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语文课堂在“品”中出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语文课堂在“品”中出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的立足点是语言本身。回归到语言本身,这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语言的品味是真正理解作品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课堂; 品味

中图分类号: 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077-001

在新课程学习中,语文的立足点是语言本身。回归到语言本身,这是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语言的品味是真正理解作品的关键。我们应从语言的角度出发,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将生活的感悟与语言的品味表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可以说,唱好“品”这出重头戏,就等于抓住了语文课堂的关键,就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那么,怎样才能使“品”落到实处,“品”出味道,“品”出精彩呢?

一、巧妙设疑,“品”出味道

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大多属于名篇名作,文中有很多语言精妙、比喻新奇、语意丰蕴、耐人寻味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是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主旨。抓住这些句子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品味,就会“品”出味道。

如:《孔乙己》中“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中,把“罩”改为“捂”“盖”等词语,表现力有何不同?有的说“罩”能写出孔乙己的迂腐相;有的说“罩”字形象地表现出孔乙己的恐惧心理等等。有位同学总结:总之,“罩”字是孔乙己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的真实写照,“捂”与“盖”表现不出这点。在争论中,课堂气氛情趣盎然,学生们的思维之火被点燃,课堂呈现出“活力四射”的局面。

如学习《最后一课》里“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忽然”一词切入问题,忽然是有来得迅速而出乎意料的意思,说明这钟声是在韩麦尔先生争分夺秒地教,学生在全神贯注汲取法语知识的情况下敲响的,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强加于人的钟声,不容人选择的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增强了悲怆的气氛,使师生的爱国之情表现得更浓,形象更突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只要巧妙设疑,学生就能“启”,就会“发”,语言的妙处也就了然于心了。

二、咀嚼课文,细品佳句

在学生学习了课文后,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中心,学习遣词造句,表达情意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段,尤其是脍炙人口的佳句进行细细品读与欣赏。教师可以提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反复试读,体会感情。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的途径。我们的母语很优美,其原因在于汉语是声调语言,可以有平仄规律,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可以有它的特殊的声韵规律。这些规律在千古诗人,文豪手中往复交织,精雕细刻,推敲锤烧,构成了文质兼美、千古流传的大文章,成为滋养千古中国人心灵的精神食粮。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

例如学习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一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学习这首词,仅仅再现渔翁在斜风细雨中悠闲垂钓的形象显然是不够的,必须理解其蕴含的深层意蕴:在江南春天烟雨迷蒙的特有的风光中,渔翁悠闲垂钓,自得其乐,曲折地反映了诗人隐居的乐趣,而“不须归”又有所寄托,

三、小组合作,“品”出智慧

现在的语文课堂基本上被老师主宰着,学生处于被动局面。自从实行小组合作机制,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自己设疑,自己解答,这样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使他们“品”出智慧。

新课文讲解之前,布置给学生预习任务,然后小组内讨论。经过讨论将有一定难度、深度或者小组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交到班级讨论。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学习的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那样的合作才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引导解决。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比得上一个诸葛亮”。学生通过讨论提出问题,能发挥集体的智慧,把学习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既增强了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品味语言的水平。

四、反复朗读,品出激情

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把作者的情感饱满地读出来。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用的很多文章,词藻优美,内容丰富,应让学生反复读,读中体会、读中领悟、读中升华。

如《桂林山水》一文仅用了300多字,就描绘出了山姿美、山态美、山水相应情趣美的仙境。读了这篇课文,使人感觉到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之特点。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觉到桂林山水甲天下;越读这篇课文,使人越感觉到文中词句运用恰当,生动逼真,使人感到美的享受。把人们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由衷的赞叹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学生学会读书,不待老师教。”当学生具备了品位语言的能力,面对文章中的语言,乐于去品味,并能品“出”“美味”时,那他就领略到了文章的风采,体会到了文章的主旨,渐渐地,他的阅读水平就会越来越高。一堂注重品味语言,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像一首优美的诗:韵味悠长,让人迷醉。愿语文课堂在“品”中光华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