再细分的部分称为系统的元素。系统内的元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且具有相互联系的,可以看成是多样性与统一性结合起来的一个整体。系统科学以这样一个命题看待世界:系统是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之一,因而都可以用系统的观点来考察,用系统的方法来描述。在经济中存在着许多系统,而企业组织则是经济系统中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系统。这里借助于荷兰德对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几个概念以及其思想对组织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1.1 主体(agent)

在复杂适应系统中定义中,主体是指系统中具有主动性,有生命活力,具有适应性,能通过外界信息刺激。通过学习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企业组织系统中,这些主体便是组织的各种参与者,包括:股东、高层管理人员、一般生产与管理性人员以及参与企业各类活动的与企业构成较为稳定关系的各种工作人员。

1.2 聚集(aggregation)

主要是指系统中的主体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彼此接受时,组成多主体的聚集体,这个聚集(ag-gregation)体就像一个单独的个体那样运动。在复杂适应系统中,较小的、低层次的主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较大的高层次的组体,这往往是宏观型系统发生质变的转折点。聚集不是简单的合并,也不是小主体的消失,而是在新的更适应自身发展生存的系统中不断发展。在企业组织中表现为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组织,它们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功能的部门和团队。如企业中的财务部门、人事部门、营销部门以及为一些特殊任务而成立起来的临时小组和各种由企业员工自行组成的非正式组织。

1.3 非线性(nonlinearity)

复杂适应性系统认为主体间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是遵循线性关系,而是非线性关系,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主体间的相互影响不是简单的、被动的、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是主动的相互适应关系,以往的经验会影响主体的未来行动。在企业组织中,各主体作为有理性和情感的人,在参与企业各种活动不可能想机器中的各个部件一样,只是机械的遵照上级的命令和组织的各种规章制度。参与者在接受外界的信息后,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作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行动。一个企业组织的活力关键也就在于不同参与者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于各主体的创造力。

1.4 流(flow)

在任何组织中,主体与环境以及主体之间存在着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这些流的渠道畅通程度和传递速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正常运转以及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在企业组织中这些表现为,财务中的资金流,生产中的物资流以及在管理组织营运中的各种信息流。任何一种流的滞缓都会给企业的营运带来极大的困难,有时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组织的生存。

1.5 多样性(diversity)

在主体的相互适应过程中,主体之体的差别会发展与扩大,最终形成分化,导致主体的多样性。荷兰德指出,正是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在对环境的不断适应的过程中,导致了主体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从而形成主体的多样性。在企业组织中各主体的主动性、适应性是导致企业组织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重要原因。这也是组织在形成组织资本时,各企业组织资本存量不同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

1.6 标识(tagging)

在复杂系统中,主体有一个相互识别和选择标志,这个标志就是标识。标识在主体与环境之间以及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作用是实现信息的交流。在企业组织中,股东、管理人员、员工以及其他人员由于标识可以进行信息交流,他们之间的主动适应关系就是博弈对策关系,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可以建立更加符合现实的组织博弈模型,进行模拟实验。

1.7 内部模型(internal models)

复杂适应系统内部每个主体都是有其运行机制的,对于整个系统而言通称为内部模型。在企业组织中表现为不同部门人员在日常工作时所要遵循的不同岗位职责和职业操守。

2 与组织资本相联系的要素间作用机理

组织资本的形成正是在于组织不同主体在组织中对环境以及主体之间的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试错和学习,而形成一种组织中所有主体所

共享的,对组织成员的人力资本有一种激发作用的组织自身所具有的一种可以为组织带来新增价值的能力。在与其它组织比较时,则表现为组织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在复杂适应系统中,各主体间由于个体的差异造成了他们在系统内分工,分工又会加剧主体间的差异。那么在组织资本的形成过程中,各种在功能、性质以及结构都存在着差异的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彼此之间的作用原理又是什么?下文将从组织资本构成要素的竞争与协作关系阐述组织资本的形成,以及组织资本控制权的争夺。

2.1 组织资本构成要素间的竞争

竞争是组织演化的最活跃的动力。这是因为,组织内诸要素之间竞争是永恒存在,它虽然依据条件的不同,可大可小,或强或弱,但是由于组织的演化,组织内部要素之间的差异也是永恒的,这种要素之间的差异,导致了组织发展的不平衡性。组织内部的物质财富(实物资本、金融资本)与非物质财富(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在组织中都存在一种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始终都存在。在企业组织中,则表现为对这些资本拥有所有权的组织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不同类别的要素以及同类要素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竞争是推动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不断向更高层次演化的根本力量。在不同要素之间,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不同,外部环境的差异,使得物质资本与非物质资本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此控制这些资本的组织参与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在各个时期都不尽相同。在生产力较为低级的阶段,由于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物质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此时拥有大量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在组织中处于主导地位。然而在生产力发展较为高级的阶段,组织的发展已较少受到物质资本的约束,而更多地依赖像人力资本、技术资本这些非物质资本,此时拥有非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则控制着组织资本。

在组织各主体间,如果缺乏竞争,组织将会变得僵化而失去活力。当然这种竞争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良性竞争。如果竞争程度突破一定的临界点,变成恶性竞争,将对组织造成极大的破坏力,甚至会造成组织的解体。恶性竞争将会消耗组织业已形成的组织资本,降低组织资本的存量。因此,企业组织的内部竞争是在一定的规则之下,一定条件下,组织成员间的一种良性互动。

2.2 组织构成要素之间的协同

协同在系统方法论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里我们借用物理学家哈肯对协同的定义:系统中诸多子系统的相互协调的、合作的或联合作用,集体行为。协同是系统整体性、相关性的内在表现。在企业组织中,协同则是指企业组织中各主体以及各个部门间的相互协调、合作。各主体间、各部门间,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是协同在一定情况下则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协同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一定的模糊的认识。《书・汤誓》说“有众率怠弗协”,讲的就是“协力同心”的意思;《太玄・玄数》说“声律相协而八音生”,也指明了音律的协同才能产生和谐美妙的声音的道理。其他如“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积沙成塔”等成语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协同的道理以及协同的结果。

因此组织系统演化的动力来自于组织系统内部的两种相互作用:竞争与协作。个体间以及子系统竞争使得系统趋于非平衡,而这正是系统自我演化的首要条件;系统中的个体乃至子系统间的协同则是在非平衡的条件下使个体或者子系统的某些运动趋势联合起来加以放大,从而使之占据主要地位,支配系统的整体演化。

企业组织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出现,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是对市场的替代,在于企业通过内部的合作与协调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在市场中的经济关系由于交易的非个性化,使得这种关系大多表现为一种一次性博弈,这就造成了所谓的“囚徒困境”的局面,难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企业组织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形出现,由于主体存在着一定的路径依赖,造成的“锁定效应”,从而使得在组织的运作过程中主体间易于形成合作的机制。这表现为在组织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制度、组织结构以及组织文化。

在组织资本的形成过程中,组织要素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协作,正是这种要素间的相互协作,促成了组织资本的生成,它表现为组织在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各种要素相互协调形成的一种合力,对内表现为对组织要素功能协调和激发作用,对外表现为组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它与组织系统共存,为组织本身所特有,它依存于组织各种要素,同时又具有一定独立性,它不依附与某个组织构成要素,内含与组织的结构、战略以及组织的文化之中,是一种隐性的资本。

2.3 组织资本的支配

在自组织协同学的方法论中有一种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自组织系统中存在两种变量:慢变量与快变量。有慢变量在系统中,变化速度慢,数量少,但对组织的变化起决定作用。而快变量则变化时间短,变化速度快,数量较多,在系统中处于次要地位。因此在系统中存在着慢变量支配快变量的情况。支配原理的核心思想认为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参量或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不平衡的。但是,这种影响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的反映是不同的。慢变量主宰着系统的演化的方向和命运,支配着快变量的行为。而在不同条件以及组织系统所处的环境的不同,变量之间的主次关系都会发生转化。

在企业组织系统中这种现象表现为构成企业的各种要素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和主导作用,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转化。在组织要素间的竞争与协同的过程中,不同的时期和阶段以及不同性质的企业,必然有一种核心要素在组织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对组织资本起支配作用,主宰着整个组织的运转。这种主导要素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不同的组织形式中都是不尽相同的,有时表现为物质资本控制,有时则表现为非物质资本控制。

物质资本所有者控制企业的形式主要有:古典式企业(业主式企业、合伙企业、小型股份制企业)以及企业成长的前期阶段。在工业社会的前期,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依赖于企业的物质资本。这时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技术也较为简单,企业所面对的外部环境也相对稳定。因此此时物质资本就像系统中的慢变量,在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企业的主导权。那么此时的组织资本的形成依赖于物质资本,物质资本的所有者控制着企业组织的组织资本。另一方面在企业成长的初期,企业的一切经营和管理活动依赖于企业的创业者。创业者的能力和自身的人格魅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和生存。此时企业的组织资本则依赖于具有个人魅力的企业家,这时企业组织资本的控制者也就是企业的所有者――创业企业家。这时的企业对物质资本以及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具有较大的依赖,因此企业的组织资本也就为物质资本的所有者所控制。

然而非物质资本所有者控制企业的形式主要体

现在那些具有现代企业制度(大型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层控制、风险投资――智力资本所有者控制)的现代公司中。尤其是在那些公众公司中,由于股权市场化以及股权的多元化,企业的所有者――股东由于自身的能力以及受到股票数额的影响,逐步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企业的控制权由那些具有大量管理经验与超凡能力的职业经理人所控制。此时在组织系统中,这些经理人凭借自身的能力资本,主导着整个组织的运营。在企业的各种要素中,企业家人力资本在整个组织系统中占据支配地位,而其他要素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而在那些技术创新较强的企业,尤其像那些风险投资所运营的高科技企业。企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拥有技术资本的创业者,因而企业的核心能力表现技术资本的厚度。此时拥有技术资本的创业者处于企业的核心地位,组织资本也就为其所控制。

3 组织资本的独特性

按照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企业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反馈动力系统,在这系统中,个人和群体是其行为的主体。根据企业中行为主体间的联系和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企业看作是由显性系统和隐性系统所组成。显性系统就是我们通常可看得到的企业为了保证其基本目标实现,而建立或确立的由一系列正式规则和行为模式所组成的合法网络系统。在一般情况下这种线性系统都表现为线性的,当组织环境处于不稳定时,就会呈现非线性。而隐性系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为非线性,它是企业组织中的成员通过非正式渠道建立起来的信息流、行为流、能量流、情感流、信任流以及品德流等。它内生于显性系统,但又独立于显性系统。这种隐性的组织本身作为一个独立实体所具有,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可以看成是组织资本。组织资本在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表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收益递增性、组织资本的专用性、关联性、系统性。

4 组织资本的功能

组织资本的特性决定了组织资本的功能。由于组织资本隐性的特点,决定了组织资本的作用不是直接作用于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而是通过对其他形态的资本进行整合、协调以及激发,来充分发挥其它形态资本的潜能,特别是人力资本的运用创造良好的组织氛围。

4.1 对内部要素的催化作用

对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激活和催化作用,通过对战略、结构和文化整合激发和催化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运行效率。

4.2 对外部要素的牵引作用

具有深厚组织资本的企业,易于吸收企业外部的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以及供应商、客户,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销售成本,提高组织的学习效率。

4.3 超额生产能力

组织资本能够增强企业超额利润的创造功能,为企业产品带来同类产品所不具有的附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