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三晋文化特点浅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晋文化是大中华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它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我以为,研究这些特点,对于了解三晋文化的本质和它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对解决今天现实问题也会有帮助。
就我所知道的一些文化现象来看,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是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务实,一个是求新。
一、开放
这可以说是三晋文化与生俱来的特点。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经长期被迫流浪在外,走过了许多国家和地方,广泛接触到华夏和夷狄的文化,即位以后,加以融会贯通,形成了三晋文化的基础。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人才的重视,不仅放手使用本国的人才,而且大力招揽国外的人才。"楚才晋用"这个成语,概括的就是这种情况。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赵武灵王认识到中原传统的车战不够机动灵活。因此力排众议,学习和引进匈奴人的办法,用骑兵代替车战,同时发挥弓箭的远程作用,大大提高了三军的战斗力,培养出了像李牧、廉颇、赵奢这样的名将。
这是远古的例子。近世的例子则是晋商的兴衰。开放心态,创新的理念,是晋商兴起的主要原因: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内耗不断,则导致了晋商的衰败。一位研究晋商的学者说:"晋商成于开放,败于保守。"讲得很准确。
与开放这个特点相联系的是包容。山西的北部,历来就是游牧民族进据中原的必经之地,是不同民族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地区,也是不同文化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的地区,这就决定了三晋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三晋文化是集百家之长的文化,不仅善于吸纳,而且善于将外部文化本土化。有包容才能不断丰富,这是很重要的。应该提倡不同文化的对话、共处,不要对立、冲突,这样才能使人类社会更为和谐。其实早在春秋时代,三晋文化就有宽容的传统。中学时老师教我们学文天祥的《正气歌》,里面有这么两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董狐是晋灵公时的史官。晋灵公是一个胡作非为的国君。大臣赵盾一再规劝他,他不但不听,还起了杀心,迫使赵盾逃到了现在的晋东南一带。这时赵盾的族人刺杀了晋灵公,把赵盾迎回来主政。董狐在记载这一事件时写道:"赵盾弑其君。"赵盾说,当时我正在逃命,怎么能说是我弑君呢?董狐说,你并没有逃出晋国的国境,你的族人杀了国君,怎么不是你弑君?赵盾尽管并不同意他的说法,但尊重史官的意见,就由他这么写了。应该说,这就是宽容。这样的大度,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二、务实
务实,从思想方法上说,就是实事求是。从政治理念上说,就是关心民生疾苦,就是民本思想。务实的精神可以说是三晋文化的精髓。这种文化思想,实际上促成了我国封建朝代史上两个最好时期的出现,那就是"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文"、"景"指的是汉文帝和他的儿子汉景帝。汉文帝早年封代王,都城就在现在的平遥附近。他是山西的水土哺育大的,熟知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百姓疾苦。即位以后,他坚持不生事扰民,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使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百姓的生活得以改善,开创了"文景之治"。汉文帝是历史上最俭朴的皇帝。他不许宠妃慎夫人穿长裙,以免群起仿效,浪费织物。晚年他想建一座露台,是露天的土台,而不是像以前那些君王那样,还要盖许多豪华的亭台楼阁,但一算账,即使这样,花费也相当于几个中等农户的资产,最终还是放弃了。甚至连他的帐子,也是用奏折的封套拆开后缝制的。临终前遗诏不许厚葬,陪葬品中不许用金属器皿。有一个笑话说,一次有几个盗墓贼光顾文帝的霸陵,文帝从棺木中欠起身来说:你们走错门了,我这里什么也没有!这个故事让人不禁要想起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一个陪葬坑,就是那么大的阵势!主墓室又该何等奢华?简直令人难以想象。经常听到人们赞叹兵马俑如何如何了不起,却很少有人提到它的墓主人是如何穷极奢侈,这是很奇怪的。汉文帝还是一个严格按律办事的人。当时的云中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在上报战绩的时候,首级的数目与实物不符,多报了六级,结果不仅没有得到奖赏,还被撤了职。用现在的话说,汉文帝已经是一个懂得必须"依法治国"的人了。总之,在他的种种作为后面,都可以看到一种务实的精神。
唐王朝本来就发源于三晋。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也是务实精神的结果。唐朝的重臣有许多是山西籍的人氏,如河东的裴氏,薛氏,柳氏。仅裴氏一姓,就出了十七个宰相。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三晋文化对唐朝政治的影响。
三、求新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三晋文化中的求新精神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可以举文学艺术方面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唐诗之所以能得到如此蓬勃的发展,与唐王朝当局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与一大批山西籍诗人如王勃、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杰出的贡献也是分不开的。唐代诗人既继承了北朝文学朴实敦厚的传统,又充分吸取了南朝文学的营养。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出新的探索,这才有了唐诗的繁荣。王维把田园诗和山水诗融合到一起,开创了新的山水田园派。白居易《长恨歌》和《琵琶行》,是我国最早的七言长篇叙事诗。柳宗元在政治上就是一个革新派。在文学上,他与韩愈一起倡导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学革新运动。他谪居永州时所写的"永州八记",则在散文领域开发出山水游记的新品种。
另一个例子是元代的杂剧。平阳(今临汾)是杂剧的发祥地之一。把文学艺术从文人的书斋引入百姓的街坊市肆,是杂剧作家的巨大贡献。从此以后,以抒情为主的诗词的主流地位开始被以叙事为主的戏曲、小说所取代。这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是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的。元代的杂剧作家中有许多是山西人。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郑光祖是襄陵人,白朴是河曲人,关汉卿的籍贯有几种说法,一说是解州人。四个人当中倒有三个是山西人,可见山西籍人士对杂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又是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的。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从广义上说,应该包括人类在历史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财富。从狭义上说,涉及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不管从哪个意义上看,都可以说,三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而紧紧抓住三晋文化的特点进行研究,应当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我相信,在新一届理事会的指导下,在未来的五年内,三晋文化研究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