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新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生活技巧,也是每个学生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不同时期,大学生人际关系都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特点,本文通过对不同资料的总结归纳,整理出当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一些新特点,为更好掌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新动态,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贡献一点力量。
[关键词]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 新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256-01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接触,在心理上或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透过人际交往人们可以进行思想和情感的沟通,表达情感与需要,交流经验与技能,人际交往能力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不仅影响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初步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在不断完善,与此同时,网络技术、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不断进步,这些变化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同时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通过比较总结,得出以下五方面新特点:
第一,大学生扩大了人际关系范围。以往的大学生更注重校园内部的交往,更多的关注同班同学之间以及同乡之间的交往,人际关系网比较单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不再局限于班级间、同乡间及校友间,而是把交际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交流内容已经不单单是学习和生活方面,还涉及到情感、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随着大学生心理的迅速发展,他们的人际关系群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单纯和学校的同学、老师交流,而是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不同深度的交流。
第二,大学生的交流方式更加现代化。与以往的面对面、书信交流相比,现代大学生的交流方式更具现代特色,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文体活动、联欢晚会。随着科技及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手提电脑成为大学生交流的一种工具,校园附近的网吧也是琳琅满目,这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大学生们除了面对面的交流外,更多的通过短信、微信、电话、网络等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交流,让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便利省时,突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第三,突破了性别的局限。现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不单单局限于同性之间,他们开始逐步加强与异性间的交流。以往一提到异性间的交往,首先想到的是恋爱关系,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异性之间的友谊也越发普遍起来,异性之间的友谊更真诚,更加能体现出互助和友爱,交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第四,交友的目的性加深。大学生交友本来就是存在目的性的,他们有的是希望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知识,增长更多的见识,有的是为了交流情感,满足生理或心理的需求。大学生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群体,他们的目的多是增长知识、丰富生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上各种诱惑不断出现,利益问题、拜金问题不断出现,使得大学生的思想不再那么单纯,传统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利益问题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发展,他们交友的目的不再单纯,功利性有所加深。他们开始寻找对自己有帮助的人群,结交能够对自己人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人,有些女同学甚至为了生活得更好、社会地位更高,与社会上的一些人士保持不明智的关系。
第五,贫困学生的交往程度变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的交往越来越具有目的性,他们更多地交对自己有用的人,而忽略了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贫困学生。这些贫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人际交往同样存在着强烈的渴望,但是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加之其他同学交往意识的弱化,他们没有勇气去结交朋友,因而备受压抑,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际交往成功与否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社会、学校及家庭应该重视这一问题,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地采取合理的举措,帮助他们攻坚克难,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健康的交友理念。
为了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交友理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无论是社会、学校及家长都有责任参与到这一行列中来,针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体现出的新特点制定相应的引导措施。要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理念,首先,必须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积极的东西要继续传承,而对于功利性问题,要培养他们奉献的人生观,处理好交往过程中的利害关系,摆正交往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正确认识自己,尊重对方,用平常心来处理人际关系,这样大学生才可以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掌握生活的技巧。对于贫困学生来说,应该鼓励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快速融入到大集体中,同时,也需要其他同学伸出友爱之手,更多地接纳他们,帮助他们改变被动状态,走出阴霾。
【参考文献】
[1]尚英姿.大学生异往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0.
[2]邱泽奇.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华夏出版社,2001.
[3]杨平.网络交往与人的发展[D].天津师范大学,2008.
[4]网络交往与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