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引领教师走向专业成长之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平庸的教师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要让平庸的教师优秀、伟大起来的最好途径就是让教师专业化。好的餐馆、好的美容店、好的修理店一定有一批非常专业的大师。学校老师也是如此,好的品牌学校一定要有一批专业化的老师,也就是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如何让学校教师走向专业化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要营造积极上进的人文氛围
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首先要毫不懈怠地督促其参与培训。组织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校本培训,采用专家和草根结合的培训模式,让教师现身说法,给教师搭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让教师了解名师专家的教育思想,从而唤醒自身精神成长的意识。我曾经聆听过许多专家的报告,有些专家的报告真的令人如沐春风、直入心灵,启迪智慧,有的报告,为我的职业规划拨云见日;有的报告让我重新找到教育的原点,远离浮躁,淡定从如;有的报告则让我不断反思自我,给我指明了今后前行的方向。其次,要毫不犹豫地鼓励教师读书成长。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优秀教师的第一堂必修课便是读书修身。教育理论素养的欠缺,是目前很多一线教师专业素养中的“短板”。凭有限的经验进行教育教学已经跟不上瞬息万变的时代形势了,唯有真正扎实有序地阅读经典教育理论书籍,才能摆脱俗气、怨气,才能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才能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持续发展。
二、要善于提笔写作,并且持之以恒
目前,一些年轻教师沉迷于“搜索―复制―粘贴―整理―成文”的文字快餐模式,不愿意静下心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写些有深度、有见解的文章。一旦离开网络,需要亲自动笔的时候,就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笔,这对教师个人成长极为不利。所以年轻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思想,勤学苦练,做一个提笔能写的人。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两座一前一后的大山,分别住着一个和尚,每天到山下的小溪打水成了两人共同的也是必须的工作,他们也因此成了朋友。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三年。有一天,前山的和尚发现后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打水,便去探望他。后山的和尚说他已经挖了一口井,以后再也不用下山打水了。前山的和尚觉得很奇怪,便问道:“你每天和我一样念经,打水,没看见你挖井呀?”后山的和尚说,他每天下山打水前,都坚持挖两桶土,从不间断,三年下来,这口井也就挖成了。
教师的工作和这两个和尚打水有很多相似之处:每天几乎做着同样的工作,今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注定是平凡的、琐碎的。然而,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小和尚正好代表着两类教师,有些教师真的只是把昨天复制到今天,今天再复制到明天,其结果只能是把平凡做成平庸;而有一些教师在默默耕耘的同时,从不停下学习、思考、研究的步伐,看上去他们和其他人一样上班、下班,却在平凡中做出了非凡的业绩,这样的教师无疑是智慧的,而这其中最给力的便是坚持教育写作,并且持之以恒。
三、要学会反思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的话。叶澜教授这句话重在激励教师要学会反思,因为教师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在日常工作中,要多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这样看待它?”“我还能怎样看待它?”“我处理它的方法是否正确?”教师多视角的提问会让问题更深入、思维更清晰,分析更透彻,判断更准确。这对提高教师本人的专业判断力,进行有效的专业实践非常重要。另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若能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及时进行梳理、分析、加工、提炼、反思与追问,可以再一次审视自我,重塑心灵,进一步在专业发展上实现自我提升。
四、教育行政部门要利用“政策杠杆”创造条件
时下,农村教育个别地方存在着两个极端:“缺学生”和“缺教师”。由于一些原因,导致相当多的学生“蜂拥”至县城所谓的“优质学校”,直接导致“孕妇式的超大班额”的课任教师负担“超重”;另一种更多的情况是农村一些教师流转到条件好的县城学校,至使农村学校教师严重缺岗,在岗教师负担过重,有的学校连国家规定的体音美劳科学等课程无师可教,形同虚设。更不用说教师的专业化之路了。据查,豫北某农业大县,全县人口130万之多,24个乡镇中,有22个乡镇农村学校、教师严重不足。
笔者认为,作为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从速彻底地对每所学校进行“核编定员”。切实、公正、公平、整合、平衡城乡教育资源,做到规划长期、科学、合理,尤其重要的是要落到实处,这样方能为农村教师铺平“专业化”之路。
总之,要让教师走向专业成长之路,每一位教师必须不断自我加压,不断鞭策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校管理采取后继跟进措施,加强校本培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能,促进教师的精神成长。教育行政部门利用政策“杠杆”创造条件,才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专业化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焦虎乡第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