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个男人的“亏本买卖”:我的父亲不是生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个男人的“亏本买卖”:我的父亲不是生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还在娘胎里,生身父亲就撒手人寰;从一出世,就注定这辈子将会瘫痪在床,但他却从养父那里获得了一种远远超越父爱的力量,罹患进行性肌无力症的他又骄傲地“站立”起来……

2012年11月,中央电视台根据朱邵华文学作品《只想做个好人》改编的电影《父亲朱邦月》拍摄制作完毕,即将在央视六套播出……

一生承诺,一世感怀,我的父亲不是生父

1993年秋的一个晚上,福建邵武煤矿小区的一间宿舍里,煤矿文书、26岁的朱邵华将一包毒鼠强吞了下去,“扑通”一声倒在地上……经过医生一夜抢救,朱邵华终于脱险了……

朱邵华1967年出生,父亲顾伟祖是邵武煤矿财务科的干部,身患佝偻症。朱邵华出生前,顾伟祖突发心脏病,临终时,他抓着朱邦月的手,将自己的妻儿托付给了他。

看着顾伟祖两岁的儿子顾中华以及怀有5个月身孕的妻子朱玲妹,时年29岁的朱邦月决定:娶朱玲妹,将朋友的两个孩子养大!

朱邦月的决定,让很多人觉得他太傻。朱玲妹是一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医生已宣布,她以后会成为一个“活死人”,连生活都无法自理。更何况,她还有一个待哺的孩子和一个遗腹子!

5个月后,朱玲妹顺利生下了小儿子朱邵华。一个原本摇摇欲坠的家,在朱邦月的精心打理下,重新焕发出了温暖和生机。

可短短4年之后,朱玲妹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状就显现出来:开始是脸部慢慢出现肌肉萎缩,接着扩散到了全身。

朱邦月不停地找医生、寻民间单方……他单纯地认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就是因为缺少营养,为了给娘儿仨治病和进补,听说人参可以续命健体,朱邦月便买来人参,炖着让娘儿仨吃……

沐浴在父爱的阳光下,朱邵华和顾中华快乐地生活着。转眼,朱邵华9岁了。一天,他在家翻箱倒柜时,发现了镶在镜框内的顾伟祖的遗照。邻居阿姨看见了就告诉他,镜框里的“陌生人”是他的亲生“父亲”。

朱邵华根本不信,从小到大,父亲对他和哥哥几乎是百依百顺。拿着照片,朱邵华去问母亲,朱玲妹脸色铁青地骂道:“你爸对你这么好,你居然还相信这种话?”

母亲的否认和斥责让朱邵华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然而,不久他又发现了顾伟祖留下的日记,便又拿着日记向母亲求证。

朱玲妹一把将日记抢过去,扔进了正在燃烧的炉火里,然后,指着朱邦月说道:“你只有这一个父亲,他疼爱你和你哥,胜过疼爱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人!”朱邦月伤感地叹了口气,默默转身离去,那背影,有着说不出的凄凉和落寞。

此后,朱邵华开始有意疏远父亲。然而,父亲却像是什么事情都不曾发生一样,一如既往地想办法让朱邵华开心,让他快乐。父爱依然如故,渐渐地,9岁的孩子不再担忧,相信了母亲的话。

不久,哥哥顾中华出现了和母亲同样的症状。父亲忐忑不安地将顾中华背到医院,一检查,果然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那天,背着大儿子回到家,父亲一脸的愧疚,不停地自责:“应该再多吃点人参!也许就不会发病了。”然而,病魔并没有因为一个父亲的盲目自责而罢手。

12岁那年,朱邵华突然发现自己做广播体操时无法高高举起双手,腿也没有以前有力气了。经医院诊断,一直虎视眈眈的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同样也降临到了他的身上!

恐惧、沮丧、无助、愤怒……百般滋味一起袭来,亲眼目睹了身边两个亲人越来越困难地挪动身体,12岁的少年也被逼着不得不思考生与死。

因为身体的原因,朱邵华和哥哥考上了大学,体检却无法过关,被高校拒之门外。也因为身体原因,兄弟俩找不到工作。

苦闷无从发泄,朱邵华常常对着父亲咆哮怒吼。朱邵华不知道,自己和哥哥的痛苦,在深爱他们的父亲心里,那疼痛已放大了百倍千倍。朱邵华19岁那年的初夏,父亲骑车到煤矿,想给两个孩子找份工作,由于一心想着孩子的事,恍惚间,撞上了迎面驶来的一辆卡车……车祸造成了父亲左足踝粉碎性骨折,父亲从此成了瘸子,左腿一直处于溃疡状态。

但父亲的努力没有白费,煤矿照顾朱邵华到矿上做了文书。然而,到了1993年,朱邵华的病症越发明显,手指痉挛严重,双腿也正在失去站起来的力量,他终于绝望,选择了自杀……

守了一夜的父亲见儿子苏醒,喜极而泣。望着一夜间苍老了10岁的父亲,朱邵华抱着他放声大哭。后来,朱邵华这样写道:“花谢了会开,四季尚有各自的美丽,万物尚有绽放的时刻,可是我的父亲,苦难过后还是苦难,年复一年,永无止境。面对日益严重的残疾,当我无法找到活着的意义时,单纯的父亲让我明白:活着便是活着,不须要追问意义,只须要我们简单坚守住活着的信念,用尽全力活下去……”

一份坚强,一种快乐,我拥有了整个世界

从死亡门槛里抽回脚步,朱邵华告诉自己:命运给予什么,我便承受什么,不怨天尤人,也不轻言放弃。见小儿子终于想通了,父亲长舒了一口气,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虽然手指痉挛成了“鸡爪子”,10分钟的上班路程要行走近一个小时,朱邵华还是坚持去上班,他不再顾忌别人的眼光。

然而,到了1998年,朱邵华再也挪不动脚步,只能辞职。此时,母亲已完全丧失了自理能力,哥哥的手也已握不住任何东西,母子三人的日常生活全要靠走路一瘸一拐的父亲来打理!

朱邵华记下了父亲的一天:

“父亲的一天是从早上五点半开始的,起床后,父亲清理好自己的脚伤,便要抓紧时间洗衣服,做饭,清理卫生。从六点半开始,就到了我们母子三人起床穿衣的时间,这个过程,父亲要花费近两个小时并使上吃奶的力气。

父亲一盆一盆水地端进来让我们坐在床边洗脸刷牙。为了节省时间也为了省点力气,母亲和哥哥的早餐便由父亲一口一口地喂,我因为尚存一丝肌力,所以暂时不能享受喂的优待。

母亲常常说,人如果可以不吃也不拉多好,可惜人却偏偏离不开新陈代谢。我们住的房子没有卫生间,为了安全起见,父亲用木条钉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架子,将便桶放置其中,然后小心翼翼地抱着我们坐在架子上,免得一不小心人倒桶翻、粪水四溢――这样的先例不是没有。

做完这一切,父亲便上街买菜,此时已是上午九点,父亲得赶紧买菜回来做饭。在去菜场前,父亲总会声如洪钟地说,又完成一项任务喽。我便会笑着说,爸爸又到了‘放风’时间喽……”

父亲的乐观情绪深深地感染了朱邵华,他也要寻找自己的快乐世界。朱邵华决定自考厦门大学会计专业,两年半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福建省自学考试励志成才奖。

儿子自学成了大学毕业生,父亲兴奋得像个孩子,整整一天,走路跛着腿的他忍不住欢快地跳跃。

朱邵华没有停下寻找快乐的脚步,他萌发了写作的念头。此时,他严重痉挛的手指勉强能握住笔,颤动着能写出字。2001年,朱邵华写的散文《快乐就是一种感觉》刊登在福建日报副刊上。

拿着儿子变成铅字的文章,父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跑去买了一大叠当期的报纸,宝贝似的珍藏起来。

来自外界的肯定,来自父亲的鼓励,激起了朱邵华写作的热情。一年时间里,他痉挛的手断断续续地写出了好几篇散文和小小说,竟然大多被报刊采用了,虽然稿费不多,但那份快乐让他觉得自己已拥有了整个世界。

2002年秋天,舅舅买了一台电脑送给朱邵华。有了电脑,他如鱼得水,上网阅读和查找资料,为学习写作知识和创作提供了方便。他给自己起个网名“竹寒欣”,网友们都叫他“竹子”。凭着对文学的热情和以前积累的功底,朱邵华开始放飞自己的文学梦想。

此时,由于肌肉萎缩,朱邵华的双手只剩下两根无名指还有敲击键盘的力量,他就这样用无名指缓慢而笨拙地在电脑上敲出了一篇篇文章。从2003年开始,他陆续在国内最大的文学网站《榕树下》,发表了四十多篇小说、散文、随笔。他的文风时而轻松活泼,时而幽默犀利,丝毫没有流露出一点苦难悲情。他还尤其擅长现代都市爱情小说,曾有多篇文章在《福建日报》等刊物上发表。

而“竹子”在网上发的帖子,由于文字清新细腻,甚至还有些调皮,受到很多网友的追捧,他甚至成了一家网络的栏目版主。2005年3月,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朱邵华在著名的天涯网站上写了一篇长帖――《我的父亲不是生父》:

“我的父亲不是生父。我的生父在我还没有降临人世前便过世了。我是遗腹子。只因40年前对好友临终时的一句承诺,我的父亲用一生的辛劳为好友的遗孤、罹患进行性肌无力症的娘仨撑起了温暖的一片天……娶一个残疾的寡妇,养育两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当我问我的父亲出于什么原因要做这样亏本的‘买卖’时,他说不出所以然。父亲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让他讲大道理显然是不可能的任务……”

直到这时,众多网友才第一次知道,乐观向上的“竹子”,全家居然被这样的厄运包围着。许多人一边看,一边流泪。

一时间,帖子《我的父亲不是生父》在两个月内点击率达到了一百多万次!原来有这样一种生命的灿烂、有这样一种爱的坚强、有这样一种亲情的豁达、有这样一种生活里的坦然。所有读到这个长帖的网友都被一个继父的父爱打动了!

一心施爱,一念反哺,只想做个好人

许多网友开始自发帮助朱邵华,越来越多的人捐款捐物给朱家……

张海迪也被朱邵华一家的故事感动,主动与朱邵华取得了联系。张海迪不仅在生活上关心和鼓励朱邵华,在文学创作上给予他指导帮助,还想方设法为他们一家寻找治病的办法。不久,在相关部门的关怀下,父亲朱邦月的病腿得到了免费治疗,并安装上了假肢。

然而,病魔并没有放慢肆虐的脚步,朱邵华的身体一天天萎缩下去,2005年之后,他连挪动的气力也没有了,而像洗脸、吃饭、如厕这样简单的日常动作,全得由父亲帮忙。因肌肉萎缩,身高1.68米的朱邵华体重只有30多公斤。

尽管此时的朱邵华只能用单指吃力地敲击键盘码字,但他还是努力用文字书写自己的生活,他希望在有生之年,为父亲写一本书。肌肉萎缩带来的手指痉挛,令朱邵华的单指敲击慢得如同蜗牛,常常文思奔涌,但打字速度却跟不上,这让他无可奈何。白天,他见缝插针与父亲聊天,让父亲聊聊以前的往事,晚上,他就把父亲的故事用手指一下一下敲成文字。“父亲把一生的时间都给了我们母子三人,他从不敢在外逗留,害怕家里会有什么意外,比如哥哥一不小心从床上栽了下来,比如母亲身子歪在一边趴在那里无法动弹,比如我不自量力地去拿什么东西结果却蹲在地上起不来……”

对于朱邵华而言,最大的痛苦在于冬天。冬天的闽北是很冷的,而那时家里没有装暖气,一到晚上7点多,屋里冷得跟冰窟似的,为了思维不中断,朱邵华坚持每天晚上写作,他一如既往地请求父亲把他抱到电脑桌前,然后再以无比的耐心,写出感人的篇章……手指敲着敲着,整个都僵了,他就把手指放在嘴里咬着,用嘴巴温暖着手指,然后继续敲……

朱邵华一直有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我必须在我们一家都活着时,把这本书写出来,哪怕无法出版,也是这一生献给父亲最好的礼物。

母亲和哥哥不知道朱邵华一天到晚在电脑前折腾什么,有时母亲很生气,说他在浪费电,父亲觉得既然儿子喜欢,就让他“玩”吧,为此,每逢母亲数落朱邵华,父亲就站出来为儿子说两句好话。

断断续续写了三年,前后写了三稿。每写出一稿,朱邵华就请网上的一些高手们提意见,然后再修改,前两稿因为叙述的角度问题,都是写到了八九万字时,又重写。一直到第三稿,才写成后来出版的定稿。

无名指敲打时间长了也受不了,朱邵华想了个办法:用嘴咬上一根筷子敲字。一次,用力过猛,筷子打滑,差点戳进他的喉咙里……

经过三年多的创作,2010年秋天,朱邵华15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只想做个好人》终于完稿了,他把部分章节放在网上连载,一时间好评如潮。央视的电影频道被这部小说中的真实情怀打动,他们买下了小说的电影改编版权,改编成了电影《父亲朱邦月》。

2011年8月,《父亲朱邦月》在朱邵华的家乡邵武开拍。2012年11月,电影进入后期制作,计划在2013年元旦前后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

与此同时,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长篇小说《只想做个好人》。2011年12月5日,朱邵华接到了出版社快递来的这部心血之作,他极力控制着内心的激动,轻轻摊开书的扉页,用左手的那根无名指努力地卷住水笔,颤抖着,慢慢地歪歪斜斜写下了一行文字:谨以此书献给我敬爱的父亲――朱邦月。

父亲在一旁看着儿子吃力的样子,忽然间,泪水止不住地在脸上纵横。他紧紧地搂住这个苦命却又坚强的儿子,哽咽道:“孩子,我们一起好好活着……”

朱邵华认真地点点头,紧紧地依偎在父亲的怀里,他的心中一阵感慨:“虽然,我是个遗腹子;我的母亲、我的哥哥和我,都患上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我们母子三人无可奈何地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带走我们行动的自由;我辛苦了大半生的继父遭遇车祸,还要瘸着伤腿,二十年来忍着伤口不能愈合的痛苦,挺直脊梁苦苦支撑着,以避免这个家在风雨飘摇中坍塌。但,即使是这样,我也始终坚信,上天让我到世间是享受爱来的……”

(责编/朱茂星)

E-mail: