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铁佛:大演员烂制作,成致命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铁佛:大演员烂制作,成致命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腕明星不一定保收视

(以下铁佛简称“铁”)

记者:拉动收视率,演员是主要因素吗?

铁:收视率是一个综合结果,我从来不认为演员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我看来,剧本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剧的成败剧本要占到80%。只有在中国才会有认脸的怪现象,在美国或日韩,电影明星和电视剧明星是有区别的。而在我国,有哪个明星没演过电视剧呢?这要追溯到十多年前,在电视剧市场年产量三五千集突破到上万集的时候,中国的电影市场还处于没落期,演员出于生存的需要都跑来拍电视剧。由于这样一个现状,就导致了媒体和观众形成错误的定势,以为一部剧必须有脸熟的大腕和明星才有人看。其实这没必要,电影需要明星,是因为电影的播放体制,要求明星来拉动票房,而电视剧观众属于被动收看,顶多觉得剧好再去买张碟看。这种被动的收看方式,一定要靠好故事吸引人。据我所知,曾经有不少腕儿们也参演电视剧但收视惨败。比如几年前有部剧叫《江山风雨情》,甚至请到了姜文参演,但据说都很难卖出去,没有播出过。也可能是故事改得已经没法看了,但演员不是绝对因素。

记者:电视剧的跟风现象,导致了制片人去争抢明星资源吗?

铁:其实这种跟风现象在中国的任何行业都是一样的,比如餐饮,川菜卖得火,街面上肯定会呼拉拉开一片川菜馆,这是一个行业的趋势,从商业角度讲,什么赚钱做什么是必然的。影视行业之所以显得尤为突出,是因为它摆在明面上人们容易看到。比如说谍战剧,虽然火了有几年了,但还是有公司在做,这就是市场的反映。

还有一个原因是,现在的涉案剧因为政策的因素没法去做,但这类戏剧又是影视题材里的一个重头,故事的冲突和张力是吸引观众的主要因素。那么创作者只能借一个年代,换一种方式,把它以新的类型推出。我想,谍战剧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然会有一定的量。但是,这也要求一部剧必须在制作标准、播出环境上下功夫,才有可能火,而选择一个拍此类题材火了的明星,无疑是一个省事又保险的办法。这同时又培养了观众的收视习惯,慢慢地好像明星就成为引导收视率的主要力量,片酬也自然要上涨。

外行看热闹,

内行精算计

记者:您刚刚提到演员片酬的确在大幅增长,那么这几年的上涨比例是怎样的?

铁:应该是从前年开始,基本上有的演员的片酬都在以十倍左右的价格在往上涨。造成这种大幅拉升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大于销,是由制作方的竞争加剧引起的。有一定影响力和口碑的演员,就成了稀有资源。再加上一个演员干满一年,也就只能拍两三部戏,档期的紧张,加上制作方抢人,这个价格自然要飙升。有时候就跟拍卖似的,你给五万,他出十万、十五万、二十几万。

记者:这个行业热钱的涌入也是造成片酬飞涨的因素吗?

铁:的确是这样,在这个圈子,看热闹的比真正运做的要糊涂一点。在中国,盖房子、挖媒挣钱的人多了去了,看这个行当热闹,国家又鼓励文化产业发展,再加上美女如云,不少老板就基本不计成本拿钱来砸了。新的影视公司开得多,杂牌军也就越多,以为有了明星就有了投资保证,这很容易就把演员抬上去了。

记者:这个现象会对整个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

铁:对整个电视剧产业来说,后遗症恐怕会在两三年以后慢慢出现,我感觉会产生极大恶果。毕竟中国的电视剧产业本身是不完善的,最终的市场接口是国家的特权垄断,它不是对等的。哪怕是国有的制作公司,也要去电视台卖片子,由买方说了算。尤其近几年产量的增加,每年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率,供电视台选择片子的余地很大,竞争越激烈,越能刺激片酬飞涨的现象。

其实,应该是方方面面的原因促成了演员片酬上涨。比如圈内的攀比现象,一个演员觉得某朋友拍了一部戏突然涨了,他心里会想,他还不如我呢,他都涨了,我凭什么不涨。这样一来二去,别说一线的演员了,就连二线、三线,甚至不入线的演员都跟着涨价了。

记者:对于一家成熟的制作公司来说,会如何把握演员的片酬在整个制作投入中的比例?

铁:严格来讲,中国国产电视剧的成本结构,是演员和职员加到一起,不能超过总预算的65%,这个比例已经是上限的成本结构,如果再往上走就比较危险了。如果大部分的钱被演员拿走,剩下的钱除了设备、机器、剧组吃住行,投在制作上的钱就所剩无几。搭什么景、穿什么服装,用什么灯光镜头,等等,很多东西都会心有余力不足。唯有加快制作进度,本来一天拍五场,加到八场,拍的时间越短,花钱越少,但时间都没法保证的拍摄,结果肯定是大演员烂制作。演员大牌、剧本不扎实,制作粗制滥造,这一连串不良的连锁反应,简直是逼良为娼啊。

记者:一部剧的单集成本多少算是合适的呢?

铁:通常来讲,从市场销售的价格指数来看,比如一部20集都市情感剧,它的投资上限是四、五百万,但如果现在请所谓的一线明星,一集戏他的个人成本就是20万上下,20集下来,他一个人会把所有的投资吃掉的。而且大牌有可能还要挑大牌的导演,导演的片酬也会水涨船高。所以,这个东西是极其惨烈的恶性循环。

我曾在若干场合,包括制作人协会上呼吁,希望稍微有点骨气的制作人能一起做一个培养新人的计划。这其实非常必要,我们圈子里现在所谓的一线,都三十多岁了,现有的运作模式,我们很难让年轻人走到一线。所有的制作人都在急功近利地做事,对整个产业的每个环节都将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个恶果最后要大家来吃,包括那些大牌演员也要自食其果。

记者:用新人的计划有没有实施?

铁:我们公司的剧集都是新人,都用生面孔。我们做戏在创作稿费部分也从来不超过60%。比如当年做《神雕侠侣》时,整个投资成本结构是倒挂的。所有的演职人员占一半,整个制作花费占一半。而且这部剧单集投入70万,是当时中国投入最大的制作。否则也不可能拍摄周期用八个月,走八九个地方转景。不做良性的投资比例计划,又怎么能出来好的作品呢?而黄晓明和刘亦菲当年也是新人,《神雕》热播后才红起来。

卫视自制剧纷纷上马

记者:电视台自制剧对市场的冲击是怎样的?

铁:其实自制戏说白了只是更换了投资主体,依然要靠公司制作。从剧本到演员到导演到后期,各个环节都是老路子。说白了,只是投资方变了,以前是公司行为的投资,现在变成电视台。利益分配变了,把公司的利润降低,更大的利润留在播出平台,但对整个产业形态并没有什么影响。就算对制作公司的产量有些影响,但他也不是一个常态的影响,只是阶段性的过程,更多是源于卫视广告的需求。

记者:具体来说,自制剧能更好地满足广告的需求吗?

铁:这几年来,电视剧成了卫视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些时候,电视台为了抢占资源,也不得不一涌而上,争相竞价,有时甚至买剧的投入要大过回收。因此,有些卫视干脆直接从投资上下手,做自己能把握广告客户需求的剧集。其实,前期进入的风险比买片更大,影视制作在任何环节出现疏漏,都可能直接完蛋。所以卫视的自制之路,从一开始就从植入的角度入手。比如湖南卫视的《一起去看流星雨》,广告植入已经把前期的制作费赚出来了。而且这部剧的播出时段,是夜里十点,其他卫视都在做新闻或专题,要不就是重播剧,新剧首轮播出就只有湖南卫视这一个频道,自然收视率也是可观的。但这是欧阳常林经营上的聪明,跟电视剧的关系不大。他能不断的延续和拓展电视播出时段的黄金期,所以也敢于花大价钱买剧或做剧。

记者:未来的片酬上涨会是一个怎样的趋势?

铁:也不会高到哪里去了。现在顶级演员的价格,按正常的预算,一部戏用两个就顶到头了,否则就没法拍了。还有一种类型,比如政府形象工程,那是不计成本的。只要领导那边交待过去,就行了。但是,凡在电视剧行业做得成熟的公司,几乎没有用过超过十二三万一集的演员。能够花二十万甚至更多的钱用演员的公司,一定是刚进这个圈子,或者有其他目的或背景的公司。

任何行业都有价格的起落,都要符合行业发展规律,如果悖离规律太远,那么离崩盘也就不远了。

铁佛档案:

国内著名的制片人,现为福缘视线影视公司总经理。央视版《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及徐克监制的电视剧《七剑》的出品人之一。代表作:《凯旋在子夜》、《京都纪事》、《小鱼儿与花无缺》、《神雕侠侣》、《半生缘》、《射雕英雄传》、《一起走过的日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